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学科的角度对中国当代教育技术学的三种主要理论范式进行对比研究。文章认为"过程与资源"范式和"媒体技术应用"范式由于其研究对象缺乏独特性与稳定性,研究内容难以具备学科知识体系所要求的逻辑性和系统性,研究方法无法生产出可以真正被检验的学科知识,故而形成的理论范式在确立教育技术学学科地位方面显得底气不足;而"教育教学系统构造技术"范式在其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却表现出一定的独特性与合理性,并且逐步形成作为一门学科的教育技术学理论研究思维,即从技术学的角度深入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最终形成一套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
基于对国内外教育技术学研究的反思,尤其是对教育技术学研究对学习者缺乏深层次关注的反思,结合教育技术学自身的属性,尝试提出"在文化视野下将技术、学习内容、学习者相统合"的教育技术学研究的新范式——CTCL。首先对CTCL的基本构想进行了描述,并通过文献研究法,对能够体现这一研究范式的相关研究领域,即学习科学、学习技术、学科学习心理、多媒体学习、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教育神经科学进行了回顾与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在CTCL研究范式下进行的"高中学生信息技术概念学习的偏差认知研究"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从研究范式的发展历史来看,自哲学思辨的研究范式到实证主义研究范式,再到人文主义研究范式这一过程,都受到了简单思维范式的影响。教育技术学作为众多学科中的一门边缘学科,过去几十年的研究也不同程度地受限于简单思维。作者认为简单思维导致教育技术研究范式形成了对立,难以解决现已存在的和日益涌现出来的复杂性问题。而20世纪末兴起的复杂性科学为教育技术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鉴于此,本文探讨了当代教育技术学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和过程的复杂性,并回顾了以往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三条线索;提出了要用复杂性方法论解决教育技术学研究中的复杂性问题;对比分析了简单性范式与莫兰所提出的复杂性范式;最后,文章探究了教育技术学复杂性研究方法论,以期对教育技术学研究有所促进。  相似文献   

4.
"基于设计的研究"是一种新兴的教育技术学研究范式,它通过真实、复杂的动态外语教学情境,发现有意义的现实教育问题,达到构建可用理论、设计干预制品、改善课程实践的三重目的,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发展,对外语教学领域的持续革新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关注学习者发展的学习技术开始成为越来越多的教育技术学研究者的新追求。从教育技术学研究历史发展的角度出发,结合对优质研究文献的考量,分析了教育技术学现有的三种研究范式:"媒体应用"、"课程整合"、"学习技术"的形成背景、内涵、特征、发展现状及启示等,揭示了这三种教育技术学研究范式向前兼容的发展性特点。发现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在文化视野下关注技术、学习内容、学习者的学习技术研究范式,开始成为越来越多的教育技术学研究者的新追求。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研究范式的内在结构入手,对美国当代教育技术学研究范式的现存形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当代美国教育技术学研究人员基本上仍能较好地遵循三种研究范式所期望的内在规定。然而,在教育技术学研究范式内部与研究范式之间也有一些变异的存在,研究者有时会对所运用的研究范式出现一定程度的背离。而这种背离可能预示着教育技术学研究范式一种新的转向。另外,本文也针对当前领域内的流行性研究范式与支配性研究范式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聊城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习科学与技术"课程为例,采用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进行探索性研究.以期利用基于设计的研究范式,形成情景化的设计原则和教学策略,提高网络辅助学习模式的有效性,并为相关教师提供方法借鉴,实现研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理论思辨的失真及实证研究的乏力是当前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主要症结.对当前教育技术学研究的深刻反思,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探寻合理、多元化的研究范式已迫在眉睫.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困境、理论基础的多元性及发展性、研究内容的多样性和整合化的趋势呼唤多元化的研究范式.而社会科学领域广泛兴起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教育技术学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它能促进教育技术学研究范式的多元化,弥补教育技术学研究中实践基础的缺失,彰显主体间性、加强对话与交流,促进教育技术学领域教师的成长与专业发展,推进学科研究方法的融合与互补.我们在开展现象学研究的同时,要注意多种范式的融合和优势互补,迈向研究范式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9.
当前教育技术学主流研究范式存在单维不合理性,对其分析思考后,提出教育技术学有必要采用跨学科研究范式,以顺应学科多元化发展的实践和学术需求,不断挖掘和实现教育技术的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针对学界存在方法、方法论与研究范式概念含混使用的现象,文章站在教育技术学学科的视角上对"范式"概念的含义重新解读,总结出了范式的四个基本特征,并探讨了三者的关系及其对教育技术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混合方法研究是近几年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教育研究方法范式,由于其提倡在同一研究中合并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的优点,增加交叉性优势,压缩非重叠性弱点而深受学术界关注。针对当前国内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单一,缺乏整合性等问题,以及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相互对立的现状,混合方法研究从"和合"的思维方式为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在复杂性科学视野下对教育技术学研究范式进行反思,可以发现其混乱和对立的原因在于教育技术学学科是复杂的交叉学科,所研究的教育技术是个复杂的系统。教育技术学研究范式应统一或整合到莫兰所倡导的复杂性范式之下。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当代教育技术学研究对象众多观点的分歧进行了分析,从探讨学科研究对象的基本态度与方法入手,揭示出教育技术学具有"教育中的技术"与"教育技术活动"两种本原性的研究对象,以及当代教育技术学研究的性质具有"物理研究"与"事理研究"的两重性。  相似文献   

