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1949年12月9日,国民党云南省政府主席、云南绥靖公署主任卢汉将军响应中国共产党号召,顺应民心,在昆明率领所属第九十三军、七十四军和省、市政府起义,宣布脱离国民党阵营,接受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的领导,省内各地也大部分响应起义。得益于昆明和平解放,云南省档案馆和昆明市档案馆完整保存了云南和平起义的档案史料,为纪念云南和平解放60周年,我们从云南省档案馆(文字)和昆明市档案馆(图片)馆藏档案中,选编了部分档案史料、图片,真实再现这段历史,为广大史学者和读者研究云南历史提供素材。———选编者:和丽琨俞菊美  相似文献   

2.
王桂枝  刘筠旸  杜斌 《兰台世界》2016,(17):118-120
镜泊湖连环战是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结局以中国军队完胜而告终。五战四胜,基本歼灭了日本关东军天野旅团七千人,是堪比"平型关大捷"的抗战第一大捷。本文介绍了镜泊湖连环战的背景、组织、思想和军队的前期准备,战机等待;介绍了镜泊湖连环战经历了墙缝战役、松乙沟伏击战、三次扫尾战役。由于史料记忆的差别,对这段历史事件的分歧依然存在,有的通过逻辑推理解决了,但是有的需要史料证实予以解决。作为抗日战争历史的重要一战,本着对历史负责的科学严谨态度,对后人的警示作用,我们应该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相似文献   

3.
赵彤 《档案天地》2011,(3):27-29
抗战胜利后,为了向日本提起战争索赔,开滦矿务总局开始着手统计在"军管理"期间所遭受的各项损失,并向当时的中国政府递交了索赔申请,虽然由于各种原因对日索赔无果而终,但"日本军管理期间"开滦所遭受的巨大损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侵华战争对中国造成的巨大刨伤,人们不能够也不应该忘记这段历史.  相似文献   

4.
80年前的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向宛平守军发动进攻,遭到奋力抵抗,这就是震惊世界的七七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揭开了中华民族共同抗战的历史帷幕,然而,共同抗战的道路布满荆棘.在事变发生前后,中国共产党为促成这一历史转变作出了决定性的巨大贡献.抚今追昔,站在历史的年轮上,重温这段难忘的记忆,不仅能让我们从中总结宝贵的经验、吸取沉痛的教训,更能警醒我们从政治、军事、国家战略和国际战略的角度反思并探索和平与发展的永恒课题.  相似文献   

5.
参加"百名青年编辑记者延安行"活动,是我第二次去到中国革命的圣地,一如上次,深受教育. 艰苦卓绝的环境,百折不挠的精神,造就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这段传奇.虽然历史的年轮变得越来越沧桑,但我们能感受到历史的力量,这历史本身"是鲜活的,是永恒的,是永远不会被遗忘的".  相似文献   

6.
入城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程上,“入城”有着特殊的意义和分量,它是中国共产党人经过无数挫折和失败.由曲折走向胜利辉煌的写照,是由战争走向和平的历史性转折,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者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开始。从中国共产党“入城”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入城”一词作为永恒,载入了历史的史册。  相似文献   

7.
李桂秋 《兰台世界》2012,(10):57-58
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局部执政的第一次尝试,此后,直到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长达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中国共产党一方面与国民党进行坚决的斗  相似文献   

8.
梁启超是中国过渡时期的典型人物,中国走上现代的发展道路,建设现代的立宪政治、高度发展的经济和文化是他的一生的奋斗目标.他的政治思想时激时缓,文化亦中亦西,力求学贯中西;在学术上,亦新亦旧,力求新旧贯通.梁启超是清末民初风云世界中的一颗璀璨的巨星.纵观梁启超的一生的活动,从一开始就与报刊密切相关.他从1895年编辑<万国公报>起,至1920年欧游回国主编<改造>杂志后正式脱离新闻界止,"报馆生涯"先后达27年之久.梁启超在清末民初的巨大影响也是通过报刊传播开来的.因此对梁启超的评价,笔者将其定位在宣传家.作为一位宣传家,梁启超的巨大成功,最有影响力的宣传是在戊戌变法失败到1903年间,他在日本从事报刊活动这段时间.梁启超在此期间先后创办了<清议报>、<新民从报>、<新小说>三大报刊.这三大报刊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影响了一代甚至几代的青年.  相似文献   

