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素质教育的发展,使得普通初中学校展开了如火如荼的语文教学改革,这股改革之风也刮到了聋哑初中学校的语文教学之中。语文是聋哑人与其他人交流的基本学科,维系着聋哑儿童正常的交际活动,如果不对聋哑学校的语文教学进行改革,那么只会让他们距离社会的要求越来越远,这对于聋哑学生的未来发展是十分不利的。阅读能力是现代人才的基本能力,我们也必须要思考如何才能够提高聋哑初中学校的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本文便对聋哑初中学校的语文阅读的有效性教学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刘静 《孩子天地》2017,(5):69-70
聋哑学生无法正常的与人进行交流,生活中也会因此存在极大的困难,手语成为了他们与外人接触的唯一工具,但是,手语和我们所使用的书面语有着巨大的差异,这就使得聋哑学生在语言的正确使用上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困难。因此,在对聋哑学生进行语文的教学时,教师应当重视这个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聋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本文针对聋哑学生的语言特点,提出了语文教学中促进聋哑学生语言发展的几点建议,希望能够给广大的特殊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聋哑学生学习、掌握语言的主要途径是依靠课本,并且是在学校这个特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因此,阅读教学对形成他们的语言,培养他们的读写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和智力有着特别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聋哑学生语感的培养是聋校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应该从阅读和写作两方面入手,使教学与聋哑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增强他们的语感。  相似文献   

5.
<正>聋哑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也是一门任务艰巨的学科。很多语文教师都说要教好聋哑语文是有一定难度的,大多都是花的精力多,而收获的比较少。聋哑语文教育是对聋哑学生进行发音、听话、说话的教育,也是对聋哑学生进行祖国语言文字的教学,聋哑语文的作用就是使聋哑学生具有一定的听话能、说话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等等。聋哑语文还可以培养聋哑学生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从而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可以使他们能够有一定  相似文献   

6.
聋哑学生作为特殊群体的一部分,由于先天失聪,他们无法像正常人一样接受信息。心怀内疚的家人和富有同情心的社会大众总会迁就他们的行为,原谅他们的过失。这双重因素却促使聋哑学生形成了特殊的行为方式:一是责任心较差,依赖性较强;二是荣辱观较差、道德感不强;三是情绪化严重,偶有攻击行为;四是自信心缺乏、自卑感较强;五是集体意识薄弱,不合群。十余年的聋哑学生培训工作让笔者深深体会到,对聋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必须以聋哑学生与正常儿童的同一性为前提,以聋哑学生相  相似文献   

7.
聋哑学生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需要得到更好的教育,这样才能够体现社会的关爱和教育的公平。而语文教学能够提高聋哑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心理素质,给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力帮助。因此,语文教师肩负着重任,要通过语文教学培养聋哑学生的识字能力和语文素养,帮助聋哑学生走出阴影,能够跟正常学生一样得到快乐。  相似文献   

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对聋哑学生的教学也不例外。聋哑学生学习语文与正常儿童一样仍需要阅读、背诵。现就培养聋哑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作总结探究。我认为可以通过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训练学生的良好语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独立阅读能力的形成打好坚实的基础。为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提供有利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聋哑人身体上存在着先天的缺陷,和正常人有着很大的差别,因此,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他们无法进行正常的自我表达,也难以展开同他人的交流。在语文学习中,聋哑学生可以有效地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和综合素养,使他们获得正常与人交流的能力,因此,为了让聋哑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并获得社会生存的能力,小学语文老师一定要重视对聋哑学生的教育,并重视培养他们的社会能力。  相似文献   

