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语文阅读欣赏教学,不是“阅读”与“欣赏”的简单相加,而是通过阅读欣赏,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开阔视野,使之善知、陶情、敏行、崇德,提高审美鉴赏能力。那么阅读与欣赏是什么关系呢?阅读是基础,欣赏是深化;阅读是表象,欣赏是本质;阅读是浅层次的。欣赏则是高品位的。阅读与欣赏环环相扣,相辅相成。有效地开设阅读欣赏课教学,将会事半功倍,收效甚丰。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专设了“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教师如何开展整本书阅读全过程指导,让阅读从“浅阅读”走向“深度阅读”,发展学生思维?本文以六下《鲁滨逊漂流记》为例,以“策略先行,激发思维灵活性;要素导向,培育思维深刻性;读写共生,催生思维独创性”三条路径来探寻整本书深度阅读策略,以此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全面提升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3.
近来,越来越多的所谓"导读"、"快读"、"速读"类的浅读图书,纷纷闪亮登场,让我们不得不思考,这种以"快乐、快速、快扔"为特征的浅阅读是不是正好满足越来越忙的学生的阅读要求?现在的学生的阅读状况究竟是怎样呢?"浅阅读"是否正逐渐成为学生的一种新的阅读方法呢?根据调查发现:学生的阅读现状,内容越来越浅;速度越来越快;喜欢越来越直白的语言。这纯粹的"浅阅读"意味着学生  相似文献   

4.
张洁 《教书育人》2008,(3):55-56
现代社会的变革在给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游戏、电视、网络充斥着学生的眼球,“快餐文化”“浅阅读”成为制约学生课外阅读质量的瓶颈。作为语文教师怎样才能让学生“和圣贤为友,与阅读同行”呢?  相似文献   

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规定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能力”。近年来,随着中考改革的深入,阅读教学也越来越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6.
“批注式”阅读以其彰显学生的阅读个性、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而越来越得到一线师生的青睐。对小学而言,为了更好地引领学生学会批注,养成这一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批注式”阅读中,我们需要统整全篇,确定一两个相对集中的问题情境供学生阅读思考,品评感受。那么,该如何提取这样的问题呢?  相似文献   

7.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喜欢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情趣,提高阅读质量呢?我们进行了课堂阅读教学的理论探讨和有关实践。  相似文献   

8.
朱丹 《现代教学》2005,(10):43-43
语文重在积累,讲求感悟。怎样才能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喜欢上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从分组教学入手,培养学生语文阅读的兴趣和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9.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喜欢。新课标在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怎样才能使学生喜欢阅读呢?  相似文献   

10.
何政生 《中学文科》2007,(11):19-20
“量少质低”、“一浅二俗”,是我们高中语文教师对目前中学生阅读状况的普遍担忧。“量少”,即阅读数量少,对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阅读量较少完成,就更不必说大量课外阅读了;“质低”,即一浅二俗——内容浅、档次低,少有如饥似渴的阅读那些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作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指定阅读书目走进农村小学语文课堂的实践与探索”这一省级科研课题在我们这所农村小学实验近一年来,学生的阅读量大大提高,阅读兴趣初步培养,阅读视野有所拓宽。为进一步提高阅读实效,强化阅读运用能力,笔者思考创办一份“班级小报”,记录学生阅读成长的历程。起个什么刊名好呢?我想,既然是班级小报,就应该发挥集体的力量,报名还是让学生自己起吧!  相似文献   

12.
文化媒体评论称时下的阅读生活进入了“浅阅读”时代。现在流行“读图”,流行“戏说”、“水煮”、“麻辣”,流行“快速(即时性)”、“快感(娱乐性)”、“快扔(浅显性)”的“15分钟主义”的“浅阅读”。如今,这种以快餐式、跳跃性、碎片化为特征的“浅阅读”正冲击着语文课堂,使很多学生只是走马观花地读课文,浮光掠影地了解内容,不愿意深入地研读课文,不肯下工夫探究文章的精髓。  相似文献   

13.
巴丹在《阅读改变人生》一书中说:“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其一生都会有重要的影响。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需要很认真地思考:怎样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让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充满阅读的喜悦呢?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初,阅读学者就指出“阅读是人类特有的一种交际活动”,“阅读是吸收也是倾吐”,阅读是“人类文化不断创新的过程”,“读者在阅读中成长,人类文明在阅读中前进”。20世纪末,阅读学者更加明确地指出:“阅读活动是读者和作者之间通过文本所进行的一场跨时空的对话,这是世代传承的无声对话,是思想撞击出火花的伟大的对话。”在语文教学中,一个学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上阅读课,但事实上,解决的问题是否是学生在阅读中本身存在的问题呢?是否阅读课真正姓“阅读”了呢?新课标的颁布和阅读教学的实际状况迫使我们不得不追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高等学校招生数量的扩大,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也挤入了高考行列,成了高职单招生,但他们是一个“特殊群体”——初中英语基础相对比较薄弱,而阅读理解的分值在我们省高职单招考试中占相当大的比重(约40分)。对这样一群“非正规军”,我们应如何在考前做好阅读理解的教学工作,尽可能快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呢?  相似文献   

16.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学生的阅读总量和各学段的阅读分量。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愉悦读书,从而提高阅读质量呢?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努力做到“没有目的”乐阅读、无声无痕导阅读、良好氛围促阅读、书海泛舟广阅读。  相似文献   

17.
关于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那么,怎样认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呢?  相似文献   

18.
李文惠 《甘肃教育》2006,(9A):27-27
自古以来,没有哪位老师仅仅依靠课堂就能够让学生学好语文的。要学好语文,必须开放语文学习的空间,增加阅读量,使学生形成全面丰富的语文素养。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阅读教学如何使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快乐而有效地阅读呢?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激发、呵护并扶持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保证阅读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无论是平时训练还是期中期末检测、考试乃至中考、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而学生对这类题目往往因不得其法而望“题”兴叹,失分不少。那么,如何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进而在检测、考试中获得高分呢?笔者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技巧与方法.具体简述如下,以求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语文教材,除了语文课本外,还配置了自读课本。配置自读课本目的是“通过指导学生的阅读,让学生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词语,全面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但是,自读课本的作用发挥了吗?目前,自读课本的使用状况究竟怎样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