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提琴作品《罗可可主题变奏曲》是世界音乐领域的瑰宝,它除了具有变奏曲和交响套曲的性质之外,还具有十分明显的协奏曲的特点。创作100多年来,这首乐曲一直是检验大提琴演奏者技巧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乌克兰主题变奏曲》的解析,揭示乌克兰民间音乐的特点。乐曲以不同的变奏手法,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表达了主题内涵,演奏手法丰富,展现了乌克兰人民恒久不变的伟大精神,其中丰富的变奏手法不仅值得作曲家借鉴与参考,也值得听众品味与体验。  相似文献   

3.
勃拉姆斯的亨德尔主题变奏曲与赋格是其六部变奏曲中最为经典的作品,从这部变奏曲的旋律结构、和声框架、变奏技法、节奏组合四个方面进行特点分析,可以得出该变奏曲是一部典型的性格变奏曲,其中的每一个变奏都因有着不同的创作手法而曲风各异,但25个变奏和一个赋格却基本和主题保持了相同的结构与调性,展示了作曲家高超的想象力与创作力,也给浪漫主义时期一个被边缘化的音乐体裁——变奏曲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4.
勃拉姆斯的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是其创作的最后一部变奏曲.从这部变奏曲的旋律特点与演奏技法两个层面进行分析。可以得出该变奏曲中每个变奏都各有其独立的旋律音调,并集结了多种旋律发展技法,最终使这种多声部旋律织体营造出厚重丰满的交响般音响效果。由于整首作品包含了各种形式的钢琴高难度演奏技巧,这需要演奏者在区分出每一变奏的音乐性格后弹奏出立体化旋律音乐线条。  相似文献   

5.
巴赫在音乐史上被誉为"音乐之父",作品《哥德堡变奏曲》代表了巴赫晚期的艺术成就,极具美感。这一代表作展现了音乐整体结构的平衡,从咏叹调的和声到变奏旋律的绚烂,无一不体现出作品卓越的创作特色,从中可以感知巴赫对于音乐完美的驾驭能力。本文分析了《哥德堡变奏曲》的内部结构之平衡美,并从全曲和变奏部分分析其创作特点,为人们分析和感受巴赫作品提供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6.
《阿贝格主题变奏曲》是舒曼的第一号钢琴作品,虽然篇幅不大,但结构精巧,充满诗意,已显露出舒曼独特的创作风格。演奏这首作曲必须用心灵的感应体会舒曼《阿贝格主题变奏曲》创作意境,进而博众家之长,探讨作曲的演奏方法与技巧,实现演奏效果的升华。  相似文献   

7.
《F大调主题变奏曲Op.19 No.6》是柴可夫斯基《六首钢琴小品Op.19》的最后一首,是一首极具感染力以及戏剧性的曲子,也是柴可夫斯基变奏中的经典之作,充分体现了他的丰富的想象力与精湛的写作技巧,也感受到了柴可夫斯基作品中的民族性。本文从创作背景、演奏技法、表达情感方面分析了这首变奏,让我从中感受到了这首曲子富含的哲理,对柴可夫斯基心生热爱以崇敬,也对今后的演奏与学习有了很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8.
《赋格的艺术》和《平均律钢琴曲集》是巴赫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两部伟大作品,《赋格的艺术》中以一个格言似的主题为基础,运用各种复调手法对其进行变奏,利用这些变奏后的新主题,并在一个调性范围内创作出了形态各异的赋格曲。《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赋格曲在调性和主题形态及运用上完全有别于《赋格的艺术》,调性上采用了十二个大调和小调,每首赋格的主题形象十分鲜明生动,形式丰富多样。通过两部作品中赋格曲主题和调性的比较,为我们分析巴赫的复调音乐,以及音乐作品的创作都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乒乓主题变奏由》为例,对现今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集体课教学进行了剖析.探讨钢琴集体课教学中各个教学环节的合理安排,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10.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教师调动学生所有的感官,通过一个感官引起其他感官的共鸣,即为联觉。在音乐欣赏课《乒乓变奏曲》教学中,通过分析不同层次与不同维度的"联觉体验",以期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相似文献   