10.
王莉娟 《文教资料》2013,(12):137-138
在聋哑学生入小学之前的衔接工作中,应培养聋哑学生自信、乐观的性格;与普遍学校的老师沟通,让师生了解聋哑儿童;调整教学内容和形式;纠正聋哑学生发音口型,加快语速;培养聋哑儿童的上课意识,在上课时能保持安静;培养聋哑学生的任务意识,让他们记住老师布置的作业;培养聋哑学生嗓音环境下语言识别能力;带领聋儿参观小学,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11.
“聋哑英语”是大学英语学习中普通存在的一个问题。学生的学习目的和方法,学生所掌握的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学生所处的语言环境,学生的情感因素等等,都是可能导致“聋哑英语”的重要因素。英语教育工作者应采取措施,彻底改变“聋哑英语”现象。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即通过词、句、段、篇的教学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理解和掌握祖国语言的能力.语言与思维密不可分,语言能力的发展离不开思维能力的发展.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动作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然后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在这过程中,形象思维占优势.因此,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要符合他们的思维特点,要引导他们顺利地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电化教学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它能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语言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积极参与活动,活跃他们思想,扩大他们视野.充分利用电化教学的这些优势,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有利于发展他们的思维和培养他们理解、掌握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孟海燕 《孩子天地》2017,(5):291-292
语文教学对聋哑学生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通过语文教学可以实现聋哑学生更好的与外界的交流,在他们心中创造一个多彩多姿的世界。这种基础性的教育,还能够锻炼聋哑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聋哑学生的适应社会的能力。本文从特殊学校聋哑学生的语文教学现状出发进行初步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聋生篇章阅读过程的眼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眼动分析法和回答文后问题等即时与延时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语言发展前全聋学生在篇章阅读过程中的眼动特点。结果发现:1、语言发展前全聋学生阅读记叙文的整体能力与低于其3个年级的听力正常学生有差距,主要表现在文章阅读的整体效率显著低于听力正常学生。2、语言发展前全聋学生除注视次数和回视次数的眼动指标上与低于其3个年级的听力正常学生有显著差异外,在其它眼动指标上均未见差异。3、语言发展前全聋学生虽与低于其3个年级的听力正常学生在文本信息的储存能力上没有差异,但以反复回视、增加注视点等为代价。  相似文献   

15.
颜笑涛 《教师》2014,(22):52-52
正聋哑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其身体若任其自由发展,会形成一些不良体态,如驼背、内八字脚等。相反,如果在儿童时期就对其进行舞蹈形体训练,可以纠正孩子们形体上的某些不良发育,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并有利于他们的身体、气质、风度、仪表等方面的健康发展。一、通过舞蹈教学开发聋哑儿童的智力6~7岁聋哑儿童入学比正常儿童要迟,一般来说,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学习内容比较简单,学习负担比较轻,其精力可以一半地投入到舞蹈课上,在这一时期,应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唤起聋哑儿童的期待心理。  相似文献   

16.
聋哑学生的的语言发展落后于正常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一直是聋校教学的难点,针对聋生语言发展的特殊性,在教育教学中,必须注重阅读教学,帮助学生积累词汇,读懂语句,读通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达到以文学语逐步发展学生的语言。重视读与写的训练,在鼓励学生读写的过程中逐步掌握语言规则,不断提高耳聋学生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从而自如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不断丰富发展他们的语言。课堂教学是耳聋学生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阵地;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是耳聋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加强社会交流,促进回归主流;对听力残疾学生进行语言训练难度是较大的,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同时还要掌握好正确的方法;语言训练要调动学生学习口语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聋哑儿童,特别是低年级的聋哑儿童没有语言,没有健全人所使用的词汇,更没有词的概念。他们的知识、概念具有非词汇性的特殊性,由于这种特殊性,在对他们的教学过程中绝不能采用对一般儿童的教学方法,即以语言教学法为主,因而必须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必须借助于教具,通过大量的实物或直观教具的演示方法,使聋哑学生不断地获得新知识。  相似文献   

18.
口语交际是人们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谈、演讲等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作为聋哑孩子,虽然双耳或单耳失聪,但他们有权利和我们一样的交流,说话。所以在教学中,在生活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口语交际场景,对聋哑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学校及相关教师越来越重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应用与发展。这是因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不仅与他们自己的语言成绩直接相关,而且还会影响他们对其他学科的理解。同时,学生的阅读水平也与他们自身的生活和交流有关。深度阅读的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的基本识字能力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和阅读热情。  相似文献   

20.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贯穿于整个素质教学阶段,在学习的过程中,正常的学生都会面临诸多的困难和问题,更何况是聋哑儿童,他们作为一个特殊性的群体,其发展水平也同样影响着我国国民素质教育的平均水平。因此在对聋哑儿童进行数学施教的过程中,老师必须关注聋哑学生的困难,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进而在此基础上寻求有效地解决对策,促进我国聋哑儿童数学学习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