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作音叉共鸣实验时,产生共鸣的那只音叉往往发出的共鸣声音很小,后排学生很难听到.若用普通的话筒扩声.会把环境噪声也同时放大,效果并不理想。考虑到音叉本身为铁磁性材料,具有一定的剩磁.它一旦振动起来,能产生两种信号,一种是声音信号,另一种是磁信号,它的频率与音叉发出的声音的频率相同。若用一个类似磁头的线圈靠近起振的音叉,就能检拾到这个信号,使线圈中感应出电动势,把该信号经音频放大器放大后在喇叭中输出,会使音叉发出的声音明显增强,而外界噪声却不被放大.  相似文献   

2.
徐瑞钦 《物理教师》2002,23(7):37-37
1 振动发声原理 :物体振动会发声 ,而通过镜面反射可将微小的振动放大 .实验方法 :我们在演示音叉振动发声时 ,只可听到声音 ,但在较远处根本看不到音叉的振动 .为此 ,我在音叉上粘上一小块平面镜 (可用VCD碟片代替 ) ,用激光小电筒发出一束很强的红光射到平面镜 ,再反射到黑板 (如图 1 ) .当音叉振动发声时 ,反射到黑板的红点也会随之上下明显晃动 ,且音叉的振幅越大 ,红点晃动幅度也越大 .图 1            图 2  2 光的折射原理 :光的折射规律实验方法 :在演示“光的折射”现象时 ,我们一般用一束白色的平行光从空气射…  相似文献   

3.
一、固体传声 器材:一根铁管,长度以一尺以上为好:一只音叉(不带共鸣箱)。 实验:学生甲敲打音叉,把音叉下部紧靠在铁管的一头,学生乙手持铁管另一头,当乙听不到从空气中传来的“嗡嗡”声时,把铁管紧贴耳朵。这时,乙可以清楚地听到从铁管中传来的音叉振动发出的声音,用其它固体材料如木尺、塑料尺、铜条、竹条等,都可做这个实验。 优点:1.能有效地控制发出声音的大小,发声时间长,避免了学生认为敲打铁管时听到的声音是从空气中传来的想法,使实验有充分说服力。2.一举两得,既说明了固体能传声,也说明了固体传声的本领比气体强。  相似文献   

4.
高中物理讲到声波的干涉时 ,有一个重要的演示实验 ,用橡皮槌敲击音叉 ,让音叉振动发声 ,音叉的两个叉股是频率相同的两个波源 ,它们产生的两列声波会互相叠加 ,围绕正在发生的音叉走一圈 ,就会听到声音忽强忽弱 ,或者同学坐在教室不动 ,让振动着的音叉转动 ,也能听到忽强忽弱的声音。可是 ,用音叉做这个实验有两个缺点 ,一是音叉声音较小不能保证教室中的每个同学都能够听得清楚 ,二是音叉振动发声的时间较短 ,对声音忽强忽弱规律性感受还不深刻的时候 ,声音便渐渐地消失了。为了弥补这两点不足 ,笔者作了如下的改进——用录音机代替音叉来…  相似文献   

5.
平常不起眼的小纸条 ,在物理实验中 ,如果能加以运用 ,可以用它演示一些物理实验 ,对说明一些物理现象有较好的效果。下面仅举几例 :例 1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的演示。在演示音叉振动的实验中 ,由于音叉的振幅较小 ,同学们对这个现象的观察不够明显。如果在音叉上加上一张小纸条 ,未敲击音叉时 ,纸条静止不动 ,当敲击音叉时 ,可以看出音叉上的纸条也在不停的振动 ,并且振动的现象明显 ,这样 ,即使是后排的同学也可以观察得很清楚了。例 2 惯性现象的演示。惯性这个概念比较抽象 ,大多数同学在初次接触时 ,都不易理解。同学们可以把小纸条压在…  相似文献   

6.
第三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1.如图3-1,泡沫塑料球静止悬挂着,当把一敲响的音叉与它接触时,将可发现;_________,这个现象表明: 2.当音叉在空气中振动时,空气里就有__________传播开来,这就产生了所谓的声波。  相似文献   

7.
高中《物理》(必修 )第一册第五章“声音的共鸣”安排了一个演示实验 ,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 ,取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 A和 B,使它们图 1的木箱开口相对 ,用橡皮槌敲击音叉 A,使它振动发声 ,然后用手捏住 A的叉股 ,使它停止振动 ,这时 ,我们就会听到音叉 B振动发出的声音 .因为音叉 A振动产生的能量只有很少一部分传给音叉 B,因而音叉 B共振的现象并不十分明显 ,在环境比较安静的情况下 ,只有离讲台较近的学生能清楚地听到音叉 B振动发出的声音 .为此 ,本人将该实验作如下改进 (下面的实验音叉 A和 B均应选取 440 Hz共振音叉 ) :1 .取 40 W直管日光灯金属反射罩一个 ,开口朝下放在桌上 ,将音叉 A和 B的共鸣箱开口相对 ,彼此相距 2 5cm左右置于反射罩上 ,如图 2所示 .激发音叉 A使它振动发声 ,经过 1~ 2 s用手捏住 A的叉股 ,使它停止发声 ,这时就会听到音叉 B振动发出的声音 ,声音清亮缭绕 ,如果环境比较安静 ,在教室各个角落都能清晰听到 .2 .在上述实验中 ,如果周围噪音比较大 ,可用智力竞赛抢答扩音两用机 ,调节音量至适当位置 ,将话筒靠近发声的音叉 B,经...  相似文献   

8.
世界上最早学会织网的动物是蜘蛛。数百万年来,它们总是在自己编织的网上爬来爬去,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捕捉食物。你能让蜘蛛朝你所在的方向爬过来吗?事实上完全可能,你只要准备一只音叉就行。当然对音叉也是有要求的,那就是这音叉的振动频率要在每秒钟200次左右。  相似文献   