9.
在房山区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第二展厅,有几份档案真实记录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解放军先后解放房山、良乡两个县城的历史.这两个县城的解放宣告了当地人民饱受苦难的历史彻底结束,即将翻开崭新的一页.让我们通过这几份档案了解这段历史,感受房山区光荣的革命历史传统和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0.
2011年正值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这九十年是中国从孱弱到富强的历史,凝结了几代中国人的努力,而一直在推动国家和社会前行的中国共产党在其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在建党九十周年之际,社会各界也在通过不同的形式回忆和缅怀着这段让人印象深刻的历史记忆。结合了历史回顾和商业运作的电影作品《建党伟业》在6月刚刚开始上映,而图书市场上的各类党建读物早已升温。  相似文献   

11.
在1924年9月至10月发生的第二次直奉战争中,由于马玉祥乘机发动北京政变,囚禁总统曹锟,并与奉军夹击吴佩孚的主力,使直军迅速失败,许多有关文电亦随之散失殆尽。现从本所资料室所藏总统府军事处档案中选辑部分有关函电刊布,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2.
谈到中国的和平崛起,谈到世界大国的历史,自然会想到古代的中国.古代中国究竟算不算大国,究竟有多大?这是我们了解历史和进行比较的前提.但到目前为止,人们对此还存在不少误解.  相似文献   

13.
正2007年是南社筹备成立100周年,也是南社灵魂人物柳亚子诞辰120周年。为此,吴江电视台准备筹拍一部历史文化片来纪念这一革命性的文学社团,也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这样一部历史题材的系列片对于撰稿者来说不亚于是一次极限攀登的尝试。近年来,《大国崛起》、《复兴之路》这两部反映历史的纪录片被看作是历史片的一个标杆,这些历史片不但是对于历史的一次回顾,更多的是用一种更为理性但也更为新颖的视角带  相似文献   

14.
书香     
《陕西档案》2012,(5):56-56
《党史第一课》 作者:张珊珍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书稿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历史时刻,用纪实通俗的笔法记述了1911年辛亥革命到1921年党的一大召开,这段中国历史上激荡的岁月,来展现中国社会风起云涌的革命、思潮,以及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中国共产党从筹备到成立、再到扬帆起航这一伟大的历史画卷。  相似文献   

15.
解放日报、新华社撤离延安前后的这段史实,在党的新闻事业史上,是永放光辉的一页。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正处于伟大的历史转折时期。作为党中央的重要舆论工具,《解放日报》对当时革命斗争所发挥的巨大动员、鼓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定比分析法对中国共产党非自觉状态的媒介素养教育加以考察,认为:由于历史条件等的限制,中国共产党的非自觉状态的媒介素养教育与当今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质内涵相比存在许多的不足.但瑕不掩瑜,其中最大的启发在于:中国当今的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应在借鉴西方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实践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以及我国的国情,形成中国本土化的、独具特色的研究之路.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共产党在战争年代曾经有过两次大的失败,一次是1927年大革命的失败,一次是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在长征路上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这些事件关系到党和红军的命运,如:毛泽东进入中央常委,张国焘分裂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从失败走向胜利的转折。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历史上、情感上的重要路线,在以色列有一条从北到南的路线,在美国有一条当年华盛顿率领军队  相似文献   

18.
薛仁  刘炜 《军事记者》2013,(9):55-56
跨文化传播是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群体或组织之间进行的交流活动。军事外宣中的跨文化传播.是在世界维护我军形象的重要手段。当今的网络媒体,开启了一种全新的传播方式。其传播全球化、传者多元化、传播互动化等三大优势,是它成为跨文化传播利器的关键。作为中国军队唯一的军事外宣英文网站。中国军网英文版担负着我军对外传播的历史重任。自从2003年3月5日正式上网以来.中国军网英文版共进行了两次大规模改版。更加及时准确地对外报道了我党、我国、我军的重大新闻和中国国防建设的最新动态.从各个视角向世界充分展示了我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19.
中国早期电视剧的历史,由于以往一直没有一部全面反映它的历史专著,故一直鲜为人知。在这段历史中参与电视剧创作(特别是担任主演)最多的第一代电视剧工作者之一的作者,一直觉得将当时的创作生产状况让今天和未来的人们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自己负有不能推脱的历史责任。眼下这篇文章,作者根据自己的回忆和几年来在编纂《中国早期电视剧史略》过程中,对当初这段历史所得出的总的看法。希望人们通过它,对中国电视剧起步阶段的大概轮廓能有一个比较简明扼要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军国民教育是近代中国最早对国民性进行改造的尝试,也是民族自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近代中国军国民教育的历史背景、国民性改造的内容及意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