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超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借助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互通、交流思想感情的活动.[1]人际传播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大众传播媒体中,如网络互动、电视访谈、广播热线.而网络又是一种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渗透力最强、互动性最强、人际性最强.网络传播是超人际传播的一种.超人际传播结合了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优势,本文给超人际传播下的定义是:网络媒体或大众传播中存在的人际传播交流方式.超人际传播更优于人际传播,在大众传播媒体中,超人际传播具有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优势,产生了强大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2.
人际传播在广告传播效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翔 《新闻世界》2009,(11):179-180
当今社会媒介高度发达,信息数量已大大超过了人们可接受的限度,大众传播中广告传播效果变得越来越微弱,人际传播的优势正好可以弥补其缺点。本文通过对人际传播的特点和优势分析,探讨了七种在广告传播过程中运用人际传播的方法,以提高广告的到达效果。  相似文献   

3.
施拉姆说过:“传播是各种各样技能中最富有人性的”。主持传播,即节目主持人的传播活动.在所有的大众传播活动中无疑是最具人性的。作为大众传播人际化与人际传播大众化的产物,主持传播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其丰富的人性或人际性。从这个意义而言,“将人际化进行到底”乃是未来主持传播、甚至一切大众传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在人类传播活动中由于其特点各异而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二者之间还存在着互相利用和互相影响的关系.本文的论题就是研究这种互动过程中的一个方面——大众传播活动中对人际传播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主持传播是以主持人为主导的传播行为,它兼具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属性,融合了两者的共同优势,具有增强节目人性化、彰显个人性格、人际化气息浓厚和表达手段丰富化等特征.其中的人际化是主持传播最显著的一大特征,是实现主持传播效果最大化的核心要素,人际化回归已经成为主持传播的发展趋势,包括节目选题、编辑构思、互动设置等方面的全面回归.  相似文献   

6.
随着3G手机逐渐走进普通受众的身边,充当起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工具,其传播特征也日益凸显出来。一方面,它具有人际传播的种种特征,比如强调通话的私密性、传播的交互性等;另一方面,它又具有大众传播的种种特征,手机报、网页浏览等功能的实现使得3G手机成为大众传播的工具,它可以高速上网,手机媒体成为网络媒体的延伸。但是我们也看到,尽管3G手机有着种种传播上的优势,由于其作为新兴技术存在,还存在种种传播上的弊端,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从而更好地进行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  相似文献   

7.
聂维斌 《新闻界》2009,(1):168-169
网络是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高度整合的媒体,网络广告与电子商务的发展密切相关,其核心优势是互动的沟通模式,深度的资讯服务,灵活的媒介策略.有效地利用其优势,深入发掘网络传播的互动优势,是开创网络广告新局面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根据新浪网公布的数据,目前其推出的微博业务,注册用户已超过2亿.微博业务作为当今互联网发展的新产品,具有信息传播简洁、迅速、交互性强等特点,两年来呈井喷式发展,已成为信息发布最迅速的传播方式之一.作为多种传播形态的融合体,微博实现了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对接,这是传统大众传媒所没有的优势.在微博上,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发布者、接受者和分享者.而信息从源头发出后,其传播过程可以是单线程也可以是多线程的,即信息以点对点方式传播,或引起众人关注后在短时间以点对点方式进行几何级传播,获得与传统大众传媒相同的放大效果.  相似文献   

9.
由于互联网推动人际传播的发展,导致大众传播本身面临很多考验和挑战.两种传播在新闻真实性等方面的能力,决定和影响着各自的未来和变化,也是其存在发展的最终价值体现.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在未来很有可能进行互相转变,并且相互支撑、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泉 《声屏世界》2006,(12):49-50
广播热线直播节目以其实效性、现场性的“共时空效应”的显著特点赢得了听众的喜爱。从热线直播的特点和运作效果来看,热线直播有如下一些优势:1.热线直播是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嫁接,将传播合一。广播是一种大众传播媒体,电话是一种个人通讯的人际传播手段,两者有着各自的用途。热线直播却将电话和广播的两种作用结合为一体。这种结合所产生的效果,一是使广播传播信息快的优势发挥到了最大限度;二是使广播节目更加生动活泼;三是使广播的内容更加真实可信。这种方式在保留大众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形象生动、真实可信的同时,融进人…  相似文献   

