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二五减租”在20世纪20—40年代的中国,是一项重大的土地政策。关于“二五减租”的发轫,有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弄清楚,如:谁是“二五减租”的最先倡导者?“二五减租”的客观依据是什么?孙中山的“二五减租”令为什么未能下达?国民党中央及各省区代表联席会议是在什么背景下通过“二五减租”决议的?等等。本文对此作些探讨,就教于同志们。一、谁是“二五减租”的最先倡导者台湾学者萧铮在《土地改革五十年》一书中说:1922年沈定一(国民党员)“在萧山的衙前镇(他住的乡村)组织农会首先实行‘二五减租’”。殷章甫编著的《中国之土地改革》  相似文献   

2.
答“二五减租”的政策早在1926年7月中共扩大的四届三中全会上已经提出,当时,南方几省的农民运动虽然轰轰烈烈地展开,但由于大革命的失败,“二五减租”的条例,没有见诸实行。后来国民党政府,虽在法令中也曾提到过“二五减租”,但只是一纸空文,根本没有也不可能实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在第  相似文献   

3.
"二五减租"是南京国民政府建设农村的要政,但由于政府推行不力及地主富绅的反对,并未取得预期成效,业佃矛盾也一直冲击着国民党在农村的统治秩序.在1930年前后全面重建的农会组织体系主要是服务于政府之农业建设与社会控制,就减租事务而言,农会可以为调解、缓和业佃关系提供制度救济,并且在实践中有一定程度的参与.但是,浙江平阳县农会解散案的例子说明,国民党及政府总体上对于农会"代表农民"推动减租始终抱有戒心,防备农会的过激行为冲击正常的社会秩序.同时,农会的组织主导权亦并非掌握在佃雇农手中,因此农会始终难以成为真正的农民利益代言者,只能限于减租宣传及纠纷调解方面,难以有大的作为.  相似文献   

4.
1925年10月初,海丰家家户户收完了谷。“农运大王”澎湃组织的“农协会”。对抗地主劣绅盘剥苦。为了农民兄弟能活命,提出“二五”来减租这一来,气坏了土豪陈月波,  相似文献   

5.
从南京国民政府推行“地方自治”的指导思想、“地方自治”体制的设计以及“自治事业”的内涵三个方面可以看出,南京国民政府“地方自治”具有很强的封建性。  相似文献   

6.
民国20年代后期浙江等地"二五减租"的昙花一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民党中央及各省区联席会议作出了减轻佃农田租百分之二十五的决定。该决定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符合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是正确的。但是,国民党反人民集团背叛国民革命后,就遮遮掩掩地使这一决定名存实亡。浙江等地“二五减租”的昙花一现,足以说明了这一点。它反映了国民党反人民集团的阶级本质,也说明了土地革命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二五减阻”是国民党早期重要的土地政策之一。大革命失败前后,曾以法令形式颁行于南方数省,但后来多未实行。十年内战时期,国民党“二五减租”政策唯一见诸行动且断续维持了七八年之久的惟浙江一省,不仅“其办法较称完密,历史最久”,且“所引起之纠纷,亦以浙江为最烈”。从浙江的实施过程可以窥见国民党减租政策的特点与大貌。本文拟对相关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一浙江是一个农业经济较为发达但又土地狭小、盛行集约经营的省份。1932年有人估计,浙江全省农户数为316.5万户,农业人口数为1402万人,而耕地面积则为4120.9万  相似文献   

8.
“主权在民”的思想,是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主权在民”的真实实现有赖于人民共同普遍直接参与的民主程序的推行,孙中山提出了“直接民权”的理念。“权能区分”鲜明地体现了孙中山“主权在民”这一民权主义基本原则,“地方自治”则是实现“主权在民”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二五减租”口号的由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二五减租”(即减租百分之二十五)的口号,是什么时候、由谁最先提出来的,历来说法不一。有说是孙中山先生提出的。照此说法,这个口号的提出最迟不能晚于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之前。但没有任何材料能证明这种说法。有说是1926年10月国民党中央与各省党部联席会议提出的。可是在此之前两个月,即8月间广东省农协执委扩大会议就提到了这个口号。根据现在查阅到的材料,这个口号既不是孙中山、也不是国民党中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30年代中前期南京国民政府对地方自治政策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20年代末30年代初全面推行地方自治出现的弊病,南京国民政府于30年代中前期相应地对地方自治进程作了富有弹性的规定,将保甲制度纳入地方自治之中并大力推行县政改革。保甲纳于自治、国民政府似乎从事实上避免了在基层推行两套政治制度的矛盾冲突,在形式上又给传统的旨在加强基层社会控静的保甲制度披上民主自治的外衣,看似一种完美的制度创新,实则使地方自治开始实行初期的一些民主自治思想遭到极大损害,更加败坏了自治名声。由于民众对推行保甲出于被动而非主动,以从上而下的保甲制度来培植从下到上的地方自治不仅未能走出“以官治求自治”的老路,反而越走越远。同时,保甲本身也无多大成效。  相似文献   

