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杭州湾城市群热岛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强  周锁铨  向亮  荆大为  顾婷婷  石建红 《科技通报》2009,25(4):395-401,418
利用1970-2006年的常规气象站温度观测数据和Landsat-5 TM影像,选取杭州湾三个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站和乡村站,根据亮度温度计算模型反演三个研究区域的亮度温度,研究杭州湾地区城市热岛效应37年来时间演变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杭州湾地区城市热岛效应37年来显著增强.热岛强度以0.13℃/10年的速率加剧.热岛强度在2001年最强.分析三个地区1970-2006年的热岛强度时间演变,杭州地区最强、绍兴地区次之、宁波地区最弱;(2)杭州地区、绍兴地区、宁波地区热岛强度与人口的关系模型,显示相关系数分别为0.8695、0.8366、0.9287,表明城市热岛强度变化与城市人口变化呈线性正相关关系;(3)三个地区城市热岛强度的空间特征表明,绍兴地区的热岛强度明显强于其他两个地区,杭州地区次之,宁波地区最弱.  相似文献   

2.
滩涂资源是浙江省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及时掌握滩涂冲淤演变的动态对滩涂的开发利用有重要的意义,遥感是获取滩涂冲淤演变的重要手段。本文采用1981年MSS数据、1995、2009年TM和2013年高分1号卫星数据,结合潮位资料提取杭州湾南岸慈溪段的年平均高、低潮特征线,并进行GIS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981-2013年研究区大部分断面为淤长,且主要集中凸出岸段,而两边淤长速度减慢,有的呈侵蚀状态。平均高低潮特征线附近滩涂处于淤长状态,形状为凸型,各个断面的淤长速度各有不同,主要表现为中间凸起部分淤长速度最快,往两边次之。1981年至2013年慈溪段滩涂面积逐渐增长,呈现为淤积状态,1995年和2013年滩涂面积分别是1981年和2009年近一倍,引起滩涂冲淤演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输沙通道的变化,以及人类开发资源活动的加剧,研究表明遥感和潮位信息结合可以实现滩涂冲淤变化的连续分析。  相似文献   

3.
埕东断裂带西部沙河街组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埕东断裂带作为渤南洼陷生成的油气向埕东凸起运移的必由之路,成藏条件十分有利:近年来在该区沙河街组勘探均获得高产,展示了其巨大的勘探潜力本文以摸清储层展布规律为目的。针对沙河街组展开了沉积体系研究:在区域构造背景下.通过单井相分析和剖面相的建立,认为该区主要发育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两类沉积体系。在沙二段沉积时期受到大的沉积旋回的影响,零星发育部分滨浅湖滩坝砂沉积,分析了各沉积体系的平面展布特征,建立了该区的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4.
王龙庄油田是受断层控制的中、低渗断块构造油气藏,储层厚度横向变化快。本文综合地质、地震和测井资料,采用精细地震反演技术对该地区进行储层横向综合预测,分析了不同储层的平面变化特征,明确了沉积厚度大、物性好的砂岩储层分布区域,实际应用表明该预测结果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5.
川西中-北部开发区侏罗系及上覆地层存在多套盖层,既有区域性盖层,也发育局部性盖层。为了摸清开发区泥岩盖层展布规律,本文结合区域沉积、构造背景,借助单井岩性资料,通过点、线、面的有机结合,基于克里金插值法,开展岩性特征、横向跨度、沉积厚度系统分析,研究表明区域性盖层沉积厚度大,横向展布稳定,局部性盖层总体呈现出"西厚东薄、北厚南薄"的特征,自下而上具有一定的继承性。  相似文献   

