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忌赛马”说的是齐国大将田忌与齐威王赛马的故事。人还是原来的人,马还是原来的马,孙膑献计调换顺序后.田忌就由初赛失败变成了再赛胜利。  相似文献   

2.
论教学策略     
一、教学与策略 《史记》上有一个“田忌赛马”的著名故事。齐王要和田忌赛马,规定每个人各从自己的上、中、下三等马中各选一匹来比赛。约定每胜一匹获千金,输一匹付千金。此时田忌的谋士孙膑为田忌策划对策,他让田忌的下等马与齐王的上等马比赛,上等马与齐王的中等马比赛,中等马与齐王的下等马比赛,结果田忌三战二胜,获千金。——这是运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有一个《齐王与田忌赛马》的斗智故事.讲的是:有一天,齐王要田忌与他赛马.规定共赛三场,每场各自从自己的上等马、中等马和下等马中选一匹不同等级的马来比赛.并说定每胜一场就得一千金,每输一场就  相似文献   

4.
想必大家一定听说过"田忌赛马"的故事。田忌的马不如齐王的马,但他采用了很好的策略,用他的下等马对齐王的上等马,用他的上等马对齐王的中等马,用他的中等马对齐王的下等马,最终以三局两胜取得了胜利。我也从电视上多次看到此类策略,今天,就让我给大家讲一讲我的亲身经  相似文献   

5.
赛马的学问     
战国时期,我国古代著名军事家开创了数学中的一门分支──统筹学的先河.事情经过是这样的:田忌经常和齐王赛马,他们的马都分为上、中、下三等.但齐王的每一等都比田忌的好,因此,田忌每次赛马都输给齐王.当时,孙膑是田忌的门客.有一天孙膑对田忌说:“您明天邀齐王赛马,且以千金为赌注,我保证您赢回千金,”第二天比赛时,齐王出上等马,孙膑就让田忌出下等马,这样先输了一场;接着,齐王出中等马,田忌出上等马,赢了一场;最后,齐王出下等马,田忌出中等马,又赢了一场.结果田忌两胜一负,净赢一场,卒得千金.用最少的人力…  相似文献   

6.
古代战国时期,齐国大将田忌与齐威王赛马,开初,田忌都失败了,后来,田忌在孙膑的帮助下又转败为胜,这就是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田忌赛马”。这个故事经过改编选入了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一册第4课),作为一篇阅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两次赛马的情况。第一次赛马写得较简略。主要叙述了田忌在赛马场上的对策:用上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中等马,下等马对下等马。“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所以比赛的结果,田忌皆告失败。第二次赛马写得很详细。首  相似文献   

7.
王金华 《河北教育》2005,(21):35-36
例如,我在教学《田忌赛马》这篇课文时,有的同学就打破课文中的条条框框,提出了齐威王在第二次赛马中再次获胜的多种理由。其一,齐威王首场获胜后少一些得意,多想一下田忌要求再赛一次是否有什么计谋;其二,制定重赛的规则,必须是上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中等马,下等马对下等马;其三,孙膑给田忌出的主意反过来被齐威王所采用,最后的结果也是齐威王胜,因为齐威王的马实力强。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2006年课改试验区毕业(升学)考试有一道关于“田忌赛马”的问题:题目田忌赛马是一个为人熟知的故事.传说战国时期,齐王与田忌各有上、中、下三匹马,同等级的马中,齐王的马比田忌的马强.有一天,齐王要与田忌赛马,双方约定:比赛三局,每局各出一匹,每匹马赛一次,赢得两局者为胜.看样子田忌似乎没有什么胜的希望,但是田忌的谋士了解到主人的上、中等马分别比齐王的中、下等马要强———(1)如果齐王将马按上中下的顺序出阵比赛,那么田忌的马如何出阵,田忌才能取胜?(2)如果齐王将马按上中下的顺序出阵,而田忌的马随机出阵比赛,田忌获胜的概…  相似文献   

9.
相传,齐国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回,他邀齐威王进行比赛,结果,连输三局,齐国军事家孙膑观看了这次赛马的全过程,他认定,如果再赛,田忌完全可以取胜,于是,他调整了田忌三匹马的出场顺序:先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再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最后,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结果,田忌三赛二胜,转败为胜。  相似文献   

10.
新编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一组阅读课文《田忌赛马》,选自《幼儿寓言百篇》.这篇课文讲的是古代齐国大将田忌和齐威王赛马的事.田忌喜欢赛马,有一次和齐威王比赛,他们各自把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赛的时候,上等的对上等,中等的对中等,下等的对下等,结果田忌失败了.后来,田忌在好朋友孙膑的帮助下,还用原来的马,只是调换了一下出场的顺序,结果反败为胜.学习这篇课文可引导学生理清课文顺序,划分段落和概括段落大意,进而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着重领会为什么孙膑只调换一下出场的顺序,就能反败为胜,从中启发学生的思维.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可分三个部分来理解.第一部分讲田忌和齐威王第一次赛马,田忌失败  相似文献   

