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新防 《教书育人》2002,(14):28-29
体育教学是在教师指导和学生参加下,遵循体育教学规律,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一种教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心理因素发挥的作用和产生的效果越来越显著。“晕轮效应”尤显如此。一、何谓“晕轮效应”所谓“晕轮效应”是指对某人最初的整体印象影响到对此人具体特征的认识和评价的一种现象。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当人们在评价他人或赋予他人特性时,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偏差。如我们在观察了解某个人形成第一印象时,好的印象一般会促使正面评价被知觉者的未知品质。不好的印象一般会促使否定的评价占上风。也就是说,对于被知觉者的某种品质…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体育教学中营造和谐人际关系进行深入研究.认识、动作、情感方面的心理因素,制约着师生关系,体育教师解决好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等几个心理因素问题,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所谓"光环效应",即心理学上的"晕轮效应",是指人们对某人或某事由于其突出的特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忽视了其他的心理和行为品质。它有时会产生"积极肯定的晕轮",有时会产生"消极否定的晕轮",这都会干扰  相似文献   

4.
所谓"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晕轮效应是在人际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夸大的社会现象.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好"的光圈笼罩着,并被赋予一切好的品质;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坏"的,他就会被"坏"的光环笼罩着,他所有的品质都会被认为是坏的.那么,如何利用"晕轮效应"的正面效应,克服其负面影响,增强教育教学的效果呢?围绕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以下的调查问卷.  相似文献   

5.
在日常生活中,一个人相貌端庄、衣着整洁,常常能给人们一个好的整体印象,就会认为他工作有条理,认真负责。相反,对一个人的整体印象不好,也就往往忽略了他在其它方面的优点。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晕轮效应。晕轮效应是指对某个人的整体印象影响到对此人的具体特征的认识和评价的一种心理现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晕轮效应”的规律对于教育教学效果具有极大的影响作用。有的教师对那些调皮生、差等生总是持片面的态度,戴着有色眼镜看待,认为他们一无是处,不可救药。这种片面的观点对教育教学工作是十分有害的。  相似文献   

6.
“晕轮效应”是人际知觉偏见之一。不是吗,我们在认识和评价一个学生时,往往会不由自主地选择一种突出的品质,从而由一点作出对这个人整个面貌的判断。当一个学生某种突出品质被标定为“好”时,他就被一种积极肯定的“晕轮”所笼罩,被主观地认为其它的品质都是好的;当一个学生某种突出品质被标定为“坏”时,他就被一种消极的“晕轮”所笼罩,被主观地认为其它的品质都是坏的,即“一俊遮百丑”或“一丑遮百俊”。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在认识和评价学生时就深受“晕轮效应”的干扰。  相似文献   

7.
徐天砚 《文教资料》2008,(31):108-109
语文老师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特殊而重要的个体,由于自身观念、素养、情感、性格等因素的制约,常常会产生心理偏差,进而导致教学交互管理的群体产生心理偏差.笔者基于理论,深入实践,结合多年从事教育教学管理的经历,具体分析了影响和阻碍语文教学目标达成的几种心理偏差."本位驱动与情感风暴"、"参照效应与马太效应"、"刻板效应与晕轮效应"、"求全效应与布麦伦效应",并据此提出了加强角色认知,深入调查研究、磨炼意志品质、建立平等关系的矫正措施.  相似文献   

8.
1.晕轮效应误差 指在考核过程中,由于评定人员对考核对象先入为主的定势影响作用,而产生的以点概面,以偏概全的评价误差现象。 消除晕轮效应误差的方法: 一是加强评定人员的学习和教育,提高其秉公办事的自觉性、责任感,消除  相似文献   

9.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中已经对课堂教学评价提出了许多改革意见,然而晕轮效应对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的影响却仍被人们所忽视。因此,本文就针对晕轮效应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的影响提出改进措施,进而为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社会认知偏差对教育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中包括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社会刻板印象等几种主要的社会认知偏差现象。教育者应充分利用这些社会认知偏差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同时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避免这些社会认知偏差对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所谓"光环效应",即心理学上的"晕轮效应",是指某人或某事由于其突出的特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忽视了其他的心理和行为品质。它有时会产生"积极肯定的晕轮",有时会产生"消极否定的晕轮",这都会干扰人们对信息的评价。在作文评价中,我们有些教师往往容易根据个人印象来评判学生作文,从而导致那些过去写得不好而某一次写得不错的学生仍然得低分,过去写得不错而某次写得较差的学生仍然得高分。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怀疑教师的公正性,怀疑教师对自己的信心,慢慢失去对作文的兴趣,逐渐失去写作动力。[1]  相似文献   

