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化历史的大国,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独特的教育传统。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如何弘扬文化传统,如何充分利用其积极因素推进教育现代化,就成了教育界关注的问题。本文试图从教育文化学的角度,探索继承和弘扬文化传统与教育现代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在近代中国知识转型的背景下,受西学启示,部分中国学人致力于“文化学”的建构。20世纪以来对于本土文化问题的广泛关注,提供了“文化学”理论在中国的独特的社会需求,导致“文化学”在中国这样一个处于文明边缘、学术文化落后的国家获得特别的发展,与其在西方学术界的景况相比,甚至十分超前。这一学科在中国,发轫于20世纪初开始的中西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3.
近代中国留学教育肇始于容闳所倡导的留美幼童的派遣,其后派遣学生留欧,至清末又出现留学日本潮.容闳的故乡今珠海地区是中国留学教育的主要发祥地,它对中国留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贡献殊多.近代中国是一个不断遭到列强侵略的国家,近代中国文化的发展与整合在面向世界、学习西方的同时,一直怀有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诉求.近代中国留学教育和留学文化作为近代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内涵和突出表征,始终显现出开放性和民族性兼具的特色.而容闳和被称为"容闳的'美国人'的"留美幼童们,他们回国后输入"西洋之学术","介绍西方科技到中国",为"中国追求现代化"和"复兴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这实际是中国留学教育和留学文化所具特色的人格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与在西方学科体系中的地位相比,“文化学”在中国现代学科建立的过程中,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发展”.这是中国学人在近代知识转型背景下主动“建构”的结果.西学的学科概念、学术理论和学科形式,启发和推动了中国学人对于“文化学”的建构.经过西方的“文化”概念和“文化学”学科概念的输入,一部分中国学者在西方学者理论的基础上,就“文化学”的学术理论进行综合,力图使得“文化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建立起来.他们的努力在当时学术界和教育界产生了一定影响,也受到西方学术界的关注.但由于外部环境和学科内部发展的制约,“文化学”的建构效果有限,并未真正成为一门公认的实证的科学.“文化学”在民国时期的“建构”,为近代中国的知识转型提供了一个既显示共性、又体现特征的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国家。教育历史源远流长,在长期演进过程中积淀了浓厚而独特的传统。我国推行教育现代化,首当其冲的重大问题就是,在大量借鉴西方教育经验的过程中如何对待教育传统问题。有人鉴于教育现代化与传统的本质对立,尤其是中国教育文化传统对国家现代化存在的阻碍因素,主张以革命的方式,与教育传统实行彻底的决裂;有人则认为悠久的教育文化传统是我国丰富的历史遗产,主张加以继承和发扬。为  相似文献   

6.
现代化虽然源于西方国家,但不独属于西方。由于文化背景、社会制度、现实国情不同等原因,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存在较大差异。中国式现代化人口规模远大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国实现现代化挑战性更强、影响力更大;中国式现代化致力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超越了西方现代化受资本力量高度控制而形成的普遍两极分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两个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优于西方现代化的物质优先的单向度模式;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避免了西方国家在现代化发展中造成的资源环境危机;中国式现代化选择和平发展道路,摒弃西方以暴力掠夺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7.
"五四"时期是中国思想文化极大丰富和激烈碰撞的一个关键时期."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在文化教育领域出现了民主主义、民族主义争社会主义三种教育思潮.民族主义教育思潮因其自身局限和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并未得以实现.但民族主义教育思潮肯定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对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技术采取虚心学习的态度,关注人在革命时期的发展问题,这对中国当代国学教育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文化自清末以来,不断地受到人们的批判以及西方文化的冲击,且在这过程中开始了现代化.然而,随着对西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特别是我国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后,许多国内外学者把目光投向了中国古代文化领域,认为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和谐思想能为今天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借鉴.本文主要研究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以和为贵"思想、身心和谐思想以及民本思想对现代化建设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是20世纪一直争论和21世纪将继续争论的问题.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当我们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时,西方世界出现了所谓“后现代主义”对西方现代化的批判,并出现了一些向东方文化靠拢的因素;当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和缓慢发展趋势之时,东方几个曾经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国家和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大有后来居上之势.日本经济已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号称第二经济大国.日本经济的发展,就利用了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学说的积极内容.日本企业文化的一个特点,便是“懦德商才”,“《论语》加算盘”.日本、新加坡、韩国、港台地区等“儒家文化圈”经济的崛起,都得益于儒家“仁文化”的积极成分.在他  相似文献   

