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母亲(父亲)的臂弯,是孩子整个生命的摇篮。当母亲把孩子这个小小的生物体带到世界上以后,就注定要喂养他,让他的躯体得以长大当母亲把孩子这个具有社会意义的生命带到世界上以后,就注定要教育他,让他的生命放出星星点点的光辉。无论是躯体的长成还是生命的成功,都是从母亲 (父亲)温暖的臂弯里开始。这应该是天下所有有责任感的父母的共识。 5月2日,正是女儿16岁生日,此刻从我手下键盘里流出的正是一首悠扬的生命之曲。  相似文献   

2.
母亲的故事     
孩子病了,母亲焦急地守在他的身边……一个母亲坐在她孩子的身旁,孩子病了,她非常着急,害怕他会死去。他的眼睛闭着,小脸蛋上一丝血色也没有,他的呼吸很困难,偶尔深深吸一口气,好像在叹息似的。有人敲了敲门,走了进来。是一个老头儿,他裹着一件宽大的像马毡一样的衣服,带进来一股刺骨的寒风。看老头儿冻得发抖,母亲走过去,往火炉上的一个罐子里倒了一点啤酒,为的是暖给老人喝。老人谢了她,走到摇篮边,坐了下来,望着生病的孩子,托起他的一只小手。“他是我的,没有人会把他夺去——即使是死神,对吗?”她问。这个老头儿其实就是死神,他用一种奇…  相似文献   

3.
唐芳 《湖南教育》2006,(6):41-41
一、导入 “母亲把自己的心剖成两半,一半变成摇篮,一半变成摇篮曲,没有比睡在母亲的心瓣里更甜蜜的了。有一片云彩,那是母亲的头发;有一汪湖泊,那是母亲的眸子;有一抹红霞,那是母亲的面颊;有一片开花的原野,那是母亲的微笑。世界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母亲创造的……”  相似文献   

4.
仿佛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 只是在游戏中间 有时仿佛有一段歌调 在我玩具上回旋 是她在晃动我的摇篮 所哼的那些歌调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 但是在初秋的早晨 合欢花香在空气中浮动 庙殿里晨祷的馨香 仿佛向我吹来母亲的气息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 只是当我从卧室的窗里 外望悠远的蓝天 我仿佛觉得 母亲凝住我的目光 布满了整个天空  相似文献   

5.
一篮鸡蛋     
《小读者》2006,(1)
黑板上赫然写道:学杂费总计975元。他盯着这个数,口袋里的手攥着的那张皱巴巴的50元钱,已经被手心里的汗浸湿了。他不得不一步一回头向校门口走去……母亲下地还没有回来。他听见母亲无数次在父亲坟头唠叨:“他爹,保佑他好好学习!”现在,他成绩拔尖。他记得母亲是怎样颤颤巍巍地从衣袋里取出那钱的……“娃,咋回来了?”母亲一边放下锄头一边惊奇地问。“妈,我不读了,读书有什么好……”话还没有说完,母亲已经给了他一耳光!他抬起头,只见母亲噙着泪水,嘴角颤动着,欲说无语,猛然,她问:“是不是钱不够?”他还能说什么呢?母亲明白了。“娃,你等…  相似文献   

6.
看清楚这张画了吗?上面画的就是那架钢琴摇篮呀!瞧,那时我睡在钢琴摇篮里,学得多认真,手里还摇着拨浪鼓呢!那位为我弹钢琴的,就是我的老爸,他弹得比我学得更认真呢。在我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老爸就请来了一位艺术家,为我精心制造了一架“钢琴摇篮”,上面是让我睡觉的摇篮,下面是他弹的钢琴。从此,他天天盼着我出生。好不容易等到我出生,他早早就把我抱进这世上独一无二的摇篮里。从此他天还没亮就开始弹琴,到半夜三更还不肯罢休,弹得废寝忘食。而我呢,瞪着大大的眼睛,当然也学得津津有味。也就是因为这样,当我刚想学着说话的时候,一开口就…  相似文献   

7.
把母亲的作用上升到民族质量的高度,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是在《家教博览》5月号的以“教育应当从改造母亲”为题的一组文章中。当时还颇为疑惑:在男尊女卑的封建观念统治几千年的中国,弱小的母亲手里,如何能把握民族的命运,影响民族的未来。读毕,不由地让我掩卷沉思:每一个生命都是母亲所孕育,无论是伟人或草民,他的一生受母亲的影响最大。正是这一双推动摇篮的手,推动着民族的发展;反过来说,民族的较量就是母  相似文献   

8.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而又富有强大生命力的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当中华文明尚处于襁褓中时,作为萌芽状态的书法艺术便应运而生在黄河母亲的摇篮里。它伴随着中华文明  相似文献   

9.
爱情证据     
母亲是农民,父亲是军人。父亲在遥远的边疆孤独地仰望蓝天白云,他想起温柔的妻子和乖巧的儿子,沧桑的脸上写满笑意。他的妻子,孩子的母亲这时正坐在院子里的芭蕉树下,摇着摇篮,轻轻抚摩婴儿柔嫩的小手,仿佛从孩子身上看到了他父亲的影子,给孩子讲她爱情的故事,但孩子不懂。风中婆娑的芭蕉叶逗着孩子,孩子以为芭蕉叶是父亲宽厚的大手,就咯咯地笑了。母亲见孩子咯咯地笑,以为孩子听懂了爱情,说的就更多了。可等孩子长大后,母亲却什么也不肯说了,她只是笑。孩子读小学时,父亲转业回家乡任镇长。他这时候才觉察到妻子与他的差距。他需要美丽、浪…  相似文献   

