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清末民初上海妇女报刊的发展概况,分析了它们的内容和刊物组织机构,考证了几种有异议的刊物,介绍了已知的报刊及其馆藏,使读者对近代上海妇女报刊在中国新闻出版史上的地位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清末民初,中国掀起留学浪潮。远渡重洋的留学生在学成回国之后,成为创办妇女报刊的主力,他们抨击传统陋习、主张妇女解放,在辛亥革命前后与五四运动之后,掀起特点风格完全不同的三次妇女办刊高潮,对中国妇女解放运动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段颖惠 《编辑之友》2017,(6):93-96,108
清末报刊在业务上有很大改进,创办刊发及编辑排印的报纸化,稿件编排和栏目内容的多样化,语言形式和传播方式的大众化,体现出从书籍到报纸的真正转变.清末报刊业务的改进,不仅奠定了近代报业发展的基础,且方便了读者阅读,推动了报刊向社会大众的传播.清末报刊的发行与销售已遍及全国大部分地区,阅报者不再局限于上层社会和知识分子阶层,部分扩展到社会大众.相较于维新时期,民众对于报纸的态度有很大改变.同时,报刊对新思想、新知识的宣传提倡,很大程度上对清末社会变革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清末社会教育是近代中国为了救亡图存而实施的民众大动员,以《大公报》为视野可以展示其基本状况。清末社会教育,在教育内容上主要表现在培育爱国精神、宣传西学新知、推进制度变革等方面,采取的方式主要为创办白话报刊、兴办阅报社、宣讲所等。  相似文献   

5.
李卫华著的《报刊传媒与清末立宪思潮》一书,把近代报刊视同文献史料的历史文本并开展学术探讨,可看作史学研究领域的一次延伸.这本书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明确的研究目的,尽力接近历史事件的本质描述,使人感受到书中明显的厚重和有力.书中运用传播学的方法和计量分析法,为人们理解清末民初的社会转型和清政府的迅速垮台提供了新的视角,并通过揭示报刊传媒与立宪思潮之间的内在关系,探讨报刊传媒、立宪思潮对清末社会变迁的影响与作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宾 《新闻世界》2004,(2):20-21
从清末到新中国成立,时代风云变莫测,其间我国先后诞生了一批以研究、讨论妇女问题,反映、指导妇女生活和斗争为宗旨的报刊。及一些报纸所办的妇女专栏、专页、副刊及期刊所属的专刊、专号。最早的第—份妇女报刊是l898年由李闰《谭嗣同之妻》、黄谨娱《康广仁之妻》等人所仓协的《女学报》,此后逐渐形成了我国早期妇女报刊发展的第—个高峰期。  相似文献   

7.
刘锦涛 《兰台世界》2012,(30):45-46
兴办警政是清末政治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时局的推动下,清末警政迅速在全国铺开.为达到统一指挥及切实推行新制于各省,清廷决意创建巡警部,这是中国采用现代警察制度之嚆矢,标志着清末警察制度建设开始步入正轨.  相似文献   

8.
本文概述了清末成都报刊的发展,分析了清末报刊呈现出的诸多特点.  相似文献   

9.
随着清末变法维新和洋务运动的日益高涨,津邑官绅纷纷兴办各类学堂,这就促使对新知、旧学各种典籍的大量需求,因而对图书、报刊的搜集、编印、庋藏和流通也有迫切需要.一些有识之士共识:"近世各国文化日近,莫不以设立学校与图书馆相辅而行","学校为教育之源,图书馆则其流".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史也是一部中国妇女运动发展史,而近代史上的妇女报刊宣传活动,为妇女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呐喊和推动的作用。中国第一位女新闻工作者、第一张妇女报刊、第一次妇女办报刊高潮,都产生在近代中国。回眸史海,她们的女子豪气令人钦佩,她们的献身精神和优良办报传统,是值得当今的妇女报刊和我们广大女新闻工作者学习和借鉴的。我国第一位女新闻工作者中国近代妇女报刊发端于戊戌维新运动。我国第一位女新闻工作者是裘毓芳。她开我国妇女办报活动之先声,其历史功绩不可抹煞。裘毓芳,字梅侣,笔名梅侣女史,江苏无锡人。她是戊戌时期著名的才女之一,精通文史,兼懂英文,  相似文献   

11.
12.
《大学图书馆学报》2015,(5):117-126
通过深入探索历史档案,厘清了民国时期四川省立成都女子职业学校高级图书管理科的办学史,发现其无论是在办学时间、毕业人数还是课程设置等方面,都在中国图书馆学档案学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而学界几乎忽略其存在。文章研究并分析了成都女子职业学校高级图书管理科的办学史、招生、课程设置、实习等情况,并通过与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的对比,揭示了两者的不同命运。  相似文献   

13.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被日本人赶出了家乡,他以那种懦弱的方式将满洲丢给了外国入侵者,随后忍受了短期下野和到意大利的流亡.他那逃到中国内地的军队仍然完整无损,名义上并入了中央军.东北军大约还剩30万人,与其他中国部队相比,他们装备精良.这样,尽管他们失去了原来的地盘,但仍是一支可怕的力量.  相似文献   

14.
民国时期是我国新闻出版业从传统向现代全面转型时期,也是报刊新闻业务由政论时代向新闻时代转型的重要时期.由于战争不断,社会长期动荡不安,新闻出版业发展艰难,新闻出版人从业生态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艰险性和复杂性.主要袁现为战争和敌对势力暗杀恐怖活动,使新闻出版人工作凶险;各方政治势力打压,使得出版艰难,表达受禁,言论自由难以保障;新闻出版条件简陋、从业环境艰苦;技术落后和政治阻碍,导致传播渠道难以畅通;社会动荡导致薪酬收入不稳定,从业人员生活艰辛;新闻出版人职业素质和素养还处在成长期,职业精神、业务能力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正>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况乎血乳恩情?扶助贫困老区、开展希望工程,这是妈妈生前最关注的事情。从我记事起,母亲就经常告诫我:"孩子,记住,咱们娘儿俩的命是老区百姓给的,千万不要忘本!"1998年腊月,妈妈走了,清理遗物时,我从母亲的钥匙链上解下一只小铜铃铛。小铃铛被磨得金光灿灿,它载负着山西吕梁乡亲给我们两代人的重恩。在悲悼妈妈的日子里,妈妈  相似文献   

19.
出版产业化的加速发展,使编辑角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应对冲击的关键在于深刻理解文化生产商品化的本质,转换编辑角色,平衡出版人的责任与出版社的利润追求,培养自身创意和兼顾编辑中介职能.在这种思路下,编辑要明确其在整个出版环节中的定位,并真诚与作者和读者沟通,完成其文化传递的使命.  相似文献   

20.
<正>1937年至1945年,我和父母在重庆杨家花园一住便是八年。杨家花园坐落在小龙坎正街同天星桥衔接部的西侧,北距沙坪坝约两公里,距松林坡约三公里,是一处丘陵坡地庄园,葱茏花草果木间,依坡势建有环形房屋两进三层加一所西式楼房,好几十个房间。踏进花园面东的大黑门沿小径拾级而上,首进房屋住着三位中央大学教授:正中过厅及其两侧厢房是经济系主任吴幹教授的家;右首进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