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今手机已经成为大众化的传播媒体,日益冲击着传统媒体的发展.手机媒体的小众化传播有着不同于其他媒体传播的优势,人性化的信息服务、碎片化的信息传递、移动化的即时传播都让手机媒体成为信息时代的“宠儿”,逐渐赢得了受众的青睐. 手机媒体小众化传播的特点 小众化传播是手机媒体的一种信息传播方式,其特点主要包括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传播受众三个方面.无论是传播形式,还是传播内容,受众都可以自主选择,自由空间大.正是这种人性化的传播方式,使得手机媒体的小众化传播逐渐被关注,并且得到了迅速发展.传统媒体的大众化传播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小众化传播恰恰是对大众化传播的一种补充与延伸,使信息的传播更加灵活、迅速、全面.  相似文献   

2.
李旦 《新闻爱好者》2011,(23):38-39
碎片化时代,手机媒体结合自身突出的比较优势,积极顺应信息碎片化、媒体碎片化及受众碎片化的传播潮流,取得了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受客观因素的制约,在手机媒体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还存在种种隐忧。唯有狠抓机遇,认清并规避缺陷,才能促进手机媒体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刘聪 《传媒》2017,(16)
在数字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的推动下,不断崛起的新媒体无时无刻不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其中以智能手机的影响最为明显.据2017年3月GSMA公布的"移动经济"报告预测,到今年年中,全球手机用户人数将突破50亿人(最新数据尚未公布),预计到2020年全球手机覆盖率将达到80%.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手机媒体发挥的作用更加突出,其无可比拟的便携性、即时性和互动性,为新时期的人际传播提供了极大便利,被誉为继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手机媒体通常以智能手机为传播终端,以网络为信息平台,在分众传播的目标下采取定向或者交互式的传播手段,对网络信息进行个性化传播.随着当今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新闻信息的需求已经不再像以往那样严肃认真,碎片化、个性化的信息需求成为手机媒体快速发展、普及的重要推动力,在这一过程中,手机媒体也对新闻传播形态的改变影响至深.  相似文献   

4.
《军事记者》2013,(10):4-5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传播理念的改变,新闻传播已迎来全媒体时代,网络化、数字化、碎片化、分众化是这个时代的标签。对电视媒体来说,这是一个挑战和机遇并存的时代。虽然电视逐渐成为客厅中的摆设,人们更喜欢从手机和网上获取信息,但视觉画面的魅力使得电视媒体的影响力依然强大。强军目标电视宣传的创新,必须立足全媒体时代的特点进行。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眼球为王”的传媒时代,“碎片化”趋势正在生成和发展。地铁电视伴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而兴起,是典型的碎片化新型媒体。如何提高地铁电视的传播力,在媒体林立中脱颖而出?本文从地铁电视的碎片化生存环境、生存特点及生存方式入手,探求地铁电视的传播规律,以期在碎片化传媒时代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手机与无线网相结合成为移动智能终端——手机媒体,为用户提供手机报、电视、微博、购物等服务,凭借其小巧、便捷的特性成为新媒体中的领军者,被学者称为“第五媒体”。它以全面深入用户生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对信息传播模式带来影响。  相似文献   

7.
舒咏平 《现代传播》2007,(2):104-107
社会阶层、消费需求、媒体接触的碎片化,构成了现代社会“碎片化”的显性表现;体现到广告传播中,“碎片化”的指向则必然呼唤一个能满足狭窄传播的媒体碎片来进行微观承接,这就是具有不可再分性、具体指向性、自由选择性等特性的“广告载具”;“广告载具”提出的主要意义,即使整合传播具有了基本元素、使广告传播更具消费者导向性。  相似文献   

8.
高如 《青年记者》2016,(17):27-28
问题提出及理论框架 2015年4月18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结果显示,有60.0%的成年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从新兴媒介来看,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接触时间最长.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为62.21分钟.①从“厚报时代”“电视频道专业化”到网络海量信息传播,人们既享受着资讯的发达与便捷,又常常受累于信息超载与碎片化.而微信考虑了先前新闻传播中的不足,以其内容精炼、交互式传播、精准推送、易于保存与检索等优势迅速成为各路媒体发展新引擎.  相似文献   

9.
魏宁 《青年记者》2017,(8):123-124
当前,智能手机的普遍应用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这一冲击是全面、深远和具体的,大学校园更是如此.手机媒体作为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个性化信息传播媒介,被称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特别是进入4G时代,手机媒体成为传播能力最强、影响范围最广、使用最为便捷的大众媒体之一.手机媒体已经深刻地改变了高校学生工作的内容、形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新闻“碎片化”趋势及其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碎片化”是描述当前我国社会传播语境的一个形象化的说法,出自英文fragmentation,原意为完整的东西破碎为诸多零块状。“碎片化”是一个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过渡时期的基本特征,表现在传播领域,一方面传统媒体市场份额收缩,话语权威和传播效能不断降低;另一方面新兴媒体的崛起,使人们表达意见更多元,生活和思考方式不冉单一,价值观念和消费方式多样化。  相似文献   

