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新人才的最基本的素质。只有学生心理权益得到了尊重和维护,才能促进学生人格发展和心理健康,素质教育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才能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2.
陈清 《广西教育》2007,(11A):16-17
在小学生各种素质的培养过程中,心理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如果缺少了心理素质的培养,那么其他各种素质的发展将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3.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新人才的最基本的素质。只有学生心理权益得到了尊重和维护,才能促进学生人格发展和心理健康,素质教育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才能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4.
心理素质是人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特点,它是心理发展水平的总和,是人的综合素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求知与成才,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精华,只有通过个体心理机制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到人格特质中,学生才能由幼稚走向成熟。素质教育的开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必须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健康心理。  相似文献   

5.
现代心理科学认为:学生的求知、发展和成才,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与心理发展过程。从学生求知发展的整体目标和体系来看,学生的品德、文化、身体、审美、劳动、心理乃至创新等方面的素质是相互影  相似文献   

6.
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其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理的自主构建相互作用的社会活动过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现代教育理论研究表明,心理素质在学生的多方面素质中居于核心地位,并对 其他素质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据此,文章作者认为:健全的心理素质应是个 体接受教育的心理基础,并得出心理素质既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又是其归宿的 结论。主张学校施教应突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相似文献   

8.
心理教育与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在实际工作中相辅相成,诛途同归。心理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素质不仅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其他素质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和其他学科教师都要重视学生心理教育,为人师表,规范言行,努力培养造就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9.
陈继承 《教育艺术》2005,(11):22-23
人的心理素质是素质结构的核心,是全面素质发展的心理内在机制。我们在《教育软环境与素质教育关系》课题研究过程中发现,当前学生面临学习、升学的巨大压力,家庭教育中对独生子女溺爱放任的教育环境,以及社会上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带来的负面冲击对中学生心理素质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使学生的心理发展健全、心身健康,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以及就业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使他们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职业学校学生优良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必须依赖于心理素质的发展水平,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依靠教育和训练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1.
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使受教育者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上和谐发展,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形成健全的个性特征。但长期以来的教学实践证明,许多家长、学校对学生的身体健康比较重视,却忽略了心理健康的教育和引导。所谓的健康是指:“不仅没躯体的残缺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从学生心理实际出发,运用有关心理科学与教育科学的基本原理,通过多种途径、方法与手段,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各个方面进行积极的教育与辅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2.
观点     
《福建教育》2007,(5):4-4
【应该引入教师心理测评和辅导机制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在一些中小学,少部分教师或对学生采取冷淡、蔑视态度,或故意贬低学生,或用“语言暴力”伤害学生。教师的这种“心罚”与体罚相比,危害性更大,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秘书长张皎认为,这与教师心理不适应和素质修养不足有关,应该尽快引入教师心理素质测评和心理辅导机制,提高教师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3.
心理素质是素质结构的核心因素,是人的素质的灵魂,是全面发展的心理内在机制和动力。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是贯彻全面发展教育方针、提高受教育者全面素质的需要,因此,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是贯穿中小学素质教育的一根主线。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呢?一是把心理素质教育融进学校的德育工作中。学校可开设心理咨询、心理门诊,举办心理知识讲座,但关键在于把心理素质教育融进学校的德育工作之中。校长、教师应深刻认识心理素质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一方面,心理素质教育要有相应的目标、内容、手段;另一方面,要与德智体美劳结合,相…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教育理论研究表明,心理素质在学生的多方面素质中居于核心地位,并对其他素质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据此,文章作者认为:健全的心理素质应是个体接受教育的心理基础,并得出心理素质既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又是其归宿的结论.主张学校施教应突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相似文献   

15.
创新素质的培养和开发是当今教育的根本任务。儿童创新素质的培养涉及很多方面,学校教育是培养儿童创新素质的基本途径,而课堂教学是主渠道。和谐、民主、自由、安全的课堂教学,有利于儿童创新素质的培养和发展。调查结果表明:传统的教育观、学生观仍束缚着教师的头脑。在教学中,教师处理问题的方式越来越消极,过分强调教师权威,师生互动过于集中,使学生的心理自由、心理安全感在下降,严重阻碍了学生创造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周柳梅 《广东教育》2011,(12):37-38
一、学生心理社团的内涵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阶段的重点在于积极的早期预防和充分发挥学生的心理潜能,开展主动积极的、塑造型的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7.
师范生心理教育能力培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求实施心理教育,而实施心理教育的前提是教师应具备心理教育能力。师范院校是培养中小学教师的摇篮。揭示心理教育能力的内涵与结构,探讨心理教育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阶段,以及师范生心理教育能力培养的途径,是当前中小学实施心理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高考不仅是学生所学知识的考查,而且是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考试。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考查学生的心理素质,因此高三班主任做好学生心理辅导,使学生有健康良好的心理进入紧张的高考复习,以及有良好的心理应考,是取得高考好成绩必不可少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李洪超 《考试周刊》2012,(85):117-118
在武术课程中开展心理拓展训练不受场地、器材等条件的限制,学习方式灵活多变.项目设计内容丰富。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学生安全较有保障。更为重要的是拓展训练进入校园有利于推动传统武术教授方式的转变.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素质与创新素质。通过对武术课程增加心理拓展训练的研究.广大的训练者及教师们可以寻求更多的心理拓展训练方式.让武术教学与训练的方式更加多样化.培养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推动武术继续向前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做人,而心理索质就是现代人的一项重要素质。人的心理素质是一定心理结构对外界信息加工、处理、综合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成功因素中,心理素质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心理素质好的。具有利用环境、适应环境的调节能力和改造环境的坚强意志.而心理素质较低的人,则可能由于心理素质差或情绪失控而与机遇擦肩而过,失去进取和成功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