11.
1.写一写你自己或者周围的人是怎么解决生活、学习中的难题的。2.想象第二次赛马后,田忌与孙膑又见面了……第六册笔下生花4(北师大版)三级年田忌赛马原文)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回他和齐威王约定,进行一次比赛。他们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赛的时候,上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中等马,下等马对下等马。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三场比赛下来,田忌都失败了。田忌觉得很扫兴,垂头丧气地准备离开马场。这时,田忌发现,他的好朋友孙膑也在人群里。孙膑招呼田忌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说:“从刚才的情形看,齐威王的马比…  相似文献   

12.
奥运马术     
小朋友们,你们听说过田忌赛马的故事吗?早在春秋时候,齐国有一个叫田忌的大将很喜欢赛马,有一次他和齐威王赛马,约定各自用上、中、下等马分别互相较量,可是田忌每个等级的马都比齐威王的马差多了,所以他输得很惨,垂头丧气的。这个时候他的好朋友孙膑想出了一条妙计,用田忌的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结果大家一定猜到了,三局两胜,田忌终于扭转了败局!这个脍炙人口的故事其实就是在描述着中国最早的马术比赛了!  相似文献   

13.
我们都知道"田忌赛马"的故事.由于齐王的上、中、下等马都分别比田忌的上、中、下等马强得多,所以田忌是屡战屡败.孙膑看到田忌的上、中等马分别比齐王的中、下等马强,于是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帮田忌赢了齐王.还是同样的马,只是变换了思考角度,改变了出场顺序,就取得了反败为胜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教学片段】 我在《田忌赛马》教学中,分析第二次赛马的情景,刚开始研究首场比赛,即田忌出下等马,齐威王出上等马时。马上就有一学生举起手来,说:“老师,我有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代有个田忌赛马的故事,说的是田忌与齐威王的马质量优劣都差不多,赛马时,田忌采纳了孙膑的建议,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结果以二比一取胜,这就是整体最优化组合的结果。又例如《西游记》中,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4人也是一个优化组合的整  相似文献   

16.
试一试     
《中学理科》2007,(7):26-26
田忌赛马是一个为人熟知的故事.传说战国时期,齐王与田忌各有上、中、下三匹马,同等级的马中,齐王的马比田忌的强.有一天齐王要与田忌赛马,双方约定:比赛三局,每局各出一马,每匹马赛一次,赢得两局者为胜.看样子田忌似乎没有什么胜算的希望,但是田忌的谋士了解到主人的上、中等马分别比齐王的中、下等马要强……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世界人们都在追求美好情操,讲求人性美,彼此互相尊重,而语文教材更应给孩子提供有利于他们形成健康人格的良好素材。但近期听过的语文课《田忌赛马》却引人深思。《田忌赛马》写齐国大将田忌与齐威王赛马,每人各选上、中、下三个等级的马参加比赛,比赛按上对上,中对中,下对下进行。由于田忌每个等级的马都不如齐威王的,所以,第一次比赛,田忌输了。这时,孙膑给田忌出主意,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再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结果第二次比赛,田忌胜两场输一场赢了齐威王。可想而知,由于第一…  相似文献   

18.
一、利用枚举法求概率 例1 田忌赛马是一个为人熟知的故事,传说战国时期,齐王与田忌各有上、中、下三匹马,同等级的马中,齐王的马比田忌的马强,有一天,齐王要与田忌赛马,双方约定:每局各出一匹马,每匹马赛一次,赢得两局者为胜,看样子田忌似乎没有胜的希望,但是田忌的谋士了解到主人的上,中等马分别比齐王的中,下等马要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教学片段】我在《田忌赛马》教学中,分析第二次赛马的情景,刚开始研究首场比赛,即田忌出下等马,齐威王出上等马时,马上就有一学生举起手来,说:"老师,我有问题。"没分析就产生了问题,看来课前预习有效果了。"那你说"我说,他头一歪、眉头一皱说:"当齐威王看到田忌的马比自己的马慢那么多时,他怎么会不怀  相似文献   

20.
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回他和齐威王约定,进行一次比赛。他们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赛的时候,上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中等马,下等马对下等马。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三场比赛下来,田忌都失败了。田忌觉得很扫兴,垂头丧气地准备离开马场。这时,田忌发现他的好朋友孙膑也在人群里。孙膑招呼田忌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说:“从刚才的情形看,齐威王的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呀……”孙膑还没有说完,田忌瞪了他一眼,说:“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孙膑说:“我不是挖苦你,你再同他赛一次,我有办法让你获胜。”田忌疑惑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