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香港星岛日报报道,香港壹传媒集团主席黎智英收购中时集团失败后,继续积极洽购台湾电视集团,传闻将耗巨资购入台湾年代集团,并利用年代拥有包括东风卫视的多条已在香港和大陆落地的电视频道抢攻香港和中国的电视市场,前无线高层等多名港台两地电视经营人才,已被黎搜罗旗下,筹备工作如火如荼。  相似文献   

2.
香港回归祖国已经一周年了,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在这个日子到来之际,从深港两地文博事业发展、合作与交流的目的出发,探讨两地文博事业的区域互补性特征,这无论是对于促进两地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抑或是保持博物馆事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均是一种有益的探索。一、深港文博事业的基本状况早在一个半世纪以前,香港只是一个鲜为人知的鱼村;时至今日,香港已成为一个繁荣的大都会,远东的金融中心。随着香港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香港的文博事业向前发展。据香港大学中文系郑德华博士在(《岁月留情》漫画香港史)一书中统计,香港在19…  相似文献   

3.
从黄河故土到海外异乡,在奋争中崛起的华语电视传播事业,正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在世界电视发展的潮流中,开拓着自己的天地。世界华语电视业主要分布在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北美及东南亚地区。今天,华语是全球最多人采用的一种语言,华语电视节目在全世界的收视观众达11亿多。全球华语电视业,尤其是亚洲的华语电视业,正呈现蓬勃的生机,迈向美好的前景。但是,日益发展的华语电视传播事业,也面临着  相似文献   

4.
从黄河故土到海外异乡,在奋争中崛起的华语电视传播事业,正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在世界电视发展的潮流中,开拓着自己的天地。世界华语电视业主要分布在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北美及东南亚地区。今天,华语是全球最多人采用的一种语言,华语电视节目在全世界的收视观众达11亿多。全球华语电视业.尤其是亚洲的华语电视业,正呈现蓬勃的生机,迈向美好的前景。但是,日益发展的华语电视传播事业,也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1992年底,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5.
二、奥港电视新闻的文化差异如前所述,广东与香港在文化根底上是相同的,两地皆以岭南文化作为其最根本的依属。但是,由于香港在近100多年的时间里与广东分离,不同的政治制度、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不同的社会开放程度,造成香港与广东在共同的岭南文化背景下存有一定的文化差异,这种差异从本质上而言是岭南文化与西方文化在两地交流融合的紧密程度的差异,它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等文化的多个层次旨有所反映。具体到两地的电视新闻中,文化差异则突出地表现为两业意识、市民意识的强弱有别。1、商业意识的强弱两地电视新…  相似文献   

6.
罗慧莹 《新闻世界》2013,(7):267-268
【摘要】改革开放后,内地与港台地区开始了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交流,表现在电视上,尤其值得一提的便是内地剧与香港TVB剧相互的借鉴和交流。本文旨在分析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以及21世纪以来,TVB剧与内地剧的发展变化,并试图总结双方在电视剧创作上的特色与不足,从而促进两地的电视剧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葛昀 《新闻大学》2000,(2):93-96
中国的电视新闻改革和进步已经到了必须放眼于世界先进媒体的阶段。近些年,一批又一批的电视工作者被送往国外或是港澳台地区考察学习,而香港电视媒体成了借鉴的焦点。为什么要向香港学习?首先,我国的一些主要城市与香港有着近似的电视媒体竞争态势。香港的收视主要集中于两大无线电视台,即香港无线电视台(TVB)和亚洲电视台(ATV)。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也在崛起。这和上海地区的上视和东视的竞争就很相似。其次,香港电视媒体新闻的运作方式主要源自于美国,但可贵的是,它并没有单是拷贝或克隆,而是进行适应性的改良。可以说,香港电视媒体是美国先进电视运作方式在华语文化中改良的一个典范。近似的语言文化环境使得我们向香港电视媒体学习比直接向美国电视媒体学习便捷、实际、有效得多。  相似文献   

8.
新加坡和香港公共图书馆考察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文通过对新加坡和香港公共图书馆事业及其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分析,阐述了两地图书馆事业发展值得借鉴的六个方面,及其对本地区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两岸三地的合拍热潮已经是当下华语电影创作的主力军,与香港和大陆合拍电影已日臻成熟不同,台湾与大陆的合拍仍然处在一个摸索、探寻的时期。一些合拍电影在大陆市场反响平平,仅有少数合拍片能够在两地市场有所作为(如《爱·Love》),文章以这些影片作为文本,去探究其在表达本土经验和跨地想象时的策略,通过对《爱·Love》在跨地性和本土性呈现上的叙事分析,探讨两岸合拍片在文化内涵上表达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1997年7月,被誉为“东方之珠”的香港洗尽百年耻辱,回归祖国怀抱,再次扬起经济腾飞的风帆。一百多年来,香港人民从未停止过寻求解放和独立自主的斗争。他们自尊自强、艰苦奋斗、团结一致、努力拼搏,将香港建成举世瞩目的国际大都市。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香港的广播电视事业也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进程,逐步形成鲜明、独特的大众化、通俗化、商业化的电视文化形象和具有港风港味特色的都市文化品格。有人说:“香港是文化沙漠。”此话流传近半个世纪,直至80年代,人们重新认识、审视香港后,终于走出此论之误区。正视香港的文化现象,研究香港…  相似文献   