9.
<正>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音叉是一种常见的调音工具,当把一柄音叉的振动频率调到与防弹玻璃相一致的振动频率时,连子弹都无法洞穿的防弹玻璃就会裂成碎片,这就是音叉效应。东汉郑玄《诗谱序》中记载:“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以上两则材料告诉我们:人生百事,总有过不去的坎,解不开的难,一旦我们找准“频率”,或善于“举一纲”,或善于“解一卷”,一切皆有可能豁然开朗。  相似文献   

10.
王玉哲 《山东教育》2005,(14):41-41
唢呐、管子、双簧管等有簧片(俗称哨子)的管乐器,其簧片大都是苇竹竿做成的。也有少数乐器使用其他材料做簧片。那么,用一只喝饮料用的塑料吸管能不能做成簧片呢?  相似文献   

11.
世界上最早学会织网的动物是蜘蛛。数百万年来,它们总是在自己编织的网上爬来爬去,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捕捉食物。你能让蜘蛛朝你所在的方向爬过来吗?事实上完全可能,你只要准备一只音叉就行。当然对音叉也是有要求的,那就是这音叉的振动频率要在每秒钟200次左右。实验开始了,握住  相似文献   

12.
扬声器根据原理不同分成很多种类,动圈式(也叫电动式)扬声器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它基本的结构是把一个线圈(音圈)放在磁铁的磁场中,当有音频电流通过线圈时,线圈会产生随音频电流变化的磁场,这个变化的磁场与磁铁产生的磁场相互作用(吸引或排斥),使线圈产生振动。线圈与扬声器的纸盆是连接在一起的,从而带动纸盆一起振动,纸盆又使周围的空气也随着振动,这就产生了我们能够听到的声音。动圈式扬声器的原理和结构并不复杂,我们可以自己动手制作一个,以加深对它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没有发波水槽也能做水波干涉实验,下面介绍用音叉观察水波干涉的方法: 1.直接观察:敲击音叉,使音叉振动,然后把两个叉股同时贴近水面,两个叉股之间就出现显著的凸凹条纹,这就是两个又股引起的两  相似文献   

14.
观察音叉的振动,重敲和轻敲叉股时,叉股振动幅度的大小不易观察,就是坐在教室前几排的学生也难看到叉股的振动幅度。为了增强演示效果,可把音叉的振动转换成小物体的振动进行观察,并将小物体的振动通过白昼幻灯机投影在屏幕上,这样影象非常明显,效果较好。具体做法如下。取长约8毫米、宽约3毫米、厚约2毫米的一小块玻璃(用一条形小石块也行),用绳把玻璃的一端拴  相似文献   

15.
图1音叉产生的振动曲线新编高中物理课本第一册讲“简谐运动的图像”时,在第166页列了图9-15“音叉产生的振动曲线”,如图1所示。由于音叉的音量很小,按照课本中介绍的“把话筒接在示波器的输入端,再把发声体放在话筒前”的方法,在示波器的荧光屏上不能得到如此曲线。为此,笔者根据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制作了一个既简单又小巧的仪器———音叉振动曲线演示仪。此仪器的制作不花钱(利用废旧材料)或只花几元钱,其成品经久耐用,不出故障,波形曲线纯洁清晰,演示效果非常不错。1结构如图2所示,在一块圆形喇叭磁铁的上下两…  相似文献   

16.
考拉当校长     
完荃 《特区教育》2009,(3):20-21
一天一只考拉因为跟另一只考拉吵架,结果被赶出了家门。他很伤心,想:“既然我的家族不容我,那么我就去寻找另一个家族作为我的家。听说现在万物之尊是人类,考拉的种族里代代相传只要把自己的一滴鲜血放在桉树叶上,再把这片树叶吃下去就能变成人类。他照着做了,吃下去以后,他感觉脑袋像要裂开一样,过了……它也不知道多久。  相似文献   

17.
一、选择题 (每小题 2分 ,共 30分 )1.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实验中 ,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在悬线下的轻质小球旁 ,小球多次被弹开 .在此实验中 ,小球的作用是 (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 ,便于观察C.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2 .我国最近发射的神州五号飞船返回舱的表面有一层叫做“烧蚀层”的物质 ,它可以在返回大气层时通过汽化保护返回舱不因高温而烧毁 .“烧蚀层”能起到这种作用 ,除了它的隔热性能外 ,还由于 (   )A.它的硬度大 ,高温下不会损坏B.它的表面非常光滑 ,…  相似文献   

18.
音叉干涉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声波的干涉,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154页对此有一段叙述:“当我们敲响音叉的时候,音叉的两个叉股是频率相同的两个波源,它们产生的两列波会发生干涉,我们围绕正在发声的音叉走一圈,就会听到声音忽强忽弱……”。对于上述实验笔者曾做过演示,并做了一些改进(如采用振动强的电动音叉作声源,用话筒作声电转换,将讯号放大后引入示波器显示),其观察结果与上段课文描述相符,在音叉的周围  相似文献   

19.
《双语学习》2012,(3):26-26
现在就可以在耳边弹吉他了!把一只纸杯放在自己耳朵边,另一只纸杯交给朋友。叫你的朋友站得远一些直到把绳子拉紧,然后让他把纸杯也放在耳边。你会发现你们中的一个人拨动绳子,你们两个都可以听到绳子振动的声音。  相似文献   

20.
噪声发电机     
我想发明一种噪声发电机(如右刚)。把它置于噪声强烈的环境中.噪声的声波会使膜片来回振动,与膜片相连的线圈也来回振动,在磁场中产生感应电流。电流经整流后储存存蓄电池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