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在上海市青浦县广播站编辑部办公桌上,摆着两封信,一封是凤溪乡一位农民写来的:“近两个月来,我坚持收听有线广播里关于老山英雄的事迹宣传。以前,我只在报纸上,电影、电视里看到英雄,总觉得离我们很远,现在,这样的英雄就在我们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可信!”一封是县府办公室一名干部的来信:“从广播里听了老山英雄的事迹,真是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激人奋进!”这两封信从一个侧面对本站在广播里宣传老山英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肯定。去年4月,我们从民政部门获悉:在老山“1·15”大捷中,有一百十位青浦籍战士参战,四人壮烈牺牲,三人荣立一等功,十二人荣立二等功,十八人荣立三等功。参战人员之多,立功人员之多,这在本县历史上是罕见的。这是青浦人民的光荣,也是青浦人民的骄傲。  相似文献   

2.
图片新闻     
《新闻与写作》在军营我是连队宣传委员兼报道组长,今年订阅了《新闻与写作》,从而我连板报上每期都有了“写作之友”专栏,栏目里的内容都是我从《新闻与写作》中摘编的。这激发了报道员和战士的写作热情,渐渐地《新闻与写作》深受战士所爱,我连通讯员每次取回杂志,战士都争先抢阅。图为,我连训练归来,恰逢通讯员取回《新闻与写作》第六期,两个战士马上抢去阅览,当时我发现这场面很好,立即去拿了相机,回来后又多了两个人,  相似文献   

3.
山东青岛日报和邹县大众报,分别在5月8日和21日,刊登了来自南京部队龙潭83454部队政治处杨某写的同一篇报道:战士孙乐林危急关头救少年,荣立二等功。奇怪的是,报道中对这位战士的籍贯,却说法不一:青岛日报登的是“青岛籍战士”;邹县大众报登的是“邹县籍战士”。而这位作者在发给兖州县报的同一稿件中,又说是“从兖州县入伍的战士”。一名战士竟有三个籍贯,真叫人莫名其妙!  相似文献   

4.
我从1984年开始,利用业余时间为报社撰稿,几年来,被军内外各级报刊采用240多篇,被《致富时代》杂志社等四家报刊聘请为通讯员,荣立了二等功。最近,又被广州军区政治部和广州军区《战士报》联合评为优秀通讯员. 我坚持业余写稿的体会是: 一、把写工作材料和新闻报道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赵雷 《军事记者》2006,(11):66-66
我入伍后不久,被吸收进了通讯员队伍。然而,新闻写作这条路并不好走,我甚至不知从哪儿下手。两个月过去了,我连一篇“本报讯”都没发出来。我有些心浮气躁,向一位老通讯员请教。他没有直接告诉我如何写新闻,而是给我讲了一个故事:那年冬季新兵分到了连队。有一天,班长让每个人交一篇初入军营的感想。有一名来自偏远山区的战士对班长说:“不会写。”班长就问他:“会不会写一句话?”他说:“这行。”于是这名战士的第一篇体会只有一句话:“今天我走入了军营。”到第二天晚上的时候,班长对这名战士说:“能不能再添上一句话?”那位战士爽快地答应…  相似文献   

6.
近日,被《宝鸡日报》聘为记者的新疆阿克苏军分区退伍战士、报道员杨刚和被《蓉城晚报》聘为记者的退伍战士李成军,分别给军分区领导寄来一封感谢信,感谢部队对自己多年的教育和培养。这个军分区党委始终把新闻工作作为育才工程常抓不懈,业余报道骨干中有1人提干、7人荣立三等功,有45人被评为优秀士兵或选取士官。  相似文献   

7.
元旦前夕,新疆军区某团传出一条令人喜悦的消息:八连民族班一年在军内外报刊发表各类新闻稿件七十四篇,荣立集体三等功,师里给予通报表扬。有五名战士被兰州军区政治部评为优秀通讯员,并分别获得《人民军队报》维文版一、二、三等奖。《人民军队报》维文版还报道了民族班七名战士利用课余时间搞好新闻报道的事迹。战士称他们是活跃在军营的维吾尔族土记者。  相似文献   

8.
《军事记者》2014,(7):F0003-F0003
张永进简介 张永进.河北滦县人.1978年出生.现任人民军队报社摄影记者,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从战士报道员一路走来.他始终把镜头对准基层官兵.用镜头记录火热的军营生活.多次参加部队抗灾抢险救灾等重大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摄影报道.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名基层的战士报道员。几年来,我结合部队工作采写了一些新闻稿件,有部分稿件被军队报刊选用.并两次荣立三等功,领导表扬,战友羡慕。取得一点戍绩后就有飘飘然的感觉。可前不久碰到的一件事,却让我感到万分愧疚。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常洪波报道:近日,从成都军区驻滇某炮兵旅表彰大会上传来喜讯:该旅新闻报道组成员因为新闻报道工作成绩突出,人人披红戴花,个个立功受奖。其中,干部王林松还荣立了二等功。该旅从基层挑选了6名有一定文字基础的干部、战士组成新闻报道组。报道组人员分成了文字、摄影、摄像3个小组,但分工不分家,在跑机关、下连队采访的过程中,将捕捉到的新闻信息进行资源共享,对有价值的新闻线索,采取集体  相似文献   