10.
正母亲给在南方的他打了个电话,说要给他说个笑话。他在电话一端暗笑,母亲一生不苟言笑,何曾讲过笑话?母亲在电话里支吾说,她想买个能网上购物的智能手机。也是,身在农村的老母亲,今日陡然喜欢上年轻人的购物方式,她确实担心遭人笑话。挂了电话,他万分高兴——素来怕打扰他工作的母亲,从未  相似文献   

11.
母校     
我常常想,母校到底是什么。母校是人生的摇篮?是的。母校确实具有摇篮的作用,它是一位了不起的母亲,哺育你,培养你,帮助你长大成人,但是母校又有摇篮所不具备的作用,那就是母校给你的比一个母亲给  相似文献   

12.
母亲为儿子整理衣服时,发现儿子衬衣袖子上的纽扣松动了。她决定给儿子钉一下。儿子很年轻,却已是一名声誉日隆的作家。天赋和勤奋成就了他的今天。母亲因此而骄傲——她是作家的母亲! 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嘀嘀嗒嗒声,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母亲能从儿子的神态上看出,他正文思泉涌。她在抽屉里  相似文献   

13.
葛闪 《教学随笔》2014,(6):45-45
母亲给在南方的他打了个电话,说要给他说个笑话。他在电话一端暗笑,母亲一生不苟言笑,何曾讲过笑话?母亲在电话里支吾说,她想买个能网上购物的智能手机。也是,身在农村的老母亲,今日陡然喜欢上年轻人的购物方式,她确实担心遭人笑话。  相似文献   

14.
黄梅情缘     
每每聆听黄梅戏,一股淡淡的紫丁香的清香就飘过鼻尖,沁人心脾;每当黄梅戏的浓浓乡音飘过耳际,就宛如有一泓叮咚的流泉淌过心的河床;每当置身于黄梅戏的情境里,眼前就仿佛呈现出一片点缀着鲜花的芳草地,那种进人人间仙境般的感觉实在难以言说…… 与黄梅结缘,最初始于躺在摇篮里的年龄。母亲是个黄梅戏迷,每当入夜,我便躺在摇篮里聆听母亲纳鞋底的声音和着老掉牙的唱机里飘出的柔和、平缓的黄梅旋律。如果哪夜听不到那旋律,保准我会又哭又闹。 小学时,我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黄毛丫头。从三年级起,每个“六一”儿童节,我都女扮…  相似文献   

15.
伴奏     
我很小的时候,就喜欢跟着父亲哼个歌儿。于是,父亲特地买了一把口琴。每当晚饭后,摇篮里的弟弟哭着,餐桌旁的妹妹赌着气,母亲在一边忙着喂猪,父亲便抱过弟弟,取出摇篮里的口琴,擦两擦,磕去沙土,放进嘴里,矮小的屋里便弥漫起像油灯光一样的  相似文献   

16.
另一种语言     
出世后的第三天,我躺卧在柔软的丝绒摇篮里,惊异地注视着身边这个新奇的世界.这时候母亲问我的乳母:"我的孩子怎么样?" 乳母相告:"他很乖,夫人.我已喂过他三次奶了,我从来没有见过像这样小的婴儿会这么快活."  相似文献   

17.
王冠 《课外生活》2010,(5):24-25
著名作家老舍得知他的母亲逝世的消息,伤感地觉得自己仿佛是放在瓶子里的花,虽然还有色有香,但却失去了根。老舍曾说:“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老舍的母亲一字不识,然而她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履行了做母亲的职责。老舍深情地说他的母亲是“真正的教师”。就是这样一位“教师”,浇灌出了老舍这样充满人格魅力的“参天大树”。  相似文献   

18.
正亨利·威尔逊(1812年-1875年),出生于新罕布什尔州法明顿,是美国的第18任副总统。"我出生在贫穷的家庭里,"威尔逊常常这样说,"当我还在摇篮里的时候,贫穷就对我露出了它狰狞的面目。我知道,当我向母亲要一片面包,她手中却没有的时候会是什么滋味。我知道我的家里非常贫穷,但是我不甘心。我告诉母亲,等我长大了,我  相似文献   

19.
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你既可以教孩子说第一句谎言,也可以教他做一个诚实、公正的人。有这样三位母亲:  相似文献   

20.
《小学生》2008,(9):46-47
买了《安徒生自传》,想研究一下人家是怎么到老都能保持一颗童真的心灵的。没想到在前一百页,读到的却是一个农村孩子的成功捷径。一、坚决远离自己不喜欢的生活。这个穷鞋匠的儿子从来就不认为自己应该跟工厂里那些喜欢讲下流话的人属于一类,尽管他和他们一样穷。他的做法是逃离工厂、靠母亲养活。当然,他很幸运,他获得了母亲的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