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日战争距今已结束50年了,战争的硝烟早巳散尽,但日本方面对待战争的态度,不是吸取历史教训,而是推卸战争责任,掩盖侵略和殖民统治罪行,美化侵略者,哄骗国际舆论。他们把战争改为“终战”,把侵略改为“进入",把太平洋战争说成“自卫”,把侵略亚洲国家说成是“解放”英美殖民地,并且将这种侵略“有理”、“有功”的谎言写进历史教科书。但世人皆知,日本建设“大东亚共荣圈”发动大东亚战争,目的是灭亡中国和亚洲各国,建立东亚大帝国,并进一步利用亚洲各国与英美分庭抗礼。  相似文献   

2.
疏远、对立与妥协——1895至1922年的美日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甲午战争到华盛顿会议,美日因追求不同的东亚国际格局而形成对立关系。美国力图维持东亚国际格局的均衡,日本则谋求在东亚建立区域性霸权体系。美国为维护和扩张其权益而遏制日本。美日关系经历了美国支持日本,相互合作,美日疏远、对立,并相互妥协的过程。通过华盛顿会议,美国将日本暂时纳入美国主导的东亚均衡格局。  相似文献   

3.
本文借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用大量历史事实揭露批判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时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同时驳斥了战后尤其是近几年来,日本军国主义残余势力歪曲历史、编造谎言,为侵略战争辩解,为战犯招魂,重温“大东亚共荣圈”旧梦的言行,警惕军国主义死灰复燃。鞭挞“台独”,倡导第三次国共合作,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相似文献   

4.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发动了太平洋战争,紧接着便大举进攻东南亚。在日本的侵略计划中,缅甸是一个重大目标。早在1940年9月20日,日本国家政策研究所就抛出了一份秘密报告,题为《对东南亚民族的措施——缅甸方案》,其中心思想,就是“使其(缅甸)成为大东亚共荣圈的一部分”。9月28日,日本外务省发布的“日本外交政策大纲”也提出要使缅甸成为大东亚共荣圈的一员。在此前,日本帝国主义就已经开始通过派遣间谍、建立专门  相似文献   

5.
东亚近现代历史中曾出现过两个区域合作体系:天下体系指导下的东亚朝贡体系和大东亚共荣圈。冷战结束后,东亚地区正在出现第三个区域合作体系——东亚共同体。前两个体系对第三个体系起着截然相反的启示作用,文化天下,武遭摒弃。如何继承历史遗产,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1940年,日本外务大臣松冈洋右以所谓“解放殖民地、相互尊重、彼此独立”为号召,以日本与东亚、东南亚“共存共荣”为目标.正式提出建立“大东亚共荣囤”。  相似文献   

7.
笔者藏有两枚“满洲帝国”邮票(见图)。邮票为白底红字,面值壹角,分别用中、日两国文字写着“日本之兴即满洲乏兴”。这些邮票也是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罪行的历史见证。 “二战”期间,日本法西斯为了实现其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和“东亚新秩序”的梦想,于1931  相似文献   

8.
1937年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仅半年时间大半个中国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日本侵略者打着"大东亚共荣圈"的幌子,以救世主的身份堂而皇之地侵占我国的大片领土,掠夺中国资源,屠杀中国人民。以淮南煤矿为例,运用地方志史料,揭露了日本侵略者对淮南煤矿的掠夺性开采以及对矿工的非人性残暴行径。  相似文献   

9.
试析东亚联盟论的“经济一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联盟论是日本人石原莞尔提出的侵略理论,其主要内容是鼓吹将东亚各国经济纳入日本战争需要的轨道,实现所谓“经济一体化”;其第一步是使中国东北地区殖民地化,然后是利用汪伪政权掠夺中国广大内地的资源,再后是“开发”南洋各国,最终在东亚建立以日本为中心的统制主义经济体制。东亚联盟论和“经济一体化”的实质,是日本妄图获得足与欧美国家相抗衡的经济实力,以实现其称霸世界的野心  相似文献   

10.
二战期间,以武力建立“大东亚共荣圈”把日本引向不归路,惨败的日本战后在保守派首相吉田茂的率领下,自主选择了“日美基轴和经济外交”战略,在亚太经济政策上主张:追随和依靠美国,以美日同盟为基轴,复兴日本经济;以“战争赔偿”重新进入东南亚市场;服从美国冷战战略,对中国实行“政经分离”原则,维持以贸易为主的事实上的关系。吉田茂的亚太经济政策为日本经济在战后十年的迅速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基础,但过分依赖美国,使日本不得不面对“半独立”、“半媾和”等日美关系问题,也延缓了对苏、中、东南亚政策问题解决的步伐。  相似文献   

