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理效应”是指由于社会心理现象或心理规律的作用,使入在社会认知过程中,对人或事所持有的一些特殊的反应效果。教师若能够充分发挥各种心理效应在教育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教育教学工作就会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2.
所谓心理效应,是指由于社会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作用,使人在社会认识过程中,对人或事所有的一些特殊的反映效果。如果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一些心理效应,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心理效应是指由于社会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作用,使人在社会认识过程中,对人或事所持有的一些特殊反应。而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就是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如果我们能巧妙的运用一些心理效应,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就会对我们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浅谈心理效应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效应是指由于社会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作用,使人在社会认识过程中,对人或事所持有的一些特殊反应。本主要探讨了六种心理效应,即首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效应、习得性失助效应、超限效应、鲇鱼效应以及它们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心理效应是指由于社会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作用,使人在社会认识过程中,对人或事所持有的一些特殊反应。本文主要探讨了五种心理效应,即圆桌效应、南风效应、食盐效应、巴奴姆效应、贝尔纳效应以及它们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心理效应是指由于社会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作用,使人在社会认识过程中,对人或事所持有的一些特殊反应.本文主要探讨了六种心理效应,即首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效应、习得性失助效应、超限效应、鲇鱼效应以及它们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新"随"心"动——浅谈心理效应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效应是指由于社会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作用,使人在社会认识过程中,对人或事所持有的一些特殊反应.本文主要探讨了五种心理效应,即圆桌效应、南风效应、食盐效应、巴奴姆效应、贝尔纳效应以及它们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8.
心理效应是指由于社会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作用,使人在社会认识过程中,对人或事所持有的一些特殊反应效果。心理效应在教育教学管理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做为班主任,如果能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利用其积极作用,避免消极作用,就能够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增强教育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心理效应指由于社会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作用,使人在社会认识过程中,对人或事所产生的一些特殊的反应效果。教学中的心理效应一般指师生相  相似文献   

10.
班级管理巧用心理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建伟 《班主任》2007,(3):15-16
心理效应是指由于社会心理规律的作用,使人在认识过程中,对人或事所持有的一些特殊的反映效果。心理效应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应认真学习和研究心理效应,发挥心理效应的积极作用,提高班级管理的实效。  相似文献   

11.
廖金兰 《教师》2013,(5):52-52
心理效应是指人在社会认识过程中,在社会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作用下,对人或事物所持有的一些特殊的反应效果。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心理效应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心理效应的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影响,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2.
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在此意义上,班级也就是学生们的社区,社会心理效应同样在起作用,作为社区首席管理者的班主任,掌握相关的社会心理效应知识,对于优化班级管理是大有裨益的。本文无意于社会心理效应的学理探讨,而旨在从班级管理的角度来诠释一些社会心理效应,希望能给从事班主任工作的同事们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3.
如何激活思想政治课,是笔者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中一直探求的问题,多年的教学经验得知正确发挥心理效应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所渭心理效应是指由于社会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作用,使人在社会认识过程中对人或对事所持有的一些特殊的反应效果.心理效应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课的教师如果认真学习和研究一些心理效应,就能充分发挥各种心理效应的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影响,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心理效应是指由于社会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作用,使人在社会认识过程中,对人或事所持有的一些特殊的反应效果.心理效应在教育活动中有着重要作用,作为班主任老师,在班级管理中要运用好心理效应,发挥各种心理效应的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影响,以提高班级管理实效.  相似文献   

15.
康钊 《教学与管理》2006,(11):58-59
众所周知,心理效应是指由于社会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作用,使人在社会认识过程中,对人或对事所持有的一种特殊的反应效果.登门效应作为心理效应之一,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心理效应是社会生活当中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是由于人或事物的行为或作用,引起他人或事物产生相应变化的因果反应或连锁反应。它对心理教育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影响,如果能够巧妙运用,就能够优化心理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对学生心理特别关注,心理效应的积极作用对学生的健康成长特别重要,“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期待效应”,教育过程、教学活动都需要“期待效应”,因此,我们平时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多注意运用它,定会使教学工作取得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所谓心理效应,是指由于社会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作用,使人在社会认识过程中,对人或事所有的一些特殊的反映效果。如果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一些心理效应,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心理效应是指由于社会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作用。使人在社会认识过程中,对人或事所持有的一些特殊的反应效果。心理效应对课堂教学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关键是如何趋利避害、灵活恰当地运用。  相似文献   

20.
心理效应是指由于社会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作用,使人在社会认识过程中,对人或事物持有的一些特殊的反应效果。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若能正确认识心理效应,并恰当利用,它们可以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此结合班主任工作谈谈心理效应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