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校园集体舞的推广为青春期异性交往创造了健康、文明、理性、公开的交往渠道,它对青春期异性交往的影响主要包括:有效地满足学生异性交往的需要,减少早恋发生的可能性;有助于学生对异性的理解和对自身性别角色的认同;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增强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有助于青春期学生健康性心理的形成和人格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校因集体舞的推广为青春期异性交往创造了健康、文明、理性、公开的交往渠道,它对青春期异性交往的影响主要包括:有效地满足学生异性交往的需要,减少早恋发生的可能性;有助于学生对异性的理解和对自身性别角色的认同;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增强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有助于青春期学生健康性心理的形成,促进学生人格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了解早恋对个体发展的不利影响。树立异性交往的正确观念和态度,并学会与异性同学相处的原则和艺术。  相似文献   

4.
<正>【设计理念】中职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情感萌动时期,也处于心智发展不成熟的时期,既对异性间相处存在困惑,又对异性间的情感关系充满好奇。这个时期的学生易盲目冲动地涉足"早恋",若处理不当会对中职生的学业、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引导学生学会慎重思考、权衡利弊、做出谨慎抉择,对中职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心理主题班会是教师运用团体辅导方法,以学生的心理能力培养为切入点,旨在提升班级管理有效性的班会课。心理教师在组织心理主题班会课时,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和方法很好地融入班会课程中,协助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异性交往主题班会课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与异性相处之道,把握懵懂的青春情谊,并促进班级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氛围。对青春期异性交往主题班会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活动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青春期接近异性是正常的生理心理现象;2.使学生正确认识异性交往的意义;3.引导学生掌握异性交往的原则和方法;4.引导异性学生积极交往,收获美好的同学友情。  相似文献   

7.
<正>设计理念: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性别意识有所发展。本活动希望通过分析男女生交往过程中的现象,让学生了解男生女生各自的优势和特点,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与友谊。希望通过本次活动课的学习使学生愿意和异性交往并尊重对方:正确认识并接受青春期开始出现的对异性的爱慕心理,反思并正确把握情感问题,避免"早恋"。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对异性的兴趣、与异性交往的需求是随着个体身心的发育和成熟自然产生的,而青春期的异性交往又是一个最容易被忽视、最容易被误解又最容易出"乱子"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从心理学的角度提出相关的辅导与教育对策,对青少年进行正确的性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异性交往观念;帮助青少年了解自身的心理发展;培养青少年异性交往的技巧;协助青少年克服异性交往的障碍等。  相似文献   

9.
一、探究情景剧在异性交往方面应用的原因 (一)异性交往对学生生命成长的意义 埃里克森的成长发展阶段理论告诉我们,青春期的核心任务是完成自我同一性.青春期中期高中生生命成长的深层内涵包括自我同一性的发展、自主性发展、亲密性的发展、学业成就的发展,而同一性的发展又是这一阶段的核心问题,其中完成性别同一性是实现自我同一性的一项重要内容.性别角色同一性非常重要,如果没有达到同一性,就会造成性别角色混乱,出现所谓男不男、女不女的情况.没有表现出充分男性化或女性化的个体很难获得异性的认可,也难以获得同性的认可,这将对学生的个性完善及将来的恋爱、择偶、婚姻产生不利影响.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在他们的成长中缺少与异性兄弟姐妹互动交流的机会,在对异性的了解上相较于多子女家庭会少了很多机会,也缺少了性别角色强化的机会.对性别角色的强化必须要进行异性交往.学会与异性交往,完成异质社交性,是青春期最重要的社会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初中生正处在人生转折的青春期,无论是其生理还是心理都在迅速的成熟。在此阶段,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正常的异性交往便成了学校教育中的一个棘手问题。笔者认为,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在青春期异性交往不仅是正常的,而且是非常必要的,这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生物教师,通过多年实践,我总结出一套容易操作的初中生异性交往的原则,简称"三要三不",以帮助学生安全、健康地度过青春期的急流险滩。  相似文献   

11.
杨静 《上海教育》2007,(9A):64-64
青春期的学生总是对异性充满好奇,但对于如何与异性交往,往往又非常茫然、缺少好方法。《青春的萌动》这一课正是力图在这方面给学生一点帮助。  相似文献   

12.
中外大学生异性交往问题的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校园需要和谐的人际关系,文章就高校异性大学生交往的三种状况及成因进行了详实的分析,并通过中西方对大学生异性交往的教育方式比较,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活动背景】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青春期,随着性生理的发育,两性差异开始明显。男生女生的相处,也从两小无猜进入到异性疏远期。但是,表面上的疏远掩盖不了少男少女对异性的好奇。因此,引导学生客观认识性别差异,鼓励异性同学问的友好交往,将有助于学生塑造自己的性别角色,培养学生良好的异性交往态度,也能够为即将到来的青春期的异性交往铺垫“自然、大方”的基调。  相似文献   

14.
王宇 《学子》2009,(12):39-40
许多同学与同性交往时往往游刃有余,而一旦与异性交流起来就处处碰壁。原因是与异性交往的道路中存在不少误区“堡垒”,一不小心就会身陷其中。那么怎样才能巧妙避开它们,使得男女同学和谐相处呢?  相似文献   

15.
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确定10~20岁为青春期,这是人生中最活跃的时期,既是性开始发育并逐渐成熟的时期,又是困惑最多的时期。青春期性心理发展通常分为四个阶段:异性疏远期、异性神秘期、异性爱慕期、异性恋爱期。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异性疏远期,在这一时期,男女生都开始关注异性,但往往不是以积极肯定的态度出现,而是以男女生之间对抗的方式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16.
把青春期性教育落实到实处;正确引导青少年的异性交往;正确对待青少年的"早恋"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前在培智学校高年级和职高年级中,普遍存在青春期异性同伴交往不当的现象,究其特点,突出表现为明显的孤独感、易受暗示自控能力差、极端异性接触三个方面。察其原因,主要表现为家长和教师对智力落后学生青春期问题的认识片面,社会传媒信息的影响,对智力落后学生生活的“过度保护”及低效的心理健康活动课。针对上述情况采取相应对策,提高智力落后学生对社会传媒信息的分辨能力;提高家长对智力落后学生青春期心理的认识,充分发挥家长示范的作用;提升专业队伍,开展行之有效的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从三方面帮助智力落后学生健康度过人生的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18.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随着身体的急剧变化,心理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然而由于青春期教育的滞后,使他们心理的发展落后于生理的发展。这种身心发展的不平衡,使学生常常陷于困扰之中。咨询中,经常遇到这样的学生,他们不知道该如何与异性同学交往,缺少与异性交往的知识和技巧,往往导致心理困惑、心理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自从进入了五年级,孩子们对男女生之间的交往也变得敏感起来,在与异性的交往中出现了这样矛盾的情形:对异性抱有好奇与好感,想和他们交往,又怕别人说"喜欢谁""爱谁",于是又装作与异性势不两立、不屑一顾的样子,故意说异性的不足或故意捣乱,引起别人注意.这其实是一种非常不健康的心理.为了让孩子们正常交往,让他们感受到交往的快乐,沟通的美好,经过深思熟虑,我在我们班开展了以下活动.  相似文献   

20.
【活动理念】青少年的异性交往可分为三个时期:疏远期(10~12岁)、群体接近期(13~15岁)和个别接近期(15~17岁)。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正处于从异性疏远期向群体接近期的过渡阶段。第二性征的出现和体内骤然增加的激素,像化学反应的催化剂一样,加快了少男少女的生长发育,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他们的心理变化。人们常说:“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男不钟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