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教师批改学生作业,一般要运用批改符号对作业的情况作出评价.学生则通过教师的批改符号,获得自己数学知识是否理解掌握的反馈信息.因此,教师在批改作业时,不能简单地运用“√”、“×”符号  相似文献   

2.
在数学作业的批改中,传统的批改符号是:正确的用“√”,错误的用“×”。这种“×”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其含义是模糊的,没有明确地指出错误所在,致使学生在补标改错中思维的难度增大,不能有效地达  相似文献   

3.
作业批改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育的延续和补充。有人将作业批改称为“无声的教学”。但到目前为止,我国绝大多数的教师在批改作业时仍袭用陈旧的传统批改方法,即在题中打“√”或“×”的方式。但对于数学这类作业量大的学科来说,教师不可能把每一个学生的借题都一一订正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如果用传统的批改方法来批改这类作业,作业批改下来的结果就让部分学生仅仅知道自己所做的每一道题的“对”与“错”,造成了部分学生对批改下来的错题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另一方面,这种传统的打“√”或打“×”的作业批改方法,对于少数学生来说,作业批改发下来以后,只是看看分数,数数“√”和“×”的多少,就把作业本装进书包了事,使这种作业批改方法只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数学教师批改作业的工作任务繁重。因而作业的批改往往就变成了打“√”和打“×”的机械劳动,批改只看结果,一目十行。学生不能从教师作业批改中得到应有的启迪和帮助,单调的批改符号使作业变成了任务。有的学生由于害怕无休止的订正,干脆  相似文献   

5.
课堂上的教学语言是有声的,而课后的作业批改却是无声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作业上的批改,尤其是数学作业.一般情况下,批改数学作业使用的传统符号是“√”或“×”,这两种符号只是对学生做题结果的正确与否作出了判断,  相似文献   

6.
不同教师对学生作业批改的符号运用不尽相同,发现学生作业中的错误,有的教师在学生作业本上打“×”,而有的打“\”。乍一看,似乎打“×”比较规范、传统。细思量,我认为打“\”更近人意。我观察了两个班级学生对这两种批改符号的不同反应。甲班学生的作业错后,教师使用“\”,乙班学生的作业错后,教师使用了“×”。结果,我发现甲班的学生看到错题后,会立  相似文献   

7.
数学作业批改中使用的传统符号是“×”、“√”,但这两种符号往往只对做题结果的正确与否作出判断,而且由于一些中、差生作业中有较多的“×”会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创设良好的纠错环境。《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因此我们除了可以灵活运用“×”、“√”外,还可以引进语文老师作文批改中的一些符号或自己创造出一些批改符号,让批改符号既体现对学生做题是否正确的判断,同时也能向学生提供一些帮助信…  相似文献   

8.
太史弓 《师道》2004,(2):15-15
“√”与“×”,可说是最常见、应用最广泛的符号。学生时代是抬头不见低头见,几乎是天天见,作业上、考卷上少不了“√”“×”;进入社会,要填各种表格,应付各种调查,还是少不了打“√”与“×”;随着政治文明的进步,民主选举、民主测评多了,更是少不了打“√”与“×”。对此人们已习以为常。很少有人注意到,“×”虽是一种符号,代表着“错”,代表着“否”,但在观感上实在并不赏心悦目。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师评阅作文,往往要打点“眉批”、“总批”等,数学教师批改作业,除了判上“√”或“×”之外,却少见有加批语的。笔者曾任我校“学生作业展评”评委,见一数学教师能在批改学生作业时因人而异地加点批语,对此深表赞赏。下面就是这位数学教师对甲、乙两名学生同一次作业中的某题的批阅情况。  相似文献   

10.
数学作业批改中使用的传统符号是“√”“×”,这两种符号只是对学生做题结果的正确与否作出了判断,对学生的作业评判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学生的解题思路、方法、过程、能力等方面并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来。此外,一些中、差学生因为作业中有较多的“×”而大大挫伤了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以及创造良好的改错环境。《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由此,我认为在数学的作业批改中,除了灵活地运用固有的批改符号以外,可以引进语文作文批改…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教学作业批改形式都是对学生的作业做出权威性的判断,用红笔打上“√”或“×”。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使师生间缺乏情感的交流,老师和学生容易形成对立,老师几乎成了判断正确与否的机器,老师的绝对威望让学生感到惧怕,尤其是那些经常迟交、订正作业的同学。而在批改中加以朋友式的评价,或鼓励学生对老师做  相似文献   

