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确认识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及空间外溢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合理配置农业科技资源的重要前提。利用我国30个省(市、区)1996—2013年数据,采用截面加权法和似不相关法对此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对区域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该作用受空间外溢影响而削弱,同时创新呈现显著的外溢效应,农村人力资本能有效调节区域内外科研机构创新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2)东部地区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较中、西部地区偏小,但外溢效应略高于中、西部地区,表明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出现边际生产率递减趋势,东部更具备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空间外溢的条件;另外,东、中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本的调节效应明显高于西部地区,反映了农村人力资本呈边际报酬递增的规律,以及东、中部地区提高农村人力资本的重要性和西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本的匮乏。该结论对于提升我国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水平,推动农业经济持续增长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业科研投资区域分配及其经济效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提出一种异于目前农业科研投资分配方法的新思路,即按照农业生态区划(AEZ)进行农业科研投资,并从经济效率角度探讨了科研投资的区域配置最优方案,为农业科研投资的分配决策提供参考.利用1990-2005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计算了各个区域的科研投资边际收益和构建了数学规划模型,模拟了各个区域的农业科研投资的最优分配方案.研究发现:农业科研投资的边际收益高,但区域差别明显,调整农业科研投资区域分配结构,增加边际收益高的华中区和华北区的科研投资,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科研投资收益和有效地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平均每1元科研投资的收益比原来增加1~2.5元,促进农业总产值增长约0.1%.  相似文献   

3.
选择283个市级地区(含4个直辖市)作样本,建立面板数据分位数模型,针对不同城市发展水平深入探析科技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结果显示:在任何经济发展阶段,科技支出对于经济增长都具有明显的正向作用,科技支出增加1个百分点将使GDP大约提高0.4%~0.44%,说明增加科技支出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必要途径;当GDP规模较小时,科技支出对GDP贡献更大,这说明对处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阶段的地区来说,要更加重视对科学技术的投入,充分发挥科技提升对经济增长的巨大推动作用;相比于当年实际使用外资额、地区人口数量、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化率,科技支出的作用弹性最大,而且非常显著,表明科技支出对GDP的贡献最高。经济基础较薄弱地区要加大科技支出力度,经济中等和偏上地区要保持科技支出稳定,经济发达地区要优化科技支出结构。  相似文献   

4.
于辉  付静彬 《中国科技论坛》2012,(2):134-137,151
科研基础条件是指为了支持和促进科研活动开展而配置的科学实验条件与基础设施,是所有科技创新活动的"硬件"物质基础,加强基础条件投资对于提高科研机构的产出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1995—2009年间农业部系统内科研机构的基础条件投资效果进行了分析,得出增加科研基础条件投资对于提高科研机构的产出能力具有显著作用,其中对部属科研机构的产出能力影响最为明显,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农业科研机构的基础条件投资。  相似文献   

5.
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与推广是促进农业产业发展、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动力。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和政府对农业的关注和扶植程度越来越强。在目前的社会经济体制下,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对农业科研成果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对农业产业的持续扩大发展、提高农业产业的经济效益和效率都具有重要意义。但不可否认,在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与推广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必须通过系统的转化和推广体系建设、完善科研成果转化与推广的运行机制来解决这些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农业科学技术的成果转化与推广,结合农业产业发展、市场需求提出创新性策略。  相似文献   

6.
在对我国农业科研投资不均衡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引入基尼系数研究我国农业科研投资的不均衡分布,对农业科研投资基尼系数进行计算和分解。结果显示:我国农业科研投资基尼系数在0.45左右,科研投资在机构间的分布差距较大;农业科研投资基尼系数的变动与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的阶段性极其吻合;验证了农业科研领域存在着马太效应。最后提出合理认识农业科研投资的不均衡性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深入探究广东省经济增长的真实推动因素和原因,利用2001—2020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在已有相关研究通常将科技经费投入、科技人员投入作为内生变量的基础上,遵循与研究主题密切相关、性质互斥和数据可获得性的原则,增加科技成果投入内生变量,借鉴内生增长理论构建改进的向量自回归模型(VAR),进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的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的螺旋式递推关系,即科技投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经济增长又反过来为增加科技投入提供条件和保证;科技投入整体上对区域经济增长呈正向促进作用,其中R&D人员投入与专利申请量的正向促进作用更加稳定和持久,而R&D经费投入的正向促进作用时间相对较短;影响当期经济增长的最大因素来自上一期的经济增长,其他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R&D经费投入、R&D人员投入、专利申请量;经济增长对科技投入的贡献整体上大于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其中对R&D人员投入推动作用表现最为突出和明显。据此,为进一步推动广东省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达到高效率的互动循环,提出改进科技经费投入方式方法、突出科技人员培...  相似文献   

