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小文 《现代语文》2014,(3):142-145
通过实验激发说汉语者创造名词动用,发现汉语名词动用对来自英语处所类动词与移位类动词的两类致使-移动情境敏感。在致使-移动情境?中,被试强烈地倾向于选择表示位移终点的名词作为动词;在致使-移动情境Ⅱ中,被试强烈地倾向于选择表示位移物体的名词作为动词。这种选择表现出与英语的高度一致。实验结果表明,对可能转化为动词的名词的选择不是任意的,而是由主体的认知模式与概念结构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2.
古代汉语里,实词经常活用。下面仅简要介绍一下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的几条规律。(一)在意义上不表示实在的动作行为,而是代表与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物的动词,活用为名词:在意义上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而是代表与性质、状态有关的人或事物的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例如:  相似文献   

3.
名词转换为动词使用,或称名词借用为动词,是运用词类转换原则实现的词汇变异。在现代英语中,这种用法越来越普遍。这是因为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生活变得越来越复杂,人们需要更多的新词语、新词义来满足这种不断增长的交际需要。名词转化为动词,以其简便的方式,无需借助词缀来实现词性转换,因此,在现代英语中显得特别活跃。从词汇学的角度看,由名词转化的动词,多数都具有语义的多层次性。既可以用来表示其  相似文献   

4.
上古汉语某些名词活用为动词质疑陈涛王力先生在谈到和语法有关的一个词汇问题时,指出:“在原始时代,名词和动词往往是分不开的。”①其实不仅是在原始时代,通观整个上古汉语,即使起初名词和动词可以分开的,后来由于词义的转化以及活用的经常化,名词兼有动词义或动...  相似文献   

5.
根据文言语法关系的定位分析,动词和形容词一般不能作主语、宾语以及定语的中心词。如果把动词、形容词用作主语、宾语或定语的中心词,那么这种动词或形容词,就不再表示某种动作行为或某种性质特征,而是表示那种动作行为或性质特征的名称;或者表示与那种动作行为或性质特征有关的人或事物。这时这种动词或形容词,在意义上已有了实体的概念,在词性上也就活用作名词了。动词活用为名词,其具体规律有以下五条: 1.如果把一个动词作为动作的名称来使用,那么该动词就活用为名词。如: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动词“伏”因在句中作为动作的名称来使用,又  相似文献   

6.
表示动作行为的动词联系名词时,名词与动词之间存在着施受关系,我们称这类动词为“双向动词”。双向动词用于句子中,在多数情况下,它与名词的施受关系是明确的。它们的排列位置常有三种: ①施事名词 双向动词 受事名词(主 动宾)如:学生读书。 ②施事名词 受事名词 双向动词(主 主谓)如:妈妈一句话也没说。 ③受事名词 施事名词 双向动词(主十主谓)如:这个问题我们正在研究。 由于施受关系是明确的,上面几种类型的句子语义都是单一的,不会出现歧义。  相似文献   

7.
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它在句子中充当主语、宾语或定语,前面可以附加数量词、指示代词或形容词,但它不能带宾语,不能受能愿动词或副词修饰。而动词是表示行为发展变化的词,大多能带宾语,常受能愿动词或副词修饰。如果一个短语或句子中的名词并不具备以上所说的名词那些特点,反倒具备了动词的特点。那么这个名词就活用作动词了。1.名词后带宾语,该名词一般活用作动词:  相似文献   

8.
名词转化为动词是现代英语中极为普遍的现象。名词不加任何形式直接转化为动词,这种动词可使语言简洁、生动、形象、便于理解,起到言简意赅的效果。名词直接转化为动词主要有下列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9.
韩礼德指出名词化是创造隐喻最有力的方式,名词化把本采表示过程或属性的动词,动词词组或形容词、形容词词组或小句转化为名词或名词词组,改变了本来的表达方式,产生了与本来意义不同的新的意义导致了隐喻式的产生.但同时也为正确充分理解其本来意义带来了障碍.  相似文献   

