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郭雪梅 《传媒》2015,(16):49-51
2014年12月9日,美国《赫芬顿邮报》CEO吉米·梅曼宣布,下一个目标是推出中文版.一份“从未在纸质版上印过一个字”的报纸,却在新媒体时代“独领风骚”;一份成立7年便获得美国新闻界最高奖项普利策奖的报纸,如今每月访客数量已超过有着百年历史的《纽约时报》并实现盈利.据相关数据显示,《赫芬顿邮报》是Facebook上内容被分享最多的媒体,目前大约20%流量是来自社交网络,当然这离不开其平台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胡泳 《传媒》2012,(7):58-60
在上篇中,我们深入分析了网站《赫芬顿邮报》。美国在线购买《赫芬顿邮报》的决定让人对新闻的未来产生困惑:新闻的未来不是在纸上,而是在屏幕上吗?欲回答这个问题,不能只看《赫芬顿邮报》,而需要看看那些有纸介质形态的报纸,例如《纽约时报》。  相似文献   

3.
《新闻通讯》2013,(7):64-64
据搜狐传媒消息:创办于2005年的《赫芬顿邮报》(The Huttington Post)如今已成“互联网第一大报”。今年5月,《赫芬顿邮报》的月独立用户访问量首次超过《纽约时报》。AOL员工布拉德·加林豪斯在Twitter上写道:“6年战胜了100年”。意思是,《赫芬顿邮报》用6年时间超越了拥有100年历史的老字号《纽约时报》。  相似文献   

4.
胡泳 《传媒》2012,(6):54-56
据2011年6月美国市场研究公司ComScore提供的数据显示,2011年5月份《赫芬顿邮报》的月独立用户访问量首次超过《纽约时报》,这对《赫芬顿邮报》而言实属一大壮举。美国在线的员工布拉德·加林豪斯在Twitter上写道——"6年战胜了100年",意思是《赫芬顿邮报》用6年时间超越了拥有100年历史的老字号《纽约时报》。  相似文献   

5.
张灵敏 《传媒》2014,(7):59-62
正在传统新闻业大批关门倒闭或营收大幅缩水,企图向数字化媒体转型却力不从心之际,《赫芬顿邮报》的崛起和成功可谓是给整个行业带来了一丝曙光。《赫芬顿邮报》于2005年创办,2011年2月,美国在线(AOL)以3.15亿美元收购《赫芬顿邮报》,并组建赫芬顿媒介集团。《赫芬顿邮报》2011年5月独立访客首次超过百年老号《纽约时报》,2009年的营业额1500万美元,2010年  相似文献   

6.
《青年记者》2012,(24):29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赫芬顿邮报》(The Huffington Post)正涉足"品牌内容"业务,帮助广告主创建与其品牌相关的主题并发行内容。《赫芬顿邮报》号称"互联网第一大报",创办于2005年,现在是美国影响力最大的新闻网站之一。2011年2月,美国在线以3.15亿美元收购该报。  相似文献   

7.
祝东江 《传媒》2018,(6):52-53
2005年创办于美国的《赫芬顿邮报》,是一家极具代表性的"互联网报纸",以聚合新闻和政治博客见长.经过1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新闻网站,设有10多个新闻板块和60多个垂直网站,并在英国、日本、印度等10多个国家设有地方版.2010年,《赫芬顿邮报》仅用5年就创造了年营收额3000万美元的佳绩,一跃成为美国本土第八大新闻网站.2012年,《赫芬顿邮报》开始进行商业运营,并荣获了当年的普利策新闻奖.2016年,《赫芬顿邮报》被评选为最受欢迎的新闻网站之一.互联网生态、网络运营思维和模式的合理运用,是缔造《赫芬顿邮报》"传奇"的核心力量,但如果其没有高质量的内容作支撑,一切也将成为"泡影".而《赫芬顿邮报》的内容运营既不同于传统媒体,又有别于网络媒体,移动社交、高效聚合、开放生产和评论反馈是其内容运营的四大策略.  相似文献   

8.
编者按近来,市场上出现一种声音:面对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冲击,报纸等传统媒体必将衰退和消亡,网络媒体最终会取代所有传统媒体。但《赫芬顿邮报》的发展却带给我们另一种景象。《赫芬顿邮报》号称"互联网第一大报",创办于2005年,直至2011年5月,《赫芬顿邮报》的月独立用户访  相似文献   