10.
多元化:21世纪中国教育体系构建与发展的必然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1世纪的中国教育应是一个全新构架体系下的现代化教育,而21世纪前20年应是中国教育现代化实现的关键时期。中国教育应选择什么样的途径通向现代化呢?可以说,适应于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已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走教育多元化发展道路,是我国教育现代化实现的必然抉择。 21世纪的中国教育应是一个全新构架体系下的现代化教育,而21世纪前20年应是中国教育现代化实现的关键时期。中国教育应选择什么样的途径通向现代化呢?可以说,适应于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已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走教育多元化发展道路,是我国教育现代化实现的必然抉择。但我国当前远未形成与多元的社会、经济、教育格局相适应的教育体系。本文拟从分析我国经济与教育发展多元化的现状入手,对构建我国多元教育体系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清朝末年,在现代资本主义的世界扩张运动大背景下,西方列强携工业文明和军事技术的优势强势进入中国,中国经济被卷入了资本主义全球市场体系,加速了政权的衰败和解体。政权崩溃、经济危机和信仰弥散的叠加让整个中国旧社会一盘散沙,结构性困局中的中国人对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文明的覆灭危机充满了焦灼和反思。相对于西方现代化国家的实践路径,中国现代化之路除了建立现代国家,聚合资源开启工业化,还要进行文明重建和新生。这种独特的历史境遇使得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必须经由一场彻底的社会革命来为之奠基,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的聚合关联让这场社会革命历史地采取了社会主义的定向。中国式现代化由此深深地烙上了文明开新的特殊基因。相较于西方,中国式现代化在文明向度上,实现了对资本占有劳动并控制社会的西式现代化逻辑和“文明冲突”偏狭文明思维的双重超越。  相似文献   

12.
该书由广州大学王卫东副教授撰写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分五章 ,依次是 :教育价值观的若干基本理论、现代化与教育价值观、西方国家现代化进程中教育价值观的简要考察、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教育价值观的简要考察、2 1世纪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应确立的教育价值观。该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现代化进程中教育价值观的确立、发展及其实践效果等。通过对现代化运动发轫至今西方国家和中国的教育价值观的实证考察 ,探索现代化进程中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科学技术状况、文化传统等因素与教育价值观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内在机制。在此基础上 ,提…  相似文献   

13.
教育市场化是当代西方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公平与效率的抉择:美国教育市场化改革研究>是有关教育市场化改革方面的一部力作.它客观而全面地阐述了美国教育市场化改革的动力因素、实现途径和运行机制,揭示了这种改革的正负效应,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反思与建构》一书从文化学的视角,运用哲学反思与建构的研究范式诊断了中国高等教育的现代性问题,并对教育本质进行了重新界定,突出了人的主体性价值。以“文化、教育与人”的分析框架构建了高等教育现代性的理论体系,为高等教育现代化进行了价值定位,揭示了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理念。随着和谐社会建设目标的确定,高等教育发展只有走向人本与和谐,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以文化创新推进中国和谐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书院改学堂——教育现代化的一个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院教育属于为科举制度服务的儒学教育体系。清末,随着学堂教育的出现和对传统教育改革呼声的高涨,书院加速衰落,最终改为学堂教育。书院改学堂,有来自西方文化的影响,国家的政令、政策的监督,也有来自民间的呼声和志士仁人的努力,是中国教育现代化变革的一个重要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6.
文化学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按文化学奠基者泰纳的定义,“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获得的一切能力与习惯”(《文化,中国与世界》)。对这种人类独有现象的专门研究,西方始自十九世纪下半叶。我国学者起步稍后,至本世纪初,章炳麟、梁启超、李大钊等提出并开始专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五四”时期,东西文化之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论题。最近几年,随着现代化的发展,经济改革,对外开放,“文化研究”又逐步形成热潮。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也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思想家。他早年曾接受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同时有接受过深刻的近代西方教育,他一生抱着爱国、救国、治国的强烈思想愿望,力图效法西方国家,能在中国做到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并努力提高中国人的思想文化水平与素养,大力发展经济与科学文化,振兴中华,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文明富强的民有、民治、民享的现代化国家。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化问题历来是学术界探讨的热点问题,作者在分析现代化问题的内涵和中西方文化精神主要区别的基础上,阐述了西方文化精神对中国现代化的启示,同时指出了中国文化精神对中国走现代化道路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当今时代,全球化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一般不可阻逆的潮流。全球化的影响已经超越了民族,国家,地区的界限,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不断渗透,深刻地影响着21世纪世界各国的发展进程,也影响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全球化一方面是现代化的深化,另一方面也为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我国应顺应这一历史趋势,作出积极的战略抉择,争取早日实现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进行了文化学考察。认为,现代化不是经济的单方面发展,而是社会文化的总体发展,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相互作用的统一。新中国的建立较好的地实现了三个子文化的统一,但滞后的精神文化仍然严重阻碍着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发展,构成了中国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的文化的“瓶颈”。文章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进行文化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文化准备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