11.
张军营 《图书馆论坛》2004,24(5):93-94,98
分析新加坡和香港两地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特点,思考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提出对本地区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四点启示和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2.
港澳台之窗     
澳门紧靠珠海,与珠海隔岸相望。在海峡近处,如果是游泳,从珠海拱北这边,一个小时可以游到澳门。 澳门离香港只有40海里,香港人把澳门当为休息和娱乐的场地。澳门五六十万人口,文化设施也是很齐全的。不过因为与香港为邻,报刊书籍与电视都同香港相通。读者多读香港出版的报刊。香港信息灵通,做生意者离不开香港的行情。澳门虽有电视,但住户与游人也收看香港电视。  相似文献   

13.
公元19对年7月1日,历经一个半世纪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日的怀抱。香港的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一页。1997年7月1日这个不平凡的日子将永载世界史册!香港回归祖国,对于两地新闻界来说,屯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这就是:在“一日两制”的新形势下.在《基本法》的框架下,直守其制.互遵其规,增进交流,互助合作,共同发展,为祖目的繁荣昌鱼作出贡献。《基本法》明用规定,中国大陆和香港实行“一日两制”,即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继续保材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还规定香港居民享有言论、新闻、出版的自由。这就是说,大…  相似文献   

14.
冯韶文  吴非 《青年记者》2007,(24):86-87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很多西方的节日愈加影响到中国大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某种角度来看,作为文化大融合的香港地区圣诞节期间的一些电视节目对于内陆地区观众的收视情况也有着一些不可忽视的影响。那么,作为与香港毗邻的广东地区的电视受众,在圣诞节前后对于香港华语电视的收视情况如何?本文将以广州有线凤凰卫视为例,对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去年5月至9月,珠江经济电台和香港电台联合举办了《粤港经贸专线》节目,这是大陆电台和香港电台首次长时间合办节目。由于双方共同努力,节目办得很成功,在香港社会各界影响很大。它在促进两地经济合作,增进两地同胞的互相了解,特别是帮助港澳同胞澄清流言,消除误解,了解我继续实行对外开放,坚持改革,了解我省投资政策和投资环境,发挥了广播应有的作用。因此,可以说举办这个节目也是广东电台外宣工作的一次成功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公交移动电视新媒体的价值之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岩 《记者摇篮》2009,(12):63-63,39
公交移动电视始见于2001年的新加坡,随后这一新型户外电视传媒传至我国的香港、台湾等地。2003年1月1日,上海东方明珠移动电视的开播,标志着移动电视在中国大陆的开始。此后,公交移动电视在我国遍地开花,如今一些二三线城市也纷纷开播了公交移动电视,国内的公交移动电视商也已多达数十家。  相似文献   

17.
近两年,香港电视台陆续推出《无穷之路》《寻人记》《游走世界天与地》3部纪录片,3部作品均在香港本土以及内地网络平台收获高收视与好口碑。香港电视纪录片历来有注重本土经验、平民视角与世界胸怀的特征,这3部纪录片在延续这些特征的基础上各辟蹊径,以参与式拍摄手法,以共情为传播路径,介入内地主流文化,分别在祖国扶贫事业、香港城市变迁以及世界文化思考等方面呈现了新的特质,通过不同内容的几部纪录片共同形成了一个文化融通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8.
舒畅 《传媒》2003,(5):51-51
主持人与节目的收视率是密不可分的,有时还会起到决定作用。受众在选择节目的同时也在选择着主持人。因此主持人和节目本身一样是需要策划和包装的。各电视媒体也深深意识到主持人这个无形资产的品牌意义和潜在价值,纷纷树立起挖掘并培养优秀主持人的意识,在这方面颇有建树的当属凤凰卫视了。 在人力资源上,凤凰兼容并蓄,不拘一格。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以及海外电视的各路专才,带着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文化,汇集于维  相似文献   

19.
香港新闻传播的特色———在第五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上的发言钟期荣香港是一个弹丸小岛,人口包括合法和非法居民约700万。由于地理环境的优势,香港作为中国的门户和中西文化的桥梁,其传播业颇有一些特色。(一)香港的报业及广播事业(电台与电视)都非常发达,欣欣...  相似文献   

20.
书展与出版香港利通图书有限公司以“提倡读书风气,促进文化事业”为宗旨,自1982年开始主办第一届包括大陆、香港和台湾三个地区的中文版图书展览,不觉已走过了10个年头。从第一届书展受欢迎的程度看,我们深深感到集三个地区的图书共展一场的路是走对了。到第二届书展,便出现读者络绎不绝购书、看书的热潮。其后,第三届至第九届书展均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图书出版是项艰辛的工作。出版者首先要有为社会提供良好知识和促进社会进步的使命感。从50年代始,香港千百计出版工作者默默耕耘,为今天香港出版事业的发展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