8.
《青海科技》2015,(2):84-86
<正>一项新的科技成果被研发出来以后,只有将其转化到生产实践中,才能发挥它的价值。科技成果的商业化对经济增长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科技成果商业化是包含多种资源转化在内的一种综合性资源转化,其转化成功就是一种集大成的成果。科技资源转化成果,是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特别是要素之间高效联动的结果。科技资源转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其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科技创新管理。所以,首先应关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周宁  廖西元 《科研管理》2008,29(4):147-163
本文在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合理处理、参数谨慎估计的基础上,运用分布滞后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农业科研机构投资的时滞问题。结果表明,我国农业科研机构投资对农业经济增长的时滞较长,平均滞后年限为4.7年,而且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不同行业的科研投资时滞呈现差异、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也明显不同。对此,从不同角度分析了这种差异的原因,并从调整农业内部不同行业科研投资的比例和方向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内生性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迟巍  周龙 《中国软科学》2007,(4):68-74,83
传统的认识是我国高速经济增长主要由固定资本投资拉动。本文针对这一观点做出深入考证,利用最近9年各省经济发展的数据,使用比前人更加严格实证分析方法,探讨了人力资本、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与传统认识大相径庭,虽然简单的回归分析发现固定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确有重大影响,但是进一步的实证分析发现人力资本才是根本因素,初始人力资本存量较高的地区吸引流向该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通过这种间接作用,推动地区经济的增长。在考虑了人力资本这一作用后,固定资本投资的作用不再明显。这一发现证明我国最近几年的经济增长的质量已有很大提高,在走向内生性经济增长的模式,即以人力资本为根本动力的增长,固定资本投资具有内生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1998-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空间面板模型对农业科研投资与农民收入之间的非线性空间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农业科研投资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和扩散效应,能够显著增加农民收入。在财政支农三项支出中,农业科研投资对农民增收的贡献处于中间水平。为了进一步挖掘农业科研投资促进农民增收的潜力,提出了优化农业科研投资区域布局、构建财政农业支出管理基金以及提高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使用效率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1998—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空间面板模型对我国农业科研投资与农民收入之间的非线性空间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农业科研投资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和扩散效应,能够显著增加农民收入;在财政支农三项支出中,农业科研投资对农民增收的贡献处于中间水平。为了进一步挖掘农业科研投资促进农民增收的潜力,提出优化农业科研投资区域布局、构建财政农业支出管理基金以及提高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使用效率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1998—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空间面板模型对我国农业科研投资与农民收入之间的非线性空间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农业科研投资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和扩散效应,能够显著增加农民收入;在财政支农三项支出中,农业科研投资对农民增收的贡献处于中间水平。为了进一步挖掘农业科研投资促进农民增收的潜力,提出优化农业科研投资区域布局、构建财政农业支出管理基金以及提高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使用效率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在不断提高,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来自于科研成果的转化。科研成果向农业科技的转化也是市场流通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我国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农业科研成果创立了对农业科技企业的培训,以及科研评判的相关机制,对调整农业研究起到了推进作用,本文以黑龙江地区科研成果情况为例,就新常态下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对策进行研究并给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章遵循"索洛余值法"原理,采用新的方法估算要素产出弹性,利用1953—2013年的相关数据测度了中国经济增长的要素贡献率。结论表明:现阶段物质资本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劳动力的"红利"日渐消失,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不断下降。因此,中国急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政府应重点关注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重视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和劳动者素质,保持适度规模物质资本投资以维持较高速度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科技创新效率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分别对广东省1991—2007年间三大引文系统收录的文章篇数、专利申请量、技术市场成交额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及定量关系进行研究,阐明了经济增长和科技创新及转化效率之间的作用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广东省创新产出效率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和单向因果关系并不成立,创新效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有限,产出效率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不显著。创新转化效率与经济增长之间虽然不具备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却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成因,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依据对广东省有效数据的分析,探讨其现有科技发展模式的缺陷,对加快粤港澳三地的科技合作有重要的借鉴与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李纪生 《软科学》2011,25(7):67-71
在考虑科研投资溢出效应的基础上,采用空间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不同农业科研投资结构对农业生产率增长的作用。结果表明:种植业科研投资的生产率效应被突出地表现出来,渔业、畜牧业的科研投资并没有得到有效重视,增加畜牧和渔业的科研投资能够改善科研投资的配置效率。在当前农业劳动力已出现结构性短缺的情况下,需要注重发挥技术的替代效应,加强对农机的科研投资。公务费、经营费、基建费和其他费用支出已影响到科研的资金使用,增加科研业务费用,适当减少这部分支出的比例,有助于农业科研投资效率的提高,试验与发展研究的公共投资比例过高,基础与应用研究投资不足,限制了企业对农业科研投资的参与。我国农业的公共科研投资应更多地集中于基础与应用研究,吸引企业参与试验与发展研究的投资,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更好地发挥农业科研投资对生产率的增长效应。  相似文献   

18.
依据内生经济增长理论,采用广东省21个地市2000—2009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单位根和协整检验等现代计量方法分析财政科技投入对地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财政科技投入对广东省区域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且人力资本与政府财政科技投入的结合对经济增长作用显著。基于这一结论,提出了相关政策和建议,从而使财政科技投入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来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运用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分别对广东省1991-2007年间三大引文系统收录的文章篇数、专利申请量、技术市场成交额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及定量关系进行研究,阐明了经济增长和科技创新及转化效率之间的作用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广东省创新产出效率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和单向因果关系并不成立,创新效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有限,产出效率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不显著.创新转化效率与经济增长之间虽然不具备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却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成因,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依据对广东省有效数据的分析,探讨其现有科技发展模式的缺陷,对加快粤港澳三地的科技合作有重要的借鉴与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 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农业科研单位也开始逐步被推向市场参与竞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农业科研单位一直采用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制度,项目国家下,经费国家拨,成果国家包,项目的确定与生产实际相脱离,科研与经济相脱离,许多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阁,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