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甫在评论他的同时代的诗人时,多次提到了鲍照。如“高、岑殊缓步,沈、鲍得同行”。“流传江、鲍体,相顾免无儿”。“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可见,他对鲍照是很推崇的。王夫之说:“杜陵以俊逸题鲍,为乐府言尔”。说得很对。鲍诗中最有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的是他现存的八十余首乐府诗。而对于发展今天新诗有借(钅监)作用的也是这类乐府诗。所以,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谈点粗浅意见。  相似文献   

2.
鲍照是南朝一位诗赋大家,他做过临海王刘子顼的前军刑狱参军,学史称“鲍参军”。杜甫有“清新瘐开府,俊逸鲍参军”之誉,足见杜甫对鲍推崇之深。《芜城赋》是鲍照赋的代表作。此在选材方面别开生面,以历史上的繁华落笔,笔锋一转写其芜废、衰飒,收到了“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的效果,而在语言遣使方面,达到了炉火纯青的高度,情与景的结合也十分出色,通篇写景却句句是无限兴亡的感慨。  相似文献   

3.
鲍照是南朝一位诗赋大家,他做过临海王刘子顼的前军刑狱参军,文学史上称“鲍参军”。杜甫有“清新瘐开府,俊逸的参军”之誉,足见杜甫对鲍推崇之深。 《芜城赋》是鲍照赋的代表作。此文在选材方面别开生面,以历史上的繁华落笔,笔锋一转写其芜废、衰飒,收到了“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的效果。而在语言遣使方面,达到了炉火纯青的高度。情与景的结合也十分出色,通篇写景却句句是无限兴亡的感慨。  相似文献   

4.
沈约《宋书》称鲍照“文辞赡逸”,继而,杜甫又称“俊逸鲍参军”(《春日忆李白》),“俊逸”便成为历代评价鲍诗艺术风格的特定词语。叶燮《原诗》云:“建安、黄初之诗,大约敦厚而浑朴,中正而达情;一变而为晋,如陆机之缠绵铺丽,左思之卓荦磅礴,各不同也。其间屡变为鲍照之俊逸,谢灵运之警秀,陶潜之澹远;又如颜延之之藻缋,谢眺之高华,江淹之韶妩,庾信之清新;此数子者,各不相师,咸矫然自成一家,不肯沿袭前人以为依傍;盖自六朝而已然矣。”他确认“俊逸”是鲍照“矫然自成一家”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一般说来,鲍照的诗歌以乐府诗的成就为最高,早在《宋书》和《南史》本传中,两文一开头就说他“文辞赡逸,尝为古乐府,文甚遒丽。”这里所指的“古乐府”主要是指汉魏西晋的乐府民歌。从现存于《鲍参军集》中的乐府诗来看,有很大一部分在《乐府诗集》中属于《相和歌辞》和《...  相似文献   

6.
被大诗人杜甫冠以“俊逸”风格的诗人鲍照,是以“文甚道丽”的古乐府闻名于诗坛的,他继承并发扬了汉魏乐府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较为广阔而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诗的思想和艺术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而  相似文献   

7.
一注四错辨     
高中语文实验课本(必修本)《现代文选读·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周正逵主编·2000年6月第1版)有一篇精读课文《说“后生可畏”》,这篇课文的第94页有一个注释②[清新庚开府(信),俊逸鲍参军(照)],其释文如下:  相似文献   

8.
春日忆李白(唐)杜甫白也诗无敌, 飘然思不群。 清新瘐开府, 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 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 重与细论文?[题解] 杜甫与李白有很深的友谊。杜甫有多首反映怀念、思念李白的诗作,如《梦李白》、《天末怀李白》等,本诗即是一首这样的诗。[注释] 白也:白,李白。也,副词,表感叹。 瘐开府:庚信,字子山,南北朝时诗人。因曾任北周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故世称庚开府。 鲍参军:鲍照,字明远,南朝诗人,因曾任临海王刘子顼(音xu)参军,故称的参军。 重与细论文:可参考陶渊明诗:“奇文共欣赏。疑义…  相似文献   

9.
二二飘逸题解飘逸之美,其人与其诗得以达到高度完美的统一的,恐怕首先应推李太白。而对李白其人及其诗作理解得最为深切而又最能做出公正评价的人,大概首先应推诗人杜甫了(二人友情至笃乃至情同手足,但却也很有一点“原则性”和批评精神)。他对李白的评价是这样:“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 鲍照(约414——466年)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杰出诗人,唐代大诗人杜甫曾以“俊逸”许之。①前人对鲍照其人其诗论述颇多,然而,鲍照同时和稍后的人,在论及鲍照时,往往将鲍照与另一个在后人看来并不那么出名的诗人——汤惠休并称为“休鲍”。如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论》称:“休、鲍后起,咸亦标世。”钟嵘《诗品》亦云:“惠休淫靡,情过其才,世遂匹之鲍照。”可见,在南朝文坛,“休鲍”并称似乎是风靡当世,  相似文献   

