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9年6月26日呼伦贝尔市农区北部出现暴雨天气,研究表明:此次暴雨天气主要受西太平洋副高北抬对低涡继续东移形成阻塞造成此次降水过程;利用常规观测资料、数值预报产品、雷达观测产品,对此次暴雨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和影响系统、天气学成因进行综合分析,以期对今后类似天气过程预报预测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2011年青海东部农业区春季第一场透雨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资料、欧洲中心及T213数值预报产品、卫星云图等资料,对2011年5月7-9日青海东部农业区出现的春季第一场透雨过程进行了天气学成因分析,并就欧洲中心、T213数值预报产品对该次透雨过程的形势场及物理量场的预报能力进行了对比检验。结果表明,这次透雨是由有利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和物理量场作用所致;欧洲中心、T213数值预报产品对此次透雨的形势场及物理量场预报都较准确,对把握此次透雨的降水时间、强度及落区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数值预报是中期形势预报的发展方向,在预报业务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效益。自西藏开始引用数值预报以来,确实是较好的天气预报工具,经检验欧洲中心、日本、德国及T639等数值预报对大的环流形势和趋势预报较有把握,但对于局地的降水、气温等的预报各有千秋,多为空报。结合西藏特殊地理对数值预报产品使用和检验,有效利用数值预报产品,准确预报天气过程,而且还能定性的预报中等强度以上降水和延长预报时效,成为中期天气预报中较好的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4.
利用天气图、实况图以及云图等气象资料,详细分析了发生在建三江局直及十五个农场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的背景、形成此次天气过程的主要环流形势。结合当地的天气气候特征,提高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李云泉  李海军  董旭 《科技通报》2009,25(4):407-411
在台风预报中,使用相似路径是常用且相当有效的一种方法.但路径相似的台风由于在不同的环流形势下,最终导致风雨影响差异很大.2007年13号超强台风"韦帕"和2005年15号强台风"卡努"从生成时间和移动路径上都非常的相似,但因大气环流结构有所不同,造成的风雨影响也不同.本文通过对比这两次台风过程的移动路径、大气环流背景以及物理量场找出同一季节,在洋面上生成的台风由于不同的大气环流结构,造成风雨影响不同的原因.物理量压能和湿焓两者综合应用,对暴雨预报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强湿焓平流与未来暴雨落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对今后台风暴雨的预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多种常规资料,对天气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相关物理量诊断、数值预报的检验等分析,发现此次拉萨暴雨天气过程在经向型较大的环流背景和500hpa低涡切变影响下产生的。中高纬度地区较大的经向环流形势,有利于的冷空气侵入高原,而孟加拉湾热带地区的热带低值系统的活跃及暖湿气流的输送给拉萨地区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和热力条件,高原中东部天气尺度的西风槽尾的切变线给拉萨地区水汽的底层辐合上升提供了较强的动力条件。拉萨站处在切变线东南侧,地面辐合、高空辐散,高温高湿,对流云系前沿等有力的天气形势下,导致暴雨天气过程拉萨单站中低层存在明显的高温高湿区,高层存在干冷区,这种上干冷下暖湿的层结不稳定有利于对流的发展,而强的垂直风切变有利于上升运动,从而导致强降水的发生。逐小时地面自动站观测资料的要素变化分析,有助于开展对单站的短时临近预报具有较好的指标意义。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暴雨预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浙江暴雨,通过对40年浙江历史暴雨的天气形势分类研究,建立了暴雨的相似预报方法.通过对近10年大暴雨个例的诊断分析,得到了大暴雨出现的流场及物理量分布特征.对大量历史暴雨的物理量诊断分析,得到两个诊断预报的物理量.引进美国MM5中尺度数值模式并进行本地化研究,建立适用于浙江的中尺度雨量数值预报模式.通过对大量历史暴雨的卫星、雷达与短时雨量的统计研究,建立了暴雨的短时雨量估算方法.经2003、2004年试用,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实时天气系统的时空分布、各数值预报和多个物理量要素预报等都指示2017年5月11日夜间到12日白天,浙江省西部和北部地区有暴雨发生的可能,结果只有浙江省西南部出现了局地暴雨,而西北部地区出现了明显的暴雨空报。为了找出暴雨空报原因,回顾了当时的预报思路,并利用各种常规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此次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 500 h Pa西风槽东移并未如预报加深,而是分裂成南北两支;实际850 h Pa低涡切变、急流均明显比预报偏弱;大气可降水量实际偏弱;水汽辐合散度不及预报强;存在不稳定层结,但不稳定能量低,这是实况降水明显不及预报强的主要原因。(2)数值模式预报以及上级指导预报量级偏大,预报员主观订正能力有限,过分依赖模式预报和指导预报,而忽略了水汽和能量条件指标时间的一致性,是此次暴雨空报的关键原因。(3)预报员在实际预报工作中需增强主观判断能力,发现数值预报降水与实况偏差较大时,应及时结合上游的降水实况、卫星云图演变和雷达资料,对原先的预报做相应临近订正,可提高预报的服务效果。  相似文献   

9.
王志远 《青海科技》2009,16(4):38-41
2008年7月30—31日青海省海东地区出现了一次大范围的大~暴雨天气过程。本文对这次大~暴雨天气发生前后大尺度环流形势的演变以及产生大-暴雨的基本条件进行了诊断分析。  相似文献   