11.
沈阳市少年儿童图书馆为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伟大号召二十三周年,配合团中央关于开展“学雷锋,树新风,做创造型的小主人”的活动,于三月六日在沈阳低压开关厂文化宫举办了“向雷锋同志学习”报告会。会上雷锋班第十五任班长李仕库同志做了“在新形势下我班战士是怎样学习雷锋的”报告,沈阳军区学雷锋标兵丁红军同志做了“我是怎样学习雷锋的”报告;老山前线参战学员、一等功荣立者陆军  相似文献   

12.
济南军区某炮兵旅政治部.有一支过硬的报道员队伍。10年来.他们在全国各大新闻媒体发表各类稿件4000多篇,先后有4名战士报道员荣立二等功.2名战士退伍后走上了中央级新闻媒体编辑、记者岗位……一提起这个报道组,那可是“对着窗户吹喇叭——名声在外”,而发生在报道员之间的小故事,也很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3.
战士报道员宣柏林入伍3年来,已经在军内外报刊上发表新闻稿件180多篇。去年11月,他荣立了第三次三等功。宣柏林1983年11月从浙江肖山入伍。在部队领导的关心和新闻干事的帮助下,他担任了战士业余报道员。他利用休息时间自学新闻业务书籍,努力实践,不断提高自己抓问题、抓角度的能力和新闻写作水平。一次,他到兄弟连队采  相似文献   

14.
采访过程中,常听到一些牢骚话,有些通讯员往往忽视过去了,其实仔细分析一下,倒提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有一次,我与战士们闲聊时,有个人发牢骚说:“在家时,每逢生日热热闹闹,到部队服役几年了还没有过一个生日呢,亏得部队还是一个溫暖的大家庭呢!”我听后,逐个连队进行查问,全团除了九连给每个战士过生日外,其它连队都没有这样做。当晚我写了一篇《九连为战士过生日,战士更加安心服役》的稿子,被《解放军报》、《战斗报》采用了。打这以后,其它连队也都主动建立了战士生日卡片,为每个战士过生日,战士们心里象喝蜜一样甜.今年初,我在某一个工厂  相似文献   

15.
一次,我下部队了解学习朱伯儒、张海迪情况,偶尔听到两个战士在争论。一个战士说:“朱伯儒、张海迪这两个典型之所以在全国产生这么大的反响,主要是他们的思想好,事迹感人。”另一个战士说:“不对,主要是全国各家报纸宣传得好,文章写得好。如果没有人替他写文章,他的事迹再好,也不会有人知道”。两个战士各执己见,互不相让,请我作评判,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是我们搞新闻报道以及搞宣传工  相似文献   

16.
下连当兵的每一天,我感情的潮水都在放纵奔涌,常常被身边这些普通战士的质朴感动着。特别是通信员小雷的事,令我始终难以释怀。我们一行五人下连的第一周恰逢新春佳节。这样一来我们就有充足的时间和身边战士接触、交流。半天过后。相互间的陌生和拘谨逐渐被轻松和热烈的氛围所取代。战士们开始朝我们围拢,向我们打开了话匣子。从这些小我十多岁的战友口中得知,连部通信员得了一种“怪病”,  相似文献   

17.
在把它写出来,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激动。 90年代初的头一年春天,我从湘中一个小村来到冀中平原的一座军营。4年的战士生活,我多半在团政治机关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几乎每天,我在起床号吹响之前就把四、五个人的办公室打扫好了,晚上12点以后,我还在办公室学习。平时,谁若叫我跑个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名小报道员,既没有天赋,又未经过正规的科班培训,想要成才,我最深刻的体会就是:与同仁“并肩作战”成果多。 在部队服役时,我们师像我这样的战士报道员有六、七  相似文献   

19.
刘应松 《大观周刊》2012,(28):72-72
今年又有30多名国防生分干部分到我师。部队干部战士普遍反映,这些同志热爱军队,有长期献身国防事业的思想准备;思路敏捷,有开拓创新的劲头;不怕吃苦,有艰苦奋斗的精神。但是.也有少数国防生新排长与战士的关系不够融洽.出现吵嘴打架等不团结的现象。不久前。我到师属三个团调查了解情况。这三个团,近两年来。接收国防生新排长六十名.有二十一名与战士的关系不密切。其中。有六名与战士吵过嘴.有三名与战士打过架。为了搞清楚问题症结.通过座谈会和私下调查.分析有以下原因:  相似文献   

20.
艾思奇,原名李生萱,云南省腾冲县人,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党在理论战线上的忠诚战士"[1]8,被誉为"大众哲人".艾思奇1932年初到上海,1937年8月离开上海奔赴延安,在上海生活战斗了近六年的时间.这是艾思奇革命思想从自发到自觉、从激情到理性、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六年,是其从一名关注国家前途命运的进步青年转变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革命战士重要转折的六年,代表作《大众哲学》正是在上海时期完成的.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一同走进艾思奇在上海的战斗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