12.
所谓“光环效应”,即心理学上的“晕轮效应”,是指某人或某事由于其突出的特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忽视了其他的心理和行为品质。它有时会产生“积极肯定的晕轮”,有时会产生“消极否定的晕轮”,这都会干扰人们对信息的评价。在作文评价中,我们有些教师往往容易根据个人印象来评判学生作文,从而导致那些过去写得不好而某一次写得不错的学生仍然得低分,  相似文献   

13.
在学生素质评价中,往往有以下情况:虽然制定了比较全面、科学的评价标准,但是由于在评价过程中,教师的认识水平、实践经验、价值观以及需要和好恶的不同,时时会影响评价效果的客观公正。因此,研究学生素质评价过程中常见的误差现象,并探讨其预防方法,会更有利于加强评价的客观公正性,确保评价工作健康发展。一、先入为主,主观片面。这是指在评价过程中由于教师对学生先入为主的定势影响作用而产生的以点概面的扭曲误差现象。它犹如月亮的晕轮,向四周弥漫扩散一样,掩蔽了事物的总体面貌。心理学上称为晕轮效应。晕轮效应在学生素…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探寻名人效应,结合入选学校教材的部分体育名人与当前青年个体追棒和崇拜的体育名星,进而界定我国当代体育名人并挖掘他们的社会效应,利用个体的偶像崇拜心理的名人"晕轮效应",将体育名人效应推向学校体育教学。演绎体育名人对受教育者的深远影响,以体育名人为体育教育的"敲门砖",发挥其"杠杆"作用,促进体育教学改革,强化教学效果,进而构建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以此推动体育事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李爱华 《考试周刊》2014,(33):97-97
晕轮效应运用于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评价中,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这一理论已成为一种比较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手段。本文以高中英语教学为例,具体分析晕轮效应在教学评价中的有效运用,以供相关教职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6.
教师应避免八种人际知觉偏见厦门教育学院章立早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常会不由自主地对学生产生一些人际知觉偏见。这些人际知觉偏见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影响教书育人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努力避免以下几种人际知觉偏见。“晕轮效应”从字面上解释,这是指,当你直视强光...  相似文献   

17.
晕轮效应是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它是指一个人在对他人进行评价时,对他人的某种品质或特征有非常清晰鲜明的知觉.由于这一特征或品质从观察者的角度来看非常突出,从而掩盖了对这个人其他特征和品质的知觉.也就是说,这一突出的特征或品质起着一种类似晕轮的作用,使观察者看不到其他品质,而仅凭借一点信息就对人的整体面貌作出判断. 教师面向的是每一个学生,如果教师在从教过程中被晕轮效应所掩盖,也会犯同样的错误.因此,教师应充分了解晕轮效应,尽量减少其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优势富集效应是指起点上的微小优势经过关键过程的级数放大会产生更大级别的优势积累。在大学生的发展历程中,学生起点优势、拓展优势意愿、优势晕轮效应和学校学生管理人力低成本化的诉求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促成了优势富集的形成。优势富集效应对大学生的扬长发展、两极分化、社会分层,以及教育公平均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付文明 《现代教育》2011,(Z1):22-22
教育教学的实践已经证明,班级管理工作对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素质教育全面展开并深入实施的今天,这种作用会更加突出。笔者认为班主任要克服教育过程中的"第一印象""晕轮效应""思维定势"等方面的工作弊端  相似文献   

20.
心理效应是指由于某个人的言行或某种事物的发生发展在人的心理上所引起的反应和效果。音乐教学过程的因素变化多端,出现的问题错综复杂,所引起的心理效应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正面的、积极作用的一面,也有负面的、消极作用的另一面。因此,在音乐教学中,作为处于主导地位的音乐教师,应该根据音乐教学心理效应的规律,有意识地利用和发挥其积极作用,一防止和克服其消极作用,从而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