11.
近代爱尔兰土地所有权观念经历了三个阶段:身份所有权阶段、自然财产权阶段和双重所有权阶段。观念变迁的背后牵涉三股主要力量的博弈:英格兰地主、英格兰资本家和爱尔兰佃农。虽然英格兰地主和资本家处于对立的状态,但是双方的矛盾又从属于英格兰和爱尔兰之间的矛盾。由于爱尔兰佃农不断地斗争,也由于资产阶级渴望资本化经营爱尔兰土地,英国政府实行了数次土地改革。正是因为政府改革的根本目的仅仅是以更加资本化的方式剥削爱尔兰佃农,所以改革总是处于被动状态,并最终失败。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地方高校国家重点学科进行首位分析和重要指数分析结果表明:第一,有20个省市区的国家重点学科首位高校为该省“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6个省市区的国家重点学科首位高校不是该省“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说明“211工程”高校在国家重点学科的数量上没有突出优势.第二,地方高校在竞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方面处于明显下风,拥有的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数仅占总数的0.52%;而地方所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在竞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时表现还不如非“211工程”高校.第三,相比于部属高校,地方高校在竞争国家二级重点学科方面也处于劣势,拥有的国家二级重点学科数也只占总数的13.0%.第四,国家重点学科数的省际差异依然很大.  相似文献   

13.
民办教育地方立法的现状和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办教育的地方立法在我国民办教育立法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民办教育地方立法是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的必然需要。  相似文献   

14.
乡土教育“:乡土”与“天下”之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乡土教育作为一种传承乡土文化的教育,它是多元文化整合的有效途径,也是国民教育的有益补充。乡土和天下不只是一种特指的地理空间,也是一系列符号象征。从乡土到天下,既意味着地理空间的变化,也意味着人的变化,而链接乡土与天下的纽带则是乡土教育。通过开展乡土教育,可以让个体在感知乡土的基础上,逐步培养他们对乡土和天下的认同,从而真正成长为适应社会变迁的现代人。  相似文献   

15.
"校地合作"模式,有利于厘清学校与地方政府、学校与社会的关系,为学校的发展赢得更大的空间。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地方和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不到位;创新创业教育顶层设计要求不高,课程体系建设不系统、制度设计不健全;创新创业师资力量保障不足;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应将人才培养和地方人才需求进行有机结合,开设与地方社会经济结合紧密的课程,设置高校与地方融合的创业性课程,设置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结合紧密的选修课程,培养大学生兴趣和特长;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角度,打造特色专业,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构建基于"校地合作"的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构建基于"校地合作"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等。  相似文献   

16.
从2009年12月初至今,襄樊学院先后多次不间断对襄樊市辖区内的部分村官进行了系统的法律培训。村官法律培训是襄樊学院坚定不移地为襄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一系列创举中的又一重大举措。村官法律培训拓宽了地方高校与地方政府"校地合作"的思路,为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树立了榜样;村官法律培训切实增强了村官的法律意识,提高了村官的"执法"水平,加快了新农村法治建设的步伐;村官法律培训还有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秩序。襄樊学院村官法律培训的诸多有价值的经验值得其他高校借鉴。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为对标“双一流”建设而实施的省域高水平大学建设为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了“本土方案”,对其进行政策效应评估能够客观反映地方高等教育治理成效。本研究通过收集2010—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构建多时点DID模型评估了省域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政策效应。研究发现:政策实施后,域内高校的学科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成效、人才培养质量、社会服务能力和办学活力均得到显著提高,且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同时,政策效应的异质性分析显示,省域高水平大学建设在东部沿海地区产生了更强的政策效应,“马太效应”持续加剧。在后续省域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政策安排中,学科建设应注重“慢变量、长赛道”,既需立足国际前沿,还需回应本土需求,通过政策兜底、扶持“无用之用”学科,保持学科多样性;师资队伍建设需为新生代力量留有成长空间。  相似文献   

18.
现代远程教育已成为西部地区发展教育的战略性选择。在实施这一新世纪“国家工程”中,西部地区应注意把握好三个定位,即:实现教育的开放,四个面向,以及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地方政府债务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伴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和政府职能的转换过程中产生的,其成因非常复杂.文章通过非正式预算体制的"软约束"、财权与事权的匹配问题、同级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竞争、政府债务动态变化的"内牵制"、地方政府官员的寻租行为等来对地方政府债务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化解对策.  相似文献   

20.
我国地方政府执行力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我国仍存在着不执行、乱执行和难执行等执行力不强现象。研究政府执行力问题,旨在进一步强化我国政府执行力,避免政策执行中出现各种行为偏差,保证政策顺利执行,推动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和谐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