6.
曲流河点坝是我国陆相湖盆最主要的油气储集砂体类型之一,点坝内部侧积层对油藏开发有重要影响,但缺乏对其物性的深入研究。本文以孤东油田馆陶组典型曲流河沉积为例,通过密闭取心井分析,发现研究区发育两种侧积层类型,分别为泥岩侧积层和泥质粉砂-粉砂质泥岩互层型侧积层;粒度和物性测试数据显示,点坝内部侧积层具有一定的渗透性,其渗透率与粒度中值成正相关关系;在单一点坝内,自下而上,侧积层的粒度变细,渗透性变差,显示出了粒度和物性的韵律性。本文建立了研究区点坝侧积层物性特征及变化的新认识,对油藏精细开发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埕古16块沙一段地层位于埕东凸起西斜坡,储层组要是水下扇和生物滩坝的交互沉积,沉积环境和沉积类型比较复杂。在录井资料、测井曲线及反射地震剖面的详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沉积特征,本文对沉积过程和沉积构成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对水下扇、滩坝、湖泊相等沉积体系进行了较系统的论述,描述储层展布特征,为后期勘探开发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耕地多功能的区域收敛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耕地多功能协调发展对国家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构建耕地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利用σβ收敛法检验了中国及其东、中、西、东北四大区域2000—2015年耕地的基本生活保障、农业经济贡献和生态安全维持等三大功能的收敛性,阐明其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政策建议。结果表明:①中国及东、中、西、东北四大区域耕地多功能的空间异质性及波动特征显著。全国及各区域耕地三大功能均不存在σ收敛特征,各省份之间的耕地多功能水平差距有一定扩大趋势;②除东部地区耕地的农业经济贡献功能外,全国及东、中、西、东北地区的耕地多功能均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特征,表明在假设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各区域耕地多功能基本具有趋同发展态势。③在加入森林覆盖率、土地利用强度、道路密度等控制变量后,中国及各区域耕地多功能基本呈现出显著的条件β收敛特征,表明生态状况、人类干扰程度以及区域综合发展等因素可共同驱动不同区域耕地多功能收敛于各自的发展稳态。④不同控制变量对不同区域的耕地多功能收敛性具有不同影响效用,须依据不同区域的现实情况,开展针对性调控。本文依据研究结论和实际发展情况,分别提出了全国及东、中、西、东北四大区域的耕地有效利用和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研究成果可为耕地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协调健康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
张立军 《今日科苑》2013,(12):123-123
本文分析了黄河口至小清河口海域的水文特征,详细解析了海域冲淤变化情况,对于该海域及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区核心区域的规划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伽师近场地震资料处理--三维速度成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三维速度结构和震源位置的联合反演方法,处理了伽师近场地震资料,得到强震区 2 0km以上深度的速度图像.结果表明:震区地壳内 8km以上速度结构横向非均匀性较强,反映了该区厚达数公里的沉积盖层介质特征;1 2~ 1 8km深度速度成像存在北东和北西的低速异常带,它们相交于极震区下方,反映了区域发震构造特征;沿极震区的东西和南北正交方向以及强震群分布的两侧,地壳结构均有明显差异,这是强震群孕育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与分形理论的天山北坡城乡空间演变综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遥感和GIS并结合分形理论研究区域城乡空间形态演变,揭示其变化规律,还是一项较为前沿的研究领域。本文集成GIS和分形研究等方法对天山北坡进行了区域和流域两个层面的城乡空间演变研究,初步探究了天山北坡城乡用地扩展方式的时空演变规律,对区域城乡发展的空间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结果表明该区域城乡空间形态具有较好的分形特征,城市形态分维数由1.238减小为1.234;城镇聚落具有较乡村聚落更为明显的分形特征,分维数依次为市县(1.549)、乡镇(1.236)、村(1.213);城镇用地较农村居民点用地扩展迅速,城镇用地变化指数(0.47)大于农村居民点用地(0.16),城镇用地扩展以外延型为主,城镇化发展较快;城乡用地变化和分形特征均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和干旱区绿洲型特征;区域研究和流域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黑水庵铁矿床成矿地质特征的研究,认为矿床成因属沉积变质型铁矿,并对区内的找矿标志进行了总结。以往勘查成果显示,区内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3.
神秘的南极     
南极是人类发现最晚的一块大陆,对其原始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开展科学研究,对于认识地球的演变历史和预测人类的未来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介绍了南极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海冰变化特征、南极的区域地质特征及南极丰富的自然资源。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南极,了解南极,从而研究南极,以致未来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南极资源。  相似文献   

14.
“泥质海岸现代地质作用(沉积、剥蚀与岸线变迁)及精细测年研究”为国土资源大调查计划的地质科研项目,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完成,负责人为王宏研究员。该项目通过对不同时期地形图、航空照片和卫星遥感影像的对比研究,查明了近一百三十年以来渤海湾西岸海岸线进退变化与潮问带坡度、宽度变化的幅度及原因,以及海岸带现代地形及微地貌变化;通过^210Pb和^137Cs短半衰期同位素示踪,对现代海岸带泥质沉积物进行精细测年,初步查明了渤海湾西岸近一百五十年以来海岸带现代沉积速率;进而结合另3个控制要素(地表高程、下沉速率和海面上升速率),预测了以2050年为时限的渤海湾西岸海平面相对变化趋势,提出了该岸段的可持续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内蒙古东乌旗区域的地质背景,指出了该区域化探异常特征,分析了该区域矿区、矿(化)体地质特征,并对该区域的找矿潜力进行了分析预测.  相似文献   

