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日常的班级教学过程中,我们时常会发现这样的场面:在有的课堂上,教学气氛十分活跃,老师讲得精神抖擞,同学听得津津有味,不时有同学提出有独创性的问题,而其他同学则争相回答,并伴着阵阵掌声和笑声;而在有的课堂上,全班“鸦雀无声”,只有老师无精打采,苍白无力地讲解,同学们面带倦容,似懂非懂地点着头,甚或有的同学还做着与本堂课无关的其它事情,教学效率相当低。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反差呢?原因故然是多方面的,但课堂中教学环境的不同却是其中一个主要的影响因素。这种因素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2.
进入五、六年级,不少学生在课堂上几乎是“噤若寒蝉”。于是,课堂上几乎只有教师的“独白”。造成学生沉默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存在心理障碍是主要的原因。“沉默者”课堂沉默有四种类型:有的学生会回答问题,甚至理解较深刻,但羞于回答;有的同学没有求知欲望,懒得回答;有的同学信心不足,担心答错了别人笑话,不敢回答;有的因为某种原因与老师存在敌对的心理,故意不答。  相似文献   

3.
《小读者》2009,(1)
课堂上.遇到需要讨论的问题时.常常听到有的同学说:"我不会说":课下师生相互谈心时.有的同学总是结结巴巴:作文本上.也有好多同学写出的文章句不通、意不顺……这些都是"不会说话"的现象。"不  相似文献   

4.
在课堂上,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天真活泼的儿童,教师课前再周到地筹划也难以预料课堂上将会出现的各种情况。有的学生常常会提出一些教师事先难以预料的问题,弄得教师“措手不及”。这时,教师便需要运用教学机智,随机应变。譬如,我在教《人桥》(六年制小学课本第五册)这篇课文时,当讲到:“我军快追上敌人了却被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时,有位叫李金成的同学突然举手发问:“敌人又是怎么过得了河的?”这样的问题我在备课时确实没有想过。这位同学提出这一问题后,其他同学也都露出了疑惑不解的神情,等待老师回答。我听了这位学生的质疑后即说:“刚才李金成同学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趣,大家都来猜想一下,敌人可能是怎么过河的?”这时课堂上活跃起来了,有的同学说:“敌人可能是  相似文献   

5.
蒋俊 《考试周刊》2014,(64):54-55
<正>【案例背景】在我们在课堂上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境:有的学生高高地举起自己的小手,眼睛盯着老师,嘴巴不停地喊:"老师,我还想说……"而我们或为了赶时间或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而忽视了某些同学的发言请求,课堂教学是按部就班地进行了,而那个想发言的孩子却很不开心,显得十分沮丧,甚至对课堂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当学生有表达的需求时,我们给予他们畅所欲言的机会,也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相似文献   

6.
课堂上,面对学生的揭丑,你会怎么做?一次,在徐老师的一堂公开课上,有一位学生就给老师出了难题。上课了,徐老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描述自己的特点,这下教室可热闹了,有的说徐老师身材魁梧,有的说徐老师双眼炯炯有神,有的说徐老师和蔼可亲……总之溢美之词越来越多。不料,一个很沉稳的男生说:“徐老师是个秃子。”一言既出,本来欢快的课堂立即冷寂,空气好像凝结了一般。哎,这个要命的小鬼,这可是有数十位老师观摩的公开课呀。这尴尬的场面叫人如何处理?只见徐老师非常平静,面带微笑地说,这个同学很善于观察,发现了自己身上的这块“不毛…  相似文献   

7.
要解题,第一道关口就是审题。审题是解题的入口,是对问题的最初感知和初步定向。同学们大都有这个体会:一个题目本来并不难,可就是解不出来或解错了,仔细一查,原来有的是题目的某些条件被忽略了,有的是把题目的已知条件看错了。还经常听到不少同学有这种反映:平时几个同学的学习情况差不多,可是一到中考,有的同学就考得很好,有的就比较差。也有的同学反映:有些数学题在考场上不会做,一出考场就会解了。如此等等。这都是什么原因  相似文献   

8.
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基本上是围绕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来进行的。但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在听、读、写三个方面的教学做的比较到位,而在对学生“说”的能力培养上所做的还有所欠缺。课堂上有时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学生交流发言时,有的同学声音很小,让人听不清楚;有的同学语句不流畅,甚至表意也不明确;有的就不愿在课堂上表达和交流,觉得自己的表达水平不好,怕出丑。《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表达与交流能力。”针对这种情况,在语文教学中,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培养:一、创设氛围,要让学生敢于表达与…  相似文献   