11.
日本古翼分子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80年代和1997年以来,围绕历史教科书问题共掀起过三次篡改历史的逆流。他们的 企业否定日本对外侵略战争的历史。篡改的主要问题是:将日本描绘为神国;认为战争无正义与侵略之别;掩饰日军侵华的暴行;歪曲慰安妇问题;否定日本的细菌战和化学战;把发动太平洋战争美化为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用德国和意大利对侵略战争认罪的实例,对比日本,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2.
二战之后,在希特勒的德意志第三帝国、墨索里尼的意大利霸权和日本的“大东亚共荣圈”的废墟上,在近代殖民主义的两大先锋英、法两强的苟延残喘的叹息声中,确立了新一代霸主美国和苏联共同把持世界政治的“雅尔塔体系”。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曾义无反顾地倒向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阵营,但因为国家利益遭到苏联领导人大  相似文献   

13.
在人教版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试验修订本·必修)下册36~37页中写道:1938年11月,日本首相近卫发表声明,声称侵略战争的目的在于"建立东亚新秩序";"国民政府倘能抛弃从来错误政策,另由其他人员从事更生之建树,秩序之维持,则帝国亦不事拒绝".为"建立东亚新秩序",又提出所谓"善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提携"三原则.这里的"大东亚新秩序"与"大东亚共荣圈"是不是一回事,其实质是什么?下面概言之.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同志的《论政策》是一九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发表的.这时候,抗日战争进入了一个决定性阶段,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尽快地结束对华战争,以便和德、意互相勾结,北攻苏联,南取南洋,实现它所谓“大东亚共荣圈”的侵略野心,一方面集中大部分兵力对解放区进行残酷的“扫荡”,实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另一方面对国民党加紧实行政策诱降,停止向国民党战场的进攻.在国民党内部:以汪精卫为首的一部分大地主、大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东亚的大国,中国在近代沧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地位较低,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中国成为东亚地区最早摆脱殖民统治和殖民奴役的国家之一,在东亚的政治地位逐步跃居首位,70年代末以来,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并用“一国两制”解决了香港和澳门问题,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空前提高,已经成为东亚及至世界的政治大国。  相似文献   

16.
一正当日本法西斯侵略者在中国战场上泥足深陷的时候,1940年8月1日日本外相松冈洋右抛出了臭名昭著的"大东亚共荣圈"的侵略计划;妄图以日本为核心,以"日满华的牢固结合为基础",建立一个囊括东南亚和大洋洲广大地区的、"自给自足"经济体系的亚洲殖民帝国.这些地区是英美等国的势力范围,日本如果摧毁英美在新加坡和马尼拉的海空军力量,夺取马来亚和菲律宾群岛,那就基本上控制了这个广大地区.因此,日本夺取英、美、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时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和实践主要有:批判和纠正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和错误的知识分子政策;构建党的知识分子理论和政策的基本体系和框架;在根据地创办各类学校,为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积聚大量人才;广泛团结知识分子,推动文艺界统一战线的建立;支持和推动民主党派建立,团结民主党派共同打击日本侵略者。  相似文献   

18.
古老而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其源在于黄河、长江等大河系统,这种文明一旦形成便释放出“能量”,辐射到日本──东亚古老文明系统的侧翼,于是以东亚大陆为主体的东亚古老文明便构变为一个整体。一,论证了中国古代文明是大河文明的典型;如果没有黄河、长江,也就孕育不出中华文明的系统住;二,论证了大河文明系统的稳定性和丰富性,顺便指出忽视地理环境系统的作用,是忽视了包括人在内的系统整体性;三,论证、对比了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是一种古代大河文明的巨系统;四,论证日本古代农业系统是东亚大河农业文明的侧翼、变种;五,对比了东亚大河农业文明同中亚、两河流域、埃及古代经济,指出后者正好是东亚古代文明与欧洲古代文明的中间过渡带;大河文明,必然引出对水的崇拜,指出水是全球文明的生命之源。  相似文献   

19.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与中国虽然是一个整体,但以大经济危机作为界限,前后历史有不同的特征.此前是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形成、调整时期,是资本主义的平稳发展阶段;大经济危机发生以后.各国争夺市场和转嫁危机的斗争日趋激烈.德国和日本挣脱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意图日益明显.最终走向第二次大战。  相似文献   

20.
日本法西斯凭借东方经济强国的优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肆虐于亚洲太平洋地区,并初步实现了“大东亚共荣圈”的美梦,但最终还是步德、意法西斯的后尘,落得无条件投降的可耻下场。本文试从经济角度探索日本败降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