16.
本工程处于长江口区域,地基表层为淤泥质土层,强度低。当促淤堤施工时,改变了地基土的应力状态和滩面水流的流场条件。因此,采取动态监测施工措施在工程施工期间及时掌握促淤堤沿线滩面变化、地基沉降以及水位、流速、流向情况,以保证工程在施工期、运行期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
“扬子古大陆新元古代扬子东南缘中段裂谷盆地形成演化与资源效应”项目为“华南扬子古大陆演化及其资源效应”子项目之一,是中国地质调查局2011年下达的基础科研项目。项目于2011年启动,历时3年,系统收集分析了扬子陆块东南缘江南造山带中段新元古代区域地质矿产资料和第二代区域地质志资料以及涉及该区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采用岩石地层、事件地层、年代地层、旋回与层序地层和沉积相分析方法,重点分析新元古代早中期沉积充填序列、岩相古地理特征,重新修订了该区域新元古代“南华系”区域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岩相古地理系列图件,并利用地球化学资料分析探讨了盆地形成演化的大地构造环境,综合分析了陆缘裂谷盆地形成的动力学机制,建立了盆地演化模式,总结了盆地演化与矿产资源效应。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中国31个区域为样本,基于区域间合作申请发明专利数据,以核心政策节点分三个时段考察了1985-2015年中国跨区域研发合作模式的演变,研究发现中国跨区域研发合作模式演变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并与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演进息息相关。本文进一步从邻近性视角分时段考察了影响中国跨区域研发合作模式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地理邻近的作用效果存在模式差异与阶段差异,且整体作用效果在减弱;技术邻近的作用效果具有阶段差异,其中跨区域企业与学研合作的最优技术邻近水平最高;基于既有合作关系紧密度表征的关系邻近作用效果均正向显著,其对跨区域企业与学研合作影响程度最高,而基于之前曾有过合作表征的关系邻近作用效果存在模式差异与阶段差异;制度邻近的作用效果均正向显著,且对跨区域企业间合作影响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19.
受海陆交互作用影响,黄河三角洲海岸经常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及时掌握黄河三角洲海岸冲淤演变,不仅可以深化对黄河三角洲演化规律的认识,同时也为黄河下游水沙调控以及河口大保护战略实施提供科技支撑。本文选取1976—2018年的Landsat长时间序列卫星影像,在海岸线遥感提取,确定陆域面积的基础上,对黄河三角洲整体、北部岸段以及河口岸段分别进行了冲淤演变研究;在分析入海水沙年际及年内变化的基础上,探讨了调水调沙前后,河口冲淤演变与水沙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43年来,三角洲陆地面积呈波动性起伏,总体以淤积为主;河口在1996年以前面积增长显著,多年平均造陆面积约17 km 2/a,之后造陆过程逐渐减缓。②调水调沙后,年输沙量下降速率从0.31亿t/a锐减到0.07亿t/a,最大输沙量减少了79.7%,汛期输沙量减少了74.8%。③随着入海沙量不断减少,水沙过程虽仍直接影响着河口现行流路的造陆过程,但海洋动力作用制约不断提高,河口累积造陆面积与输沙量的相关性由1976—1993年的0.93降低至2002年之后的0.39。总体上,调水调沙工程虽维持了三角洲造陆面积的稳步增长,但长远来看,并不能改变未来三角洲陆域面积趋于减少的事实。  相似文献   

20.
深圳市1978年至2005年海岸线的动态演变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海岸带是目前科学研究的热点区域,海岸线动态演变是其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本文以快速城市化地区深圳市为研究区域,以1978年、1986年、1995年、1999年和2005年等5期Landsat MSS/TM/ETM+影像为数据源,利用阈值结合NDVI指数法提取各期海岸线,系统分析海岸线时空动态演变特征,并初步探讨其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基于该方法的各类型海岸线遥感影像提取精度较高,精度均在70%以上;②研究时段内,深圳海岸线长度呈现先增长后缩短的变化趋势,并且西海岸岸线变化相比东海岸更为显著;③人为造陆是海岸线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其作用方式包括滩涂围垦和填海造地;④地貌环境由海拔、坡度以及岩性等地貌因子共同作用形成的地形条件和海岸物质组成,通过制约人类活动强度和方式,影响海岸线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