11.
行本是古代乐府诗歌的一种体裁,但杜甫学习并发展了乐府民歌的形式,没有沿用旧题,而是缘事而发,即事名篇,自拟了《兵车行》这个题目。蔡宽夫对此高度赞扬说:“齐梁以来,文士喜为乐府词,往往失其命题本意。……唯老杜《兵车行》、《悲青坂》、《无家别》等篇,皆因时事,自出己意立题,略不更蹈前人陈迹,真豪杰也。” (转引自仇兆鳌《杜诗评注》卷二)  相似文献   

12.
谈起南朝诗人鲍照,后人说的最多的是他的乐府诗歌,乐府诗歌中评的最多的是“俊逸”的风格。阐述诗歌风格,往往都着眼于词语的文质、艺术技巧的良莠。至于乐府诗歌的节奏,很少有人论及。笔者认为诗歌的节奏是诗人气质的外化,也是鲍照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值得一探。萧子显在《南齐书&;#183;文学传论》中说,鲍照的诗歌“发唱惊挺,操调险急”,最早概括揭示了鲍照诗歌节奏的抑扬顿挫、铿锵激越之特征:“发唱惊挺”,是指诗歌发端突兀而起,扣人心弦,起始的气势恢宏与后面部分的相对平和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强有力的入笔,大致源自以下两方面:第一、鲍照首创“君不见”’三字组合,并置于句首。反问句起  相似文献   

13.
无论杜甫自己,还是诗评家,论杜诗之主要风格,无不以“沉郁顿挫”四字概括之。《登高》《蜀相》两诗,代表杜甫七律最高成就,其风格亦可以“沉郁顿挫”一词概括。  相似文献   

14.
无论杜甫自己,还是诗评家,论杜诗之主要风格,无不以“沉郁顿挫”四字概括之。《登高》《蜀相》两诗,代表杜甫七律最高成就,其风格亦可以“沉郁顿挫”一词概括。关于这一点,前人早有论述。胡应麟称《登高》“沉深莫测,而精光万丈”(《诗薮》),纪昀称《蜀相》“忽变沉郁,魄力极大”(《瀛奎律髓汇评》)。本文试就《登高》《蜀相》“沉郁顿挫”之风格特点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15.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这是杜甫对好友李白的评价。让我们顺着几篇鲜为人知的日记,去回望一下"敏捷诗千道,飘零酒一杯"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复杂迂折的人生吧! 公元743年4月21日晴今日大早,好友吴筠翩然而至,听说邀我去长安,喜  相似文献   

16.
中学语文教材中几次出现《梁甫吟》,诸葛亮“好为《梁甫吟》”(《隆中对》),李白《梁甫吟》:“梁甫吟,声正悲”,杜甫《登楼》:“日暮聊为《梁甫吟》”。《梁甫吟》究竟为何物,何以值得文人墨士垂青? 《辞海》注《梁甫吟》乐府曲名。梁  相似文献   

17.
鲍照是南朝刘宋时期著名的诗人。鲍照的作品中以乐府诗成就最高,在南朝乐府中独树一帜。据钱仲联增补集说校《鲍参军集注》统计,鲍照现存的乐府诗共有86首,无论是从诗歌的数量还是从质量上看,鲍照的乐府诗在南朝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王夫之曾誉他为"乐府狮象"。文章结合鲍照的生平对其乐府诗进行了详细的分类研究,并进一步总结出艺术成就和影响。  相似文献   

18.
李白的《行路难》和杜甫的《兵车行》分别是这两位诗人的代表作,这两首诗虽同属乐府诗,而且两首诗又都抒写了作者对唐王朝某些政冶措施的不满,属于述怀诗,但两诗在风格上却完全相异。第一,在体裁上,《行路难》属旧乐府,而《兵车行》属于新乐府。《行路难》为拟古题,即沿用“行路难”旧题(属乐府诗中“杂  相似文献   

19.
杜甫《垂老别》有句云: 老妇卧路啼,岁暮衣裳单。其中“岁暮”一词颇费解。我们都知道,杜甫是乾元二年(759)三月,由洛阳返回华州任所,耳闻目睹了人民的痛苦情状,写成了组诗《三吏》、《三别》的。既然是春三月,而何言“岁暮”呢?近查《钱注杜诗》、《杜诗镜铨》、《杜诗详说》、《读杜心解》等书,对“岁暮”一词,均未有注。建国后,新出版的杜甫诗选,多数也都避而不注,但在译文中却译作“老伴卧在路旁啼哭,寒冬腊月穿的是单衫。”(黑龙江人民出版社:《杜甫诗选读》)但  相似文献   

20.
试论杜甫的纪游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诗至盛唐,蔚为大观。山水诗派,边塞诗派,争奇斗艳,各臻妙境。大诗人李太白,更用他那如椽巨笔,给诗坛带来一股勃勃生气。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艺术,有那个时代的艺术好尚和美学趣味,盛唐时期的诗歌也不例外。究其要点而言之:就是追求诗情画意,讲究优美意境。“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诗人们着力追求的是一种清新自然的美。反映在山水、纪游方面的诗更如是此。翻开殷璠的《河岳英灵集》,我们可以看到,入选之作大都是符合这一审美趣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