11.
张珊珊 《新闻世界》2013,(6):160-161
在媒介融合的环境下,手机媒体在传播信息方面发挥着巨大的功效。当然,手机媒体在改变人们生活的现状下,也面临着许多生存瓶颈。本文基于媒介融合的环境,对手机媒体传播信息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向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从文化传播视角浅析手机媒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别林娟 《新闻窗》2008,(4):106-107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当各种信息可以迅速海量地游弋于小众传播和大众传播网络时,手机早已突破其技术层面的意义而渗透到人类的文化和生活中。手机改变了人们的沟通和信息传播方式。它“不仅仅是一种通信工具,也是一种媒体”的观点正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认同。本文以手机作为一个文本,用传播理论、社会消费理论等相关理论.知识从文化传播视角来分析手机文本体现的多元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为涵 《青年记者》2020,(11):46-47
智媒时代信息的传播呈现出微小化、碎片化倾向,并以各种智能设备为载体进行传播,已成为当前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对于善于探讨和描述“宏大”主题的主流媒体而言,如何实现“微小化”转型,打造新闻报道的“微力”是摆在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三点构建主流媒体新闻报道的“微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读图时代的不断深化,媒体终端的飞速发展,多屏阅读逐渐被大众所接受,人们阅读图像的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从最早将图像冲印成照片,发展到在电脑屏幕上观看图像,再发展到手机成为阅读图像的主要载体,再到现如今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云媒体技术的运用,图像可以在多种媒介终端之间快速传播,多块不同媒体屏幕同时掌握在阅读者手中,图像原本的呈现方式也在逐渐转变,人们阅读的时间越发不完整,趋向碎片化,认知也更加多元化。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碎片化阅读已经从报纸用户扩大到手机用户。所谓碎片化阅读,是指通过报纸、手机等媒体,人们在业余时间对业余内容进行没有明确目的的浅易阅读行为。报纸碎片化阅读是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以来形成的,具有阅读的业余性、媒体的商业性和信息的保密性等特点。数字化时代以来,碎片化阅读扩大到手机用户,其业余性特点已经转化为工作时间和业余时间的无限性;其商业性特点加深,把手机用户的阅读行为转化为一种数字劳动;其保密性特点也受到挑战。图文并茂的影像资讯、现代社交媒体和各种游戏软件赋予手机更加强大的社交功能,扩大了人们的交往范围,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但是,手机碎片化阅读最显著特点是娱乐性对人的注意力的强大吸引和时间不经意间的无意义地流失。手机碎片化阅读不仅给现代社交媒体和游戏软件开发商带来利润,而且把人的注意力异化为数据商品,给人的生存带来身心双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移动互联网时代,传媒行业更确切地说是资讯行业,改变人们最显著的是阅读习惯,作为移动智能终端的手机成为大众获得知识和资讯的重要工具.随之而来的是资讯传播方式的改变,“标题党”新闻、“图片新闻”“直播”视频等等,让大众获取资讯越来越容易、知道得越来越多,副作用也越来越明显,那就是碎片化的信息让大众无法进入深度阅读,在这个关键节点,自媒体出现了.定位和传统媒体所不同的是,自媒体大多定位于“小而美”,尤其在内容定位上深得主流媒体倡导的“内容为王”的精髓.以下,就以热门的自媒体节目《罗辑思维》为例来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7.
郑莞雨 《中国广播》2011,(11):67-70
媒体社会化赋予每个人发布信息并传播的权利,这使得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向内容碎片化、传播时空碎片化、受众碎片化、人们心智和生活方式碎片化的模式发展。然而,个体在不断接触片段信息和世界时却感觉自己被切断了与整体感之间的联系,这种现象被称为“碎片症”。传媒和人类沟通的未来前景因为碎片式的传播而产生危机,在这样的情形中我们应更理性地处理好丰富的信息与不断增长的浮躁情绪之间的联系,回归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脑、手机、平板电脑也渐渐普及,成为了现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电子产品。不知不觉中,人们进入了全媒体时代。在全媒体时代的背景下,品牌碎片化的传播有了充分的物质保障,品牌的碎片化使得人们可以通过片段的形式接触信息更加地便捷化,但随之而来也会有一些问题,比如人们在接触这些碎片化的信息时越来越觉得与世界脱离了联系。基于此,本文研究社会化媒体形式下,品牌碎片化存在哪些问题,并找到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9.
在信息传播技术日新月异和传播观念不断更新的时代,手机媒体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变化,对传媒生态环境也产生了巨大的变革。本文从四个环节论述了手机媒体如何在3G时代进一步显现“精准传播”这一优势.从而使其成为受众获取资讯和娱乐的最便利终端,成为集数种传媒形态于一身的“掌上传媒”。  相似文献   

20.
其一,微博“碎片化”的“症候学”与正面价值之争。彭兰在《碎片化社会背景下的碎片化传播及其价值实现》中提出,建立在碎片化社会基础上的微博信息碎片化代表着传播模式的变革,其正面价值的发挥通过‘全民投票”的信息碎片筛选机制、“自组织”内的信息碎片优化机制、专业媒体的碎片整合机制三种途径得以实现。这为客观、全面看待微博的碎片化特征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