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韦春尧  张鹏 《体育科技》2005,26(2):56-58
马加爵事件等高校恶性事件揭示出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严重性,也使社会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探讨高校体育活动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活动开展情况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就高校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经常性的体育活动来保持和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培养适应国家需要的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心理健康指的是处于一定社会环境下的个体,在个体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具备正常的智力、稳定的性格、适宜的社会行为和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文章以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及健康的内涵为切入点进行分析,通过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成因的研究,提出了如何更好的实现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旨在为高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研究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3.
本文调查了河北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概念、内涵的理解,一般心理问题的行为表现,影响心理健康因素,以及如何保持心理健康等问题的看法和观点。为推进素质教育,深化高校体育改革,构建高校健康教育体系,提供理论与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4.
池秋平 《精武》2013,(18):1-2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关系日益复杂,当代大学生心理压力日渐增大,问题层出不断。本文以四川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事例,从必要性和具体措施两方面着重探讨了如何有效地将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下去,从而推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以期全面提高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关系日益复杂,当代大学生心理压力日渐增大,问题层出不断。本文以四川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事例,从必要性和具体措施两方面着重探讨了如何有效地将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下去,从而推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巷謦育工件的开展,以期全面提高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心理障健康问题日益严重,压力、人际关系和情绪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高校一个必须认真解决的问题。本文探讨瑜伽练习对增强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缓解压力、改善人际关系的作用,旨在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寻找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试析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群体特征和个体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经过多年的体育教育实践并在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健康现状,提出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着群体特征和个体特征。在高校体育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特点、规律的认识和研究,使高校体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高校体育教育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心理健康观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的调查,了解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概念、内涵,一般心理的行为表现、影响心理健康因素以及如何保持心理健康等问题的看法和观点.为推进素质教育,深化高校体育改革,构建高校健康教育体系,提供理论与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8.
研究采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郑日昌教授编制的《社会适应能力诊断量表》,随机抽取1 04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跟踪测评,对实验前后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进行t检验和x2检验。结果表明:实验前后大学生SCL—90的各因子分和社会适应能力得分均呈显著差异,且高校体育课程对大学男女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存在差异。结论:高校体育课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体育师友》2019,(4):29-30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利于促进智力发展、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有利于改善学生人际关系,高校通过开展大学体育与心理健康课程、结合体育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课外体育活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环境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家庭、社会、就业、学习环境、教育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提出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创造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把增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高校体育的核心目标几项对策,发展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民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上培育的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大学生的就业市场日益严峻,伴随竞争压力与日俱增,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热点话题。而大学生的心理资本状况对其可就业能力的影响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研究认为要提升大学生的可就业能力还需从其自身能力及综合实践能力方面拓展,才能够在就业市场中获得优势。因此,本文研究以体育专业大学生将来的可就业能力和心理资本之间的关系为出发点,探索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可就业能力的总体水平并研究两者之间的各因子间的联系以帮助提升其实际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2.
九年来太原工业大学学生体质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连续九年来太原工业大学学生体质的动态分析,发现考入本校学生身的体发育越来越趋于“细长型”体型。研究结果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目前我国大学生身体发育和体质水平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交往的缺失与建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体育教师与学生的教学交往是高校体育教学的基本活动方式.由于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技能、教学内容,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组织制度等原因,高校体育教学交往呈现出交往单边化、形式简单化、载体与机制不可超越等现状.因此,为了建构高校体育教学自觉的教学交往,高校体育教学价值取向上应转向"人的生成";制度建设上应注重柔性管理,创设人性化的制度环境;师生中应共同营造思想自由的交往环境.  相似文献   

14.
人的社会化存在于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存在着学习和融入社会的问题。大学是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最后时期也是其社会化的重要阶段,大学教育能否帮助学生很好地融入社会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教育问题,也是一个现实的社会问题。本文运用西方体育社会学的理论对社会化概念和社会化的内容进行了阐述,并依据体育社会化功能的特点,提出通过体育教学、竞赛和校园体育文化等手段,以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加速其个体的社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边缘化学生日渐成为矛盾突出的教育现象。在界定边缘化大学生的概念基础上,认为产生原因有教育对价值判断、规范和世界观的依赖;教育中的自由问题;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的影响;独立学院在高等教育中的现实地位和形势。边缘化大学生的类型有旷课、舞弊和学业不佳类;恋网成瘾、恋爱越轨类边缘化大学生;人际沟通障碍类边缘化大学生;自由尊严侵害型边缘化大学生等。重点论述了体育锻炼干预边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机制和原理以及体育锻炼干预的内容和注意方面。  相似文献   

16.
受某些客观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我区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的意志品质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怕苦怕累,缺乏进取精神的现象日趋严重。为此,本文通过探讨高校体育教育的功能和特点,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实际,研究培养和提高学生意志品质的途径和方法,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17.
学生体育社团是大学生参与率最高的一类社团。大学生体育社团有效地促进了高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但在其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我们应看到有许多制约其发展的阻碍因素存在,需要学校管理层积极进行组织和引导,采取有效的对策,使大学生体育社团能够健康的发展,充分发挥其在育人方面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民经济的转型和高校培养人才轨道与世界的接轨 ,传统高校体育教学已不能适应培养新型高级建设人才的需要。高校体育教学必须从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内容等进行新课程的改革 ,以适应社会、学校、学生个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终身体育教育与普通高校体育教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终身体育被视为新世纪的体育思想,已成共识。大学生面临从学校教育到社会就业的转变,因此,从终身体育的视角而言,高校体育阶段不仅要解决学习的问题,而且要解决当前和今后运用的问题。本文,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旨在普通高校体育改革,使学生结束学校体育学习阶段走向社会,确立终身体育观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耐力项目测试是大学生体质健康检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资料显示和社会调查发现,学生的耐力测试水平逐年下降。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河南省某高校的部分学生进行耐力项目测试经行研究分析。发现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大学生的耐力水平亟待提高。如何提高学生的耐力水平和体育锻炼意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今后适应社会的能力将成为今后学生体质健康研究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