9.
动态     
“赫芬顿邮报”推出印度版
  2014年12月8日,美国新闻网站“赫芬顿邮报”与印度时报集团合作推出印度版,这是其第13个国际版。“赫芬顿邮报”网站同时宣布,他们的下一个重大目标是推出中文版。
  “赫芬顿邮报”创立于2005年,3年前被AOL(美国在线)以3.15亿美元收购。“赫芬顿邮报”三年前开始推出国际版,一直通过与当地媒体公司合作的方式部署这一方案,包括英国版、加拿大版、韩国版、日本版和巴西版。该公司还准备在未来几个月推出澳大利亚版和阿拉伯语版。不过,该公司的下一个大项目是中文版。  相似文献   

10.
封面链接     
《哥伦比亚新闻学评论》2012-05/06(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创办的新闻媒体和市场研究刊物)美国《赫芬顿邮报》是如何成功的?创办于2005年的《赫芬顿邮报》是美国当今最有影响力的新闻博客网站,拥有68个栏  相似文献   

11.
"蛟"字考     
蛟字在古文献中屡见不鲜,《说文解字·卷十三》记载:"蛟,龙属无角曰蛟,从虫交声,池鱼满三千六百,蛟来为之长。能率鱼而飞,置笱水中即蛟去。"可以推测出蛟生长在水中,怕捕鱼器具。蛟具体是何物?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根据调查我们发现蛟龙实际上就是蛟,它是属鳄鱼类的水中生物。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两个"第一"的一点看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赵云亭 《图书馆》2003,(4):71-73
“读者第一”与“图书馆员第一”分属不同的范畴,不能相互取代。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读者第一”是图书馆工作的目的,“图书馆员第一”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图书馆与读者的关系,不能简单地比作企业与顾客之间的直接利益关系。对“无理取闹的读者”大胆管理是维护“读者第一”的服务宗旨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13.
In their quest for the best new scholarly titles, academic librarians have overlooked one technique: the use of checklists of award-winning monographs. Our purpose is to name recent winners of book prizes awarded by major American associations in the social sciences and to suggest tactics for locating future winners. Books quickly honored within disciplines may be the most likely “best book” choices to attain core status. College library collections should benefit especially from this book selection and evaluation technique.  相似文献   

14.
15.
有关编辑力的论争主要有四个视角: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视角下,编辑力是一种生产力;在信息传播的视角下,编辑力是一种传播影响力;在媒介竞争的视角下,编辑力是一种核心竞争力;在编辑职业素养的视角下,编辑力是一种综合职业能力。论争深化了编辑出版者的自我角色认同和对编辑出版活动的认识,促进了编辑学的纵深发展,指明了提升编辑力的方向。编辑力的本质,是编辑基于编辑出版活动的特点及其生态环境去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编辑力研究既要符合中国编辑出版实践的发展现状及生态环境,也要对提升编辑力和开展编辑出版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睡美人"现象是科学论文中存在的一种特殊现象,指论文刚发表时几乎被忽视,很少被引用,但若干年之后,突然被大量引用。"昙花一现"现象与"睡美人"现象正好相反,指论文刚发表时立即引起关注,但持续时间很短,很快被人遗忘。学术界对被引次数的关注主要集中在"高被引"论文。研究"睡关人"与"昙花一现"现象的意义在于将学术界的注意力吸引到"低被引"或"零被引"论文上。论文在评述这两种引文现象的相关研究之后,解释了他们在科研管理中的意义,并探讨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正>上世纪70年代,看电影是老百姓极度匮乏的文娱生活中唯一的一抹亮色,而由老厂长陈叙一领导的上海电影译制厂为中国电影观众打开了一扇嘹望外面世界的窗。毕克、邱岳峰、尚华、于鼎、李梓、童自荣等一批优秀配音演员的作品点亮了当时简陋的银幕,他们那极富磁性和魅力的声音给那个年代的观众送去了欢笑和温馨。永远的"叶塞尼亚"叶塞尼亚:当兵的,你不守信用。你不等我了?  相似文献   

18.
“索引运动”是中国传统的学术研究在方法、手段和理念上向现代转型、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标志之一.探讨“索引运动”对中国学术现代化,教育的普及与提高,学术文化研究的科学化、精确化、高效化,学术界科学研究良好学风的养成和学术人才队伍的建设等方面的影响与作用,对当下多有启发.参考文献23.  相似文献   

19.
中国加入WTO对图书馆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当前的、直接的影响不容忽视,对长远的、深层的影响更要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在思想认识、数字化建设、人才培养、基础服务等方面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20.
谢树芳 《图书馆》2006,(2):33-35
文章认为,作为大众图书馆应当以服务群众为首要任务。“囿于学术”是一种藏书楼情结,对于研究图书馆是可以“囿于学术”的,但对于大众图书馆来说,“囿于学术”则可能“疏诸群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