14.
知识生产与创新是学科存在的命脉,对比三种教育技术学的知识生产方式得知:"过程与资源"范式和"媒体技术应用"范式由于所关注侧重点不同,其研究对象的选择缺乏独特性与稳定性,因而无法生产出可以真正被检验的学科知识;而"教育教学系统构造技术"范式则围绕其研究对象在研究方法上表现出一定的独特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实例和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媒体比较研究是教育技术领域的主要研究范式,它通过实证实验的方式,控制教学中的其他因素来研究媒体对学习的影响。教育技术是一门基于"设计"的学科,强调实际教学问题的解决。基于设计的研究指以"设计"作为探究和问题解决的手段,强调通过教学方法、活动和任务的设计来有效地利用技术,并在研究实践中获得相关的理论解释和阐明有效的设计原则。这一研究范式因为能更好地指导实践,正在逐渐引起研究人员的重视。本文最后介绍了基于设计研究的实例,并进一步探讨了它对教育技术研究和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教育技术学研究范式探索的历史足迹与时代反思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蔡建东 《现代教育技术》2009,19(4):14-17,21
文章对中外教育技术学研究范式的探索进行了系统梳理,指出前人的探索对于教育技术研究者摆脱传统实证研究"单向度"的思维模式,开启多元取向的研究进路,扩展研究对象的视域具有重要的历史贡献。但同时文章也对研究结论中形式上的"综合运用论",研究思路上脱离学科范式就方法而方法、"主义对垒"的分析框架等方面的不足进行了时代反思。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日本教育工学会划分的教育技术学研究的十大领域为研究领域分类参照,以质化、量化以及是否实证为研究方法分类依据,以是否关注学习系统中的"人"为研究对象划分依据,对比分析了近年日本教育工学和我国教育技术学的研究状况。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教育技术学研究提出了三点思考,即要突出教育技术学的方法属性,淡化领域属性;教育技术学研究要进入课堂教学,关注学科差异;教育技术研究要以"人"为中心,以解决实际教育问题为根本。  相似文献   

18.
基于设计的研究:正在兴起的学习研究新范式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作为一种发展中的研究方法论范式,基于设计的研究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国际教育学界所受关注与日俱增。它聚焦于自然情境学习的理解和有效学习环境的设计,通过迭代式的设计探究将理论与实践连接起来,是理解教育革新如何在实践中运作的重要方法论。它是教育中的设计科学,是一种机制性研究、发展性研究、应用激发的基础研究,产生的"境脉中的理论"为促进持续的教育革新提供了解释性框架和设计原则。国际学界在此方面的研究表明,基于设计的研究将为教育研究走出理论创新与实效不足的困境带来新的曙光。  相似文献   

19.
试探析“基于设计的研究”的理论归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辨析教育研究范式与研究方法论的区别与联系,认为“基于设计的研究”是一种实用主义研究范式,“干预设计”是其独特话语,学习科学是其研究域,但是“基于设计的研究”想要成为一种成熟的教育研究范式仍需要研究者的持续努力。  相似文献   

20.
基于设计的研究是学习科学和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探讨中的热点问题。笔者系统梳理了国内关于基于设计的研究的相关文献,从理论归属与内涵、特征与过程、比较与启示、应用与局限等四个维度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了定性的分析,并提出了基于设计的研究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