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平天国主张并重视妇女教育,在客观上对解放妇女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并非是太平天国男女平等思想的体现,更不是解放妇女的一种自觉的主观措施。从太平天国妇女教育的目的、内容和用途来看,它只是太平天国宗教思想的一种体现,反映出客家妇女教育的遗风,没有摆脱传统封建女子教育的范畴,本质上仍是封建传统伦理道德。  相似文献   

2.
依据太平天国拜上帝教的"天下一家"的理论,以往学者常常认为太平天国家庭伦理道德的核心是平等观念。我们认为要真正了解太平天国的家庭伦理道德的实质,应该抛弃太平天国家庭的宗教概念,将视角转向洪秀全的凡间"小家庭",也包括太平天国普普通通的个体家庭,通过这些凡间家庭的认识,才能真正了解到洪秀全的家庭伦理思想,把握其内在本质。从宗法关系、家庭道德规范、夫妻关系、家庭男女角色、家庭异性关系和家庭伦理关系等方面看,在洪秀全的小家庭中实行的仍然是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思想,洪秀全的家庭伦理道德观是以男女大防、授受不亲为中心的,在宗教的幌子下,甚至比封建伦理道德更为落后和残忍。  相似文献   

3.
试论太平天国文化与教育改革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太平天国在其长达14年之久的革命斗争过程中,不仅在政治上、经济上和军事上对封建统治阶级进行了猛烈的冲击,而且在化和教育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太平天国化与教育改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一方面,太平天国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反映广大农民的利益和愿望,其化与教育改革既继承了传统,又有所创新,更体现了进步的平等思想;另一方面,由于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太平天国的化与教育改革又蒙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并带有很大的落后性和盲目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考察洪秀全的早期作及太平天国革命的社会实践,认为洪秀全的思想中没有真正的近代平等思想。在社会实践中,太平天国广大军民也没有获得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洪秀全仍然沿袭了中国封建君主制制度那一套。  相似文献   

5.
太平天国宗教正名问题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教是太平天国宗教的自称,亦即自我命名,但在对外场合使用时,出现过“自称”和“统称”并用的现象。它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自称”是“统称”的实质和前提,“统称”是“自称”的外延拓展,亦即天教的“一统之称”,所以说到底,天教仍然只是太平天国宗教的“自称”。这是它既已独树一帜,又追求“大一统”的双重化心态使然,其根植于儒学“大一统”的化普世精神。  相似文献   

6.
何森林 《教育评论》2015,(4):157-159
太平天国的女子社会教育,其形式有宗教教育、军事政治教育、职业(生产劳动)教育等。受农民阶级朴素的自由平等思想、基督教的男女平等思想、传统的封建儒家思想的影响和制约,太平天国第一次提出了男女教育平等并付诸实施,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其女子社会教育形式和内容又带有浓厚的宗教性、封建性和不彻底性。  相似文献   

7.
陈独秀的主要历史功绩在于对中国封建主义伦理道德的毁灭性攻击。他通过对封建旧礼教、旧伦理道德的批判,阐明道德革命的必要性;通过对新道德的张扬,提出了构筑新道德的根本途径及其基本轮廓。陈独秀关于道德革命的思想虽然有其历史的局限性,但它打破了定孔学于一尊的思想,极大地激发了人们追求民主、自由、平等的热情。  相似文献   

8.
从妇女贞节观的角度看,太平天国在对妇女的理论宣传,对妇女的实践态度和对妇女的行为准则等方面仍然充满着浓厚的封建妇女的伦理道德和纲常名教思想,说明太平天国实行的仍是封建妇女的政策。并不是一场妇女解放运动。  相似文献   

9.
李贽的哲学思想具有反封建正统思想的特点。“理气”观否定了绝对的“一”和在阴阳二气之上的“理”的存在,直接动摇了程朱理学的本体论。“童心”说,要人们恢复“真心”、做“真人”,包含着个性自觉的萌芽。“生知”说从抽象的人的观点出发,反对封建等级观念和先天决定论,大胆提出了君民平等的思想。发展的社会历史观表达了利用社会内部矛盾斗争规律,促进矛盾向好的方面转化、以推动历史发展的思想。其价值观认为义与利是统一的,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是人们社会活动的动力,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白话小说的奠基之作,文章对作品中关于封建礼教“吃人”的问题进行深入挖掘,指出封建礼教“吃人”所依赖的三种基本形式:封建官僚机构、封建家族制度、封建伦理道德,深入剖析“吃人者”与“被吃人”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从而增强读者对《狂人日记》深刻思想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太平天国后期苏南浙江政权的本土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平天国后期在苏南和浙江的统治,一度被认为是所谓“农民政权封建化”性质的蜕变。其实这是一次“本土化”的过程,是太平天国政权建设的新思路。这一“本土化”进程不仅体现出太平天国后期政权建设更加理性与务实的倾向,也与天京朝廷宗教狂热势头相悖,呈现出世俗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从妇女贞节观的角度看,太平天国在对妇女的理论宣传,对妇女的实践态度和对妇女的行为准则等方面仍然充满着浓厚的封建妇女的伦理道德和纲常名教思想,说明太平天国实行的仍是封建妇女的政策,并不是一场妇女解放运动。  相似文献   