12.
当了半辈子教师,为学生批改了无数次的作业,那鲜红的批改符号不知打了多少个。然而最近的一次偶遇却不得不让我对沿用已久的作业批改符号重新审视。那是一堂数学课,我坐在讲桌旁对学生的练习题进行面批。早做完题的同学一个个争先恐后地跑向讲台,得到“√”的同学一脸的灿烂。然而,平时寡言少语的刘兰兰却一连三次得了“×”,特别是最后一次的改错,她仍然把小数点点错。我生气地在她的演草上打了个特大的“×”,可能由于用力过猛竟连作业纸也划透了。兰兰愣愣地瞅着作业本,眼泪像断线的珠子,托着作业本的双手也在抖动……我马上觉…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明确指出:“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在阶段目标中,各学段都对写字提出了具体要求。可见,新一轮课程改革非常重视写字教育。学生能写一手好字,除了加强写字教学、坚持天天练之外,还应对学生的写字作业评定方式加以改进。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笔者总结出“符号+等级+评语”的评定方式。一、符号目前,大多数教师批改写字作业习惯于一页打个大“√”,发现个别错字打个“×”。笔者认为,这两种符号不适合批改写字作业。因为写字作业的目的不仅在于把字写对,而且还要把字写好。然而,简单的一个大“√”,…  相似文献   

14.
一直以来,给学生写评语常见于班主任和语文老师,数学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往往只给学生打上“√”或“×”等明显的能让学生感觉出对错的符号就行了。但我在近几年教学工作中,体会到数学教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如果能在留意学生解题的正误同时,注意发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闪光点,  相似文献   

15.
学生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是教学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传统的批改作业的符号一般是:√、(?)和×三种,实际上,除第一种外,后边两种符号都无明确的结论,学生拿到被批改的作业本后,得不到所需要的信息,想要更正也无从着手。作为弥补,大部分老师在使用上述符号的同时,另加批语,但在实际批改中,费时太  相似文献   

16.
批改数学作业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它是教师迅速了解自己教学的效果,改进教学方法的一面“镜子”,也是发现优秀学生的依据。在创新课堂教学的今天,作业批改同样需要改革、创新。传统的作业批改往往是:布置大量作业由老师一人逐本批改,如有错打“×”令其订正。学生订正作业往往会一错再错,若让其再订正,就会产生厌烦情绪,干脆抄袭别人作业应付了事,结果使作业失去意义。由此引发了我的思考:问题虽然出在学生身上,但责任在教师,说明传统的“×”、“√”批改方法缺乏指导性。因此,为了提高学生作业的兴趣,在作业批改方法上我做了初步尝试。大致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17.
作业的批改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批改作业中见对打“√”,见错打“×”,再根据对错比例评分,这对教学工作是十分不利的。教师要认真从学生独立作业中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在订正错误的过程中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同时教师也可以从中探索教学规律,切实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近年来,我们在作业的批改中作了如下的尝试: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作业批改法包括所谓“略批”和“详批”。“略批”是指在学生的解答上划“√”(正确的)或“×”(错误的);“详批”是指在“略批”的基础之上,再用一定的标记把错误处标出来,以便于学生订正。无论是“略批”还是“详批”,归根到底,没有对错误的原因作出分析和评价,学生见到批改后的作业,往往  相似文献   

19.
在贵刊2002年第6期刊发的《作业批改中的“、”和“×”》一文中,尹老师提出将作业批改中的“×”改成“、”,从而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纠错机会和独立思考的空间,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对此观点我颇有同感,在此我还想提出在数学作业批改中除了可以将“×”改成“、”外,是否可以灵活地运用“×”、“”,是否可以引进语文教师作文批改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对学生文章很注意加添批语,基本上能做到页页见红、篇篇有批。而我们的数学老师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一般只是打“√”号、“×”号,有时加上“重做”、“订正”等字样,而不习惯或不喜欢在作业本上加添其它批语。其实,如果我们能针对学生作业本上出现的问题,恰当加添一些思考性、点拨性或激励性的批语,其收效将是不可估量的。我是搞教研工作的,到了学校便要经常抽一部分学生的作业看看,在此过程中,我很高兴地发现了些很善于用批语的老师,他们用批语指导、启迪、激励学生探索,使学生不断前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举几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