10.
对部分国内外有关华北暴雨天气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总结得出:①华北暴雨通常在一定的大尺度大气环流背景下发生,但大尺度环流并不能直接导致暴雨的发生,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是中尺度天气系统;②高低空急流的耦合作用和地形作用与华北暴雨的关系十分密切;③中尺度数值模式WRF对华北暴雨进行模拟“再现”,可以通过其输出的高分辨率结果对暴雨发生发展的机理作出更加精确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徐娟  高坤  陆秀娟 《科技通报》2007,23(4):468-472
选用不同的对流参数化方案对近几年典型的几次长江中下游梅雨锋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利用量化的降水评估方法检验MM5模式中不同对流参数化方案对梅雨锋暴雨降水预报的能力,一方面作为实际预报的参考,另一方面也作为模式改进的依据,评估结果显示模式预报的降水往往偏大,对不同时段和不同量级的降水,没有普遍适用的对流参数化方案,可以将经验预报和数值模拟相结合.对暴雨中心的预报,认为采用Grell方案和Kuo方案较好,但时间上有滞后性.  相似文献   

12.
选用不同的对流参数化方案对近几年典型的几次长江中下游梅雨锋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利用量化的降水评估方法检验MM5模式中不同对流参数化方案对梅雨锋暴雨降水预报的能力,一方面作为实际预报的参考,另一方面也作为模式改进的依据,评估结果显示模式预报的降水往往偏大,对不同时段和不同量级的降水,没有普遍适用的对流参数化方案,可以将经验预报和数值模拟相结合。对暴雨中心的预报,认为采用Grell方案和Kuo方案较好,但时间上有滞后性。  相似文献   

13.
2010年6月27日晚至6月30日,凌云县8个乡镇普降大到暴雨,降雨量在150毫米以上就有7个.仅28日0时至6时7个小时,逻楼镇东和村的雨量达347.7毫米.凌云遭遇自1958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强降雨.凌云县下甲乡、伶站瑶族乡、逻楼镇等乡镇遇特大暴雨,全县因暴雨有23处发生地质灾害,40处发生内涝.该县有关部门统计,截至7月4日,全县8个乡镇95个村925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两亿多元.为探讨本次局地强降水产生的原因,笔者利用环流形势场,以及与强降水有关的物理量场的变化.分析了这次大暴雨天气过程的特征及成因,对进一步做好大暴雨的预警预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10年3月7~8日,青海省海南地区受北部强冷空气东移南压的影响,出现了一次大范围强降温、大风天气过程,降温幅度是人春以来最大的一次。本文通过ECMWF数值预报产品及常规资料对这次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蒙古槽的稳定维持为下游地区提供了冷空气源,是海南地区这次强降温、大风天气过程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科技风》2015,(14)
对2012年6月17至18日杭州、绍兴和宁波北部地区特大暴雨过程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天气过程是在两槽一脊,西风带为"双阻型",且冷空气活动强盛的大环流形势下发生的,同时浙中北地区处于水汽和风速的辐合中心附近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动力条件;中低层水汽输送充足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水汽条件。  相似文献   

16.
本文概述了气象卫星提供的可见光云图、红外云图、水汽图各自的特点,以及卫星云图上几类云或云型的识别特征,分析表明卫星云图可以识别不同的天气系统,确定它们的位置,估计其强度和发展趋势,为天气分析和预报提供依据.卫星云图所提供的资料弥补了常规探测资料的不足.运用静止卫星水汽图、云图资料,500hPa环流形势作为背景场,对比我国数值天气预报的24h、36h形势预报,建立了西北地区暴雨和强对流天气预报诊断模型,旨在为预报员准确预报天气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对2005年4月19日哈尔滨机场入春以来第一次透雨天气过程从环流形势、物理量场等进行了分析,为哈尔滨机场今后中到大雨的预报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常规观测资料及雷达回波分析,对张家界2010年7月8日到9日20:00产生的2次持续暴雨过程进行分析,较强的上升运动与降水之间产生了极好的关系,上升垂直速度柱强中心形成越高的向上伸展度,越能够产生大的中心强度,也就导致大规模的降雨量。本文主要分析了天气形势分析,大气环流形势特点,动力与热力及雷达回波分析,暴雨防治与减灾。  相似文献   

19.
2015年6月22日南昌市出现了全是范围的暴雨、大暴雨天气,造成了严重的积劳、内涝。这次大暴雨过程是一次高空槽东移、切变线南侧西南急流中,由地面辐合线触发的一次对流性暴雨过程;低层强的暖中心位于南昌附近,一方面使得温度锋区紧邻南昌,另一方面使得中低层垂直温差很大,是造成南昌多个时次短时强降水的重要原因。在上述环流背景下,结合是天气实况、区域自动站资料和Necp Grib2再分析资料,对6月22日南昌市大暴雨天气过程的物理量进行诊断分析,总结此次暴雨过程的重要特征,为汛期的暴雨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区域自动站资料、FY——2D卫星资料及雷达资料等,对2012年6月24日~28日锡林郭勒盟持续强降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分析表明:23日~26日强对流活动频繁,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形势下,中小尺度系统的形成是短时强降水产生的原因;27日~28日产生了区域暴雨天气,贝加尔湖的高空冷涡分裂出来的冷槽、700hPa南支气流及河套倒槽的建立是暴雨天气的直接影响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