13.
中外文学”复古运动”的实质大不相同:发生的背景和目的不同;性质、指导思想、内容不同;影响和后果不同。欧洲文学史上的“文艺复兴”运动是资产阶级向封建宗教势力进行的一次战斗,其目的是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具有进步的意义。中国文学史上的“复古运动”是封建文人为巩固封建统治而进行的,它起到了延缓社会灭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革命思想的总纲,它根植于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所固有的平等思想和太平天国富有特色的基督教精神,是两者结合的产物。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充分地反映了中国农民追求平均和获取土地的愿望,表现了对“人间天国”的向往。但是,太平天国革命终究与以往旧式农民革命不同,这首先在于洪秀全引进了西方的上帝,把中国农民的传统的平等思想和基督教中的平等博爱结合起来。把农民反封建的斗争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使之具有中近代的色彩。洪秀全组织“拜上帝会”,宣布只有“上帝”是真神,其他一切人们所崇礼的偶像都是妖魔。人人都有拜上帝的权利。一切人在上帝面前都是平等的。《原道醒世训》中说:“天下多男人,皆是  相似文献   

15.
平等思想一旦进入宗教理解之后,就不再是纯粹现实意义上的具体诉求,而是与宗教的整体信仰体系融为一体,具有超越与抽象的特征。佛教平等观的向度主要体现为立足于“缘起论”的“空性”绝对平等,立足于“佛性平等”的人性、人格及道德完善意义上的平等,以及立足于宗教体验的境界论意义上的平等。佛教的平等思想对现实社会的平等意识与平等诉求产生着复杂的影响,同时,佛教平等思想的现代诠释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自强”思潮是伴随着“向西方学习”的思想而形成的自强自立、振兴中国的新思潮。它萌芽于19世纪40年代地主阶级经世派林则徐和魏源提出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经过太平天国农民阶级领袖和洋务派的发展,以19世纪七八十年代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提出的“变法自强”、“振兴”中国为标志而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17.
通过考察洪秀全的早期著作及太平天国革命的社会实践,认为洪秀全的思想中没有真正的近代平等思想.在社会实践中,太平天国广大军民也没有获得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洪秀全仍然沿袭了中国封建君主制制度那一套.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治国方略,它的提出也引出了一个问题:“以德治国”与传统“德治”的关系。“德治”是中国封建国家的治国思想核心,“以德治国”是当今的治国方略,它们都适应当代的发展要求。在内容、方法和治理手段上,有着相同的地方,也有着许多不同。我们不能把它们等同起来,也不能完全对立,要以说“以德治国”是传统的“德治”的批判与继承。  相似文献   

19.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土生土长”的影响非凡的思想,它曾在中国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历史长河中占据“统治思想”的地位。当然,儒学的历史也是所经沧桑、屡经波折,既有封建帝皇把它作为至高无上统治思想的辉煌时期,也有”焚书坑儒”、“打倒孔老二”的凄惨岁月。但是,我们  相似文献   

20.
太平天国的拜上帝教究竟是不是“邪教”?首先从“邪教”的定义人手,分清现今所界定的“邪教”同历史上封建统治阶级对民间宗教贬称为“邪教”的区别。根据我国权威的法律文书,“邪教组织是指冒用宗教、气功或者其他名义建立的,神化首要分子,利用制造、散布迷信邪说等手段蛊惑、蒙骗他人,发展、控制成员,危害社会的非法组织。”“邪教对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严重的威胁和破坏,是披着宗教外衣,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具有反科学、反社会、反人类、反政府性质的犯罪集团。”按照这个定义,“邪教”不是宗教的某个教派,而是冒用宗教名义、披着宗教外衣的非法集团、犯罪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