11.
舒曼是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最杰出的音乐家之一,其主要作品有钢琴作品和艺术歌曲。《阿贝格主题变奏曲》是舒曼的第一部钢琴作品,虽然篇幅短小,但结构精湛,富有诗意,舒曼在钢琴领域的辉煌体现在他的变奏曲。不得不提,舒曼的很多作品中都有变奏体裁的身影,演奏研究这首作品,有助于我们能深入研究他的钢琴音乐。舒曼《阿贝格主题变奏曲》创作形式新颖独特,具有浓重的浪漫民族主义色彩,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2.
《星星变奏曲》是现代诗人江河的代表作,被选入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对本诗的"变奏"进行了概念化的解释,尤其是本诗的最后四行,是本诗极重要的一段文字,然而包括《教师教学用书》在内的诸多的解读与赏析无一例外的将其忽略,导致读者对本诗的"变奏"的理解过于肤浅。这首诗的核心意象"星星"的象征意义及内涵的变化,直接建构了本诗"变奏"的本质,诗歌主题在"变奏"中得以含蓄的表现。本文拟从本诗中"星星"这一核心意象入手,探幽其象征意义,分析其内涵及变化,从而正确解读本诗"变奏"的本质,进而准确理解把握诗人表达的感情。  相似文献   

13.
胡卫星  张婷 《现代教育技术》2011,21(12):120-123
作为未来课堂数字化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电子书包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应用价值。基于国内外电子书包发展的过程分析,总结归纳出电子书包系统的构建模式:硬件+软件+网络服务的整体系统框架,并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设计并实施了基于电子书包的主题式教学模式。实践证明,通过电子书包的互动性和资源性和以及教师指导的及时反馈性,电子书包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深层次学习。  相似文献   

14.
欧洲艺术歌曲的曲体结构多以三段体或多段体的形式呈现,而变奏曲体的结构形式较为罕见,以李斯特的《紫罗兰》和《樱草花》两首变奏曲体歌曲为例,分析了变奏曲体以何种方式彰显歌词强调的景象,以何种方式变化调性取得戏剧性效果,总结其蕴含的规律,为演唱者精准把握作品变奏部分歌唱旋律与伴奏的融合、音乐情绪处理对情感表达的影响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柴可夫斯基大提琴《罗可可主题变奏曲》,主题旋律温柔优美,极富歌唱性,有诗一般的意境与情调,它的七段变奏围绕主题展开,其演奏难度很高,几乎涵盖了大提琴所有的技巧。100多年来,这首乐曲一直是表现大提琴演奏者技巧的经典之作。本文希望通过对这首协奏曲的创作背景、旋律特征及演奏技法的分析,能够使演奏者更好的理解和演绎这部作品。  相似文献   

16.
杨晔 《成才之路》2011,(2):82-83
本文阐述了如何引导幼教专业学生准确地演奏变奏曲,通过幼教专业二年级"乒乓变奏曲"一节钢琴课的说课为实例,尝试阐述如何将"变奏曲"这个全新的概念导入幼教专业钢琴教学,从而找到演奏变奏曲的方法和感觉。通过介绍、视听各种变奏曲,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的精髓,对今后的工作学习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恰空舞曲》是德国作曲家巴赫的旷世之作,在世界上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是一首程式化固定和声的变奏曲目,其和声连续变奏形态是I-V-VI-V,并且在主题速度与演奏时间上没有明确的要求,使得每位演奏家在舞曲后续的变奏呈现出了不一样的风格,要求作曲家能够深刻领悟舞曲的本质,同时也要认识到巴赫的创作逻辑,这样才能演绎出完美的《恰空舞曲》。  相似文献   

18.
《流水》是朱践耳先生以传统音乐为主题写成的中国钢琴曲。该文将从创作背景、曲式分析、演奏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9.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音乐家、作曲家,古典音乐流派的集大成者,在世界古典乐坛地位显著,莫扎特的钢琴作品在音乐史中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本文以莫扎特作品《小星星变奏曲》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声技法、音乐风格、变奏手法、几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与论述,进而体会莫扎特作品中纯净细腻、明亮清新的情感内涵。  相似文献   

20.
乐曲形式之一。原则为:采用统一主题材料,根据乐曲的发展要求而加以变化重复,形成主题——变奏1——变奏2——变奏3——变奏4……的曲式结构,称“变奏曲式”。第一部分主题,是全曲音乐形象的基础,其他各部分都是这一音乐形象的进一步发展。民族民间音乐和说唱音乐中用得较多。如笛子《喜相逢》、琵琶曲《夕阳箫鼓》以及民族器乐合奏曲《十六板》等都属这种曲式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