11.
新闻发布会是以人际传播为主的信息交流方式,但它又不是纯粹的人际传播,而是受到大众传播规约的特殊的人际传播,终极目的仍是大众传播。在这种特殊的传播情境中,发言人深入理解发布会  相似文献   

12.
人类传播3.0:范式理论视角下的聚众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众传播是指人们在其社会化过程中,基于自媒介体系建立的,融合多种传播类型和传播方式,以建立社会文化认同为目的的一种群体传播形态.由于其融合大众传播、分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等多种模式,因此成为媒介社区中的主要信息传播形态.如果说人际传播是人类传播1.0的话,那么大众传播和聚众传播则依次是人类传播2.0、人类传播3.0.聚众传播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结构方式,不仅将营造更加辉煌的媒介景观,而且将广泛地影响日常生活、传播机制和社会民主进程.  相似文献   

13.
《奥普拉·温弗瑞秀》的传播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视谈话节目由于结合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优势,其发展愈发迅速,成为美国近三十年中少数蓬勃发展的电视节目形态。这一点,在美国日间谈话节目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本文旨在对著名日间电视谈话节目《奥普拉·温弗瑞秀》做个案分析,探讨其传播学的意义,揭示其成为美国日间电视谈话节目中常青树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13,(3):41-45
人际传播在传统媒体广告传播与网络广告传播中均有体现,而网络媒体则在受众"互动"、"参与"、"分享"上的特色为人际传播提供了更好的基础,人际传播改变了网络广告的传播模式。与传统广告传播的大众传播模式相比,网络广告传播是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嵌入与整合。本文从传播特征、传播路径、影响作用三个角度对网络广告中的人际传播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谈话节目以大众传播媒介作为载体,融入人际传播的优势,从而某种程度上改变大众传播的单向模式,实现了传者和受者之间的双向交流,从而弥补了大众传播过程中的不足,使传播更符合大众传媒的本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实证调查研究的资料,对青浦农村中传播媒介的使用和接触状况作了描述,并分析了青浦农村的农民社会观念以及交往格局的变迁状况。进而引出问题:为何发展迅速同时又拥有高接触度的大众传播对于观念变迁的影响并不明显,甚至不如人际传播?为何人际传播对农村交往格局产生的影响更大?本文运用相关理论,从传播社会学的视角探讨这些问题,分析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对于农村社会观念、交往格局的影响及其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7.
张莉 《新闻传播》2010,(2):73-73
近年,广播谈话类节目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并得到了广大听众的欢迎。目前学界对此从语言学、社会文化学角度的研究颇多,但从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相结合的传播学角度进行研究的较少。笔者认为,将广播谈话类节目从人际传播引入到大众传播领域,  相似文献   

18.
广告实践中构建人际传播网络的初步设想王建文现代社会中,借助大众传播媒介发布广告似乎是件天经地义的事情。但随着实践的深入,大众媒介也日益暴露出一些弱点,它们制约着广告效果的发挥。本文试图从另一个角度,探讨在广告活动中引入人际传播机制以弥补大众传播的某些...  相似文献   

19.
金笛  孙瑶 《记者摇篮》2007,(7):114-114
近年来,随着我国通讯业的迅猛发展,热线电话节目应运而生。电话与广播电视的结合,充分发挥了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综合优势,使广播电视更具有独特的优势。其最大的优  相似文献   

20.
社交网站凭借网络自身的优势特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受众参与,传统媒体亦进驻社交网站,借社交网站的人气增强传播效果。这种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融合,开辟了新闻传播的新渠道。本文旨在分析在这种传播途径下,社交网站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