10.
吉水方言中"得"字后缀使用范围相当广泛。从语法结构上看,"得"可以附着在名词、量词、动词、数量结构之后,构成名词词尾和数量词词尾;从语法意义上看,某些动词、量词带上"得"后缀后词性发生,变化变成名词;有的名词不能单说,带上"得"字后缀后能够单说;某些名词有无"得"词义有区别;"得"可以附于数量结构之后,表示确数或者概数,或者表示说话人主观上认为数量少、时间短等;并且某些词加上"得"后缀带有明显的小称意义。  相似文献   

11.
1“朗文双解词典”对名词、形容词、 副词等实词分类编码并详细表述 莫特点 集合可数名词(group counable)标注为 [GC],表示某些集合名词可以有复数形式,如orchestra-orchestras,crowd-crowds。但当这些名词用作单数时,动词可以是单词,也可以是复数。集合不可数名词(group uncountable)标注为[GU],表示某些集合名词绝对无复数形式,如Admiralty,Houseof Commons,但这些名词仍可以接单数型或复数型动词。形容词前加the构成的…  相似文献   

12.
名词活用为动词,是指名词在某些格式中获得了动词的用法,既具有动词的意义也获得了动词的某些语法功能。本文尝试用句式语法理论的相关观点来解释"NP+了"格式中的名词为什么会获得动词的意义,用词的"升格越级"说来解释格式中的名词为什么会取得动词的语法地位。  相似文献   

13.
动作名词既可以表示动作意义,又可以表示抽象概念,所以在科技论文汉译英中常可以把某些汉语动词译成英语动作名词,使译文不仅概念清楚、逻辑谨严,而且简练、紧凑,更符合英语习贯。  相似文献   

14.
辨别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几种方法内蒙古/王树义一、从三类词的意义上辨别这三类词的概括意义不同: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的;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和心理活动的;形容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形状、性质,或者动作行为的状态的。从这三种词的概括意义上看,对...  相似文献   

15.
由动词派生的以-er(-or,-ar)结尾的名词,在不同的语境里,表达的意义是不同的,可表示职业身份,也可表示行为动作。本文较为详细地探讨了由动词派生的以-er(-or,-ar)结尾的名词在句子中的理解及翻译。  相似文献   

16.
刘巍巍 《成才之路》2009,(26):38-39
判断句是以名词或名词性的词组为谓语,表示判断的句子。现代汉语判断句往往用系动词“是”表示判断,古代汉语则不同,往往用固定的形式和某些副词来表示判断。要想学好文言文,必须弄清古代汉语判断句和现代汉语判断句的区别及其演变规律,就这几点本文将重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详述了英语中各类名词转化为动词的情况,从而说明名词转化为动词是英语词类转化法中均词力较活跃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一、三类行为抽象名词及其主要用法由动词派生或转化的名词,比如elect→election,employ→employment,wash→wash,等,属于抽象名词;我们称之为行为抽象名词。这类名词,依照其构成形式,可以分为三类:(一)派生的行为抽象名词,即用动词加后缀的方式构成的名词,比如move—ment,refusal,persiverance等;(二)转化的行为抽象名词,比如defeat, praise,walk等;(三)以—ing结尾的行为抽象名词,比如reading,learning等。这三类行为抽象  相似文献   

19.
在突厥语传统语法中,形动词被定义为兼有动词和形容词特征的一种动词形式。从句法功能上看,形动词能作名词的限定语,其语义功能相似于形容词;同时,形动词还有静词特性,可接受名词语法范畴的数、从属性人称和格变化的附加成分。但是,形动词首先与动词词干结合,有时的范畴,也接受动词性人称附加缀,在句中作谓述性成分,表示动作、行为和状态,还能接受副动词的修饰,因此,应该说,形动词是一个具有动词特征的范畴。从现代语法学观点来看,形动词既能作句子的第一级谓项成分,即动词谓语,表示行为。动作或状态,也能作句子的从属性…  相似文献   

20.
副动词是兼有副词和动词特征的一种动词非变位形式,用来表示句中另一动作的伴随动 作,或对该动作加以说明。副动词没有时间范畴,但可借助体的范畴表达次要行为对被 说明动词行为的各种相对时间关系。同时,它易于转化为副词,也可转化为前置词和连 接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