9.
过去,我担任班主任工作时,常常碰到这样的情况:“有的男同学为了显示‘男子汉“的力量,到处乱打抱不平;有的同学在回答问题时,不等老师说完就插话、接嘴、甚至故意答非所问,哗众取宠。有的在静静的课堂里大叫一声,引得轰堂大笑。如此等等,真使人伤透脑筋,对这种现象,我只得把这些好表现的同学斥之为“战翎子”,严加批评,结果适得其反。课堂上,他们以沉默表示反  相似文献   

10.
正在众多初中老师中,要评一个我最喜欢的,那应该是我的语文老师——曾老师了。幽默,是曾老师让我们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的杀手锏。记得有一次,他批评我们:"你们这些人呀,有时候真应该去医院检查下脑子!"话音刚落,一位爱插嘴的同学马上接着说:"去湘雅。"语文老师不好直接批评他,于是说:"想必这位同学也是经常去的吧。"霎时有的同学仰天大笑,有的捂嘴偷笑,有的笑红了脸,有的笑弯了腰……整个课堂,成了一幅"群魔百笑图"。  相似文献   

11.
当老师的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你正在课堂上全神贯注地讲授时,忽然有的同学会“旁逸斜出”地提个问题。其结果:教学计划中断,课堂秩序被扰乱,甚至有时叫老师下不了台。语文知识涉及面广,因此语文教学更  相似文献   

12.
孙巧玲 《辅导员》2014,(13):44-45
在阅读中,能够将文章的主要内容经过自己的加工说出来,这是阅读的最基本要求。在课堂上,老师让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有的同学往往会说出“长篇大论”,其实总结主要内容是有技巧可循的,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3.
课堂上,遇到需要讨论的问题时,常常听到有的同学说:“我不会说”;课下师生相互谈心时,有的同学总是结结巴巴地不知道咋说;作文本上,也有好多同学写出的文章句不通、意不顺……这些都是“不会说话”的现象“。不会说话”,严重影响着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思想情感交流与人际交往,  相似文献   

14.
物理这门课程初二才刚刚开始,有的同学已经开始遇到了很大的困难,通过每次的家庭作业和每周的"周周清"反馈来看,有部分同学已经开始有放弃这门学科的迹象,学习上似乎遇到不小的阻力。每当我在课堂上精心设计一个教学环节或者物理小实验满怀期待同学们的配合时,都会大失所望。对于农村中学的物理老师来说,尽管实验室的器材比较简陋,但是只要课程需要我都会准备些物理小实验。尽管如此我的物理课还是面临着不小的困难,有同学去实验室时情绪高涨,但是班上的演示实验就会显得无趣很多。有的学生课堂上跟不上也会出现上课睡觉的习惯。  相似文献   

15.
我们在教学中,大多要求学生作笔记。很多同学也有这一良好的习惯。但有的同学仅是将老师讲的、黑板上写的、画的,都详细地抄下来,把课堂笔记变成了课堂记录,结果弄得课堂上很紧张,也影响听课。那么究竟怎样做笔记呢?本文就几个方面谈谈老师对学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问题的提出】某天,数学课堂。我们进行到"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这一节课,在概念引入的环节让同学们互相讨论,在他们讨论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不少同学没有很好的参与。有的小组8个人,就两位同学在热烈的讨论,其他同学各忙各的,有的同学坐着埋头看课本,没有参与其中;有几个同学还无所事事,甚至还在搞小动作之后我又留心的观察了几节课,并跟其他学科老师交流,发现这种情况在所有学科几乎是普遍存在的,都说在讨论的时候会有同学们的参与度不够,成绩好的同学讨论的不亦乐乎,成绩差的  相似文献   

17.
在一个班级里,每个同学的性格都有着显著的差异,有的活泼开朗,有的内向、安静。经常也会有个别内向的同学喜欢独来独往,不适应群体生活,害怕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并因此而产生恐惧和社交障碍,这就是医学上所说的社交恐惧症。本期的“青春期课堂”已经从多个角度透视了青春期人际  相似文献   

18.
读了文章标题,有的同学能咂摸出其大概的含义,有的同学可能会一头雾水。问题就出在山寨这个词上。《现代汉语词典》中山寨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在山林中设有防守的栅栏的地方;二是指有  相似文献   

19.
张霞 《安徽教育》2013,(3):28-28
<正>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应该从低年级抓起。可是,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会发现这样一些现象:不少读得不错的同学在课堂上不愿举手读书;有的同学在众人面前读书时胆小害羞,无论教师怎么启发、鼓励,就是放不开;还有的同学读书时东张西望,有口无心……从这些现象,我们不难感觉出:学生对朗读缺乏兴趣。如何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应该成为我们语文教师要解决  相似文献   

20.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些现象:有的同学一到写作文就抓耳挠腮无从下笔;有的同学等老师一出题目就赶紧翻出作文选,这些现象无不让人为中学生写作状况的窘迫而担忧.笔者就语文教学的实践,做以下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