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激烈的实战对局中.由于气氛紧张.动作易变形.所以在发球和控制过程中,半出台球出现的比例极大。因此,抢冲半出台球无论在正手体系还是在接发球体系中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谁的能力强.上手多.威胁大,谁就有可能取得胜利。而王励勤正是个中高手.他的正手抢拉不失时机.无孔不入.给对手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2.
《乒乓世界》2007,(1):92-101
波尔——预判来球线路,反手快撕弧圈球欲擒故纵,让对方先起板然后反攻在不来梅世乒赛上,波尔的反攻技术发挥突出。在与王励勤的比赛中,波尔发对方正手位半出台球,由于波尔发球的弧线又低又短,王励勤正手接发球抢拉的质量并不高,此时波尔迅速找准击球点,反手快撕一板。  相似文献   

3.
张怡宁为了抑制梅村礼接出台球抢冲,故而用转不转发球至对方的台内反手位。应当说张怡宁此球的质量是不高的(旋转弱、弧线高、速度慢)。事实证明:在当今高水平的乒乓球比赛中,任何技战术的闪失、疏  相似文献   

4.
韦晴光 《乒乓世界》2006,(11):90-97
向王励勤学习拉半出台球正手拉半出台球是一项世界级的技术。在比赛中为了抢先占据上风,当对方回球为半出台球时也是一个绝佳的进攻机会,不能随意放过。我们可以从王励勤的技术中体会这一项技术的基本技巧。  相似文献   

5.
正手抢冲半出台球参照孔令辉在比赛中的图片,当对方摆短稍长时,孔令辉利用正手侧身抢冲半出台球得分.首先让我们看一看孔令辉的站位,当孔令辉侧身时,双腿分开的距离比双肩大一些,左腿在前,右腿在后.为了抢冲半出台球,重心必须从后向前移动,如果站位平行,那么重心就容易向旁边移动,导致失误,或用不上力.  相似文献   

6.
李晋  赵晖 《乒乓世界》2007,(8):86-87
对于进攻型选手来说,要做到全方位进攻是必须具备的能力。高水平运动员可以抓住任何一个机会果断上手,从而占据主动。抢拉半出台球的技巧性很强,需要运动员对来球轨迹的判断十分精确:在击球过程中,要掌握好发力方向和力量的调节。由于抢拉半出台球不像拉前冲弧圈那样容易发力,所以在击球时就更要注重落点变化。  相似文献   

7.
《乒乓世界》2012,(9):104-105
站在正手位发钩子球是王皓经常采用的发球套路,它主要是为了将对手的回球引到自己的反手位,继而利用直板横拉在左半台实施抢攻。这项发球技术更注重食指和中指在触球瞬间,将力道充分传到球体上的感觉,而且手腕抬拱的幅度要比站在侧身位发球时更大。在实战中,通过左右侧旋与转不转发球的配合,可以加大对方调整拍形和控制旋转的难度。一旦对方回球质量不高,就会陷入两条线路被抢的困境中。  相似文献   

8.
发球是乒乓球运动的一项基本技术。比赛双方每一球对抗、每一分胜负都是从发球开始的,熟练掌握和充分运用各种旋转多变的发球,是进行抢攻、争取比赛主动的有效手段。怎样才能使发出的球旋转强、速度快、落点好、性能多变以利于先发制人呢?这就有必要了解在发球时球和球拍的相互作用过程和相互作用原理,从而有的放矢地指导实践。一、发球时球的旋转过程比赛开始运动员将球上抛即是发球的开始。球经过上抛,至最高点下落,用球拍击球,球离开球拍按一定的旋转和弧线运动,直至对方还击均是发球过程。具体来讲可分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9.
对于进攻型选手来说,要做到全方位进攻是必须具备的能力。高水平运动员可以抓住任何一个机会果断上手,从而占据主动。抢拉半出台球的技巧性很强,需要运动员对来球轨迹的判断十分精确;在击球过程中,要掌握好发力方向和力量的调节。由于抢拉半出台球不像拉前冲弧圈那样容易发力,所以在击球时就更要注重落点变化。  相似文献   

10.
夏伦 《乒乓世界》2004,(6):64-64
主动性接发球在接发球环节中能够直接得分.或者为下一板衔接创造机会的。称为主动性接发球。接发球主动与否,所使用的技术并不是充分条件。以挑打为例,它并不一定是主动的,只有具备了一定的速度以及落点变化,才能够体现出威胁。抢拉半出台球是主动性接发球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往往出乎对方意料,令其准备不足。也具备相当的杀伤力,再者能给对方的心理造成一定压力,他(她)要想拼命发短球。势必以牺牲发球的旋转、速度、落点为代价,这样也使我方在短球的处理上更容易些。  相似文献   

11.
赵晖 《乒乓世界》2005,(4):82-83
顾名思义,直板单面拉大都以正手冲杀见长,而对半出台球的抢冲技术则是其打法在接发球轮和反控制中赖以得分得势的利器。在实战中大胆地运用该项技术,往往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增加上手的几率,充分体现积极主动的意识,鼓舞士气,还能够在接发球时化被动为先手。因此,要比谁的进攻能力强,抢冲半出台球的水平就是标志,就是试金石。  相似文献   

12.
本期拆招解式的主题是出其不意的落点变化。在本组圄解中,刘丁硕先利用发球对王楚钦进行控制,迫使对方在近台回出机会球,随后他用两板反手连续进攻压制对手,这两板球除了击球质量非常高之外,落点也都打到了对方意想不到的位置,每一板都打得对方很难受。在高水平的快速对抗中,当大家都在抢速度时,落点完全可以成为最好的得分辅助。  相似文献   

13.
乒乓球发球基础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发球是乒乓球技术中的重要技术,在比赛中惟有发球不受对方制约,并可以选择自己的战术意图把球发到对方台面的任何位置上去,以压制对方进攻。它既是直接得分的重要手段,又可以掌握主动,为自己的发抢创造有利条件。本文仅根据自己多年训练的实践,对学生发球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基本教学方法少年儿童模仿性强,教学中通过教师对各种发球动作反复正确示范的直观方法,使学生在自己头脑中建立表象,结合看优  相似文献   

14.
《乒乓世界》2006,(6):94-95
鱼与熊掌难以兼得,正手与反手难以兼顾如果你像王皓或格林卡那样倚重反手,你是否也遇到过类似下面的困惑呢? A 组图中,王皓发球后被施拉格偷袭正手,勉力扑救;而 B 组图中,王皓却成功侧身反拉,令施拉格被动招架。为什么同样是王皓发的半出台球被施拉格抢先拉起,第三板的局势却大相径庭?这里面固然有发球落点的缘故——A组图中,施拉格是在侧身位抢拉,"狡猾"的他巧妙利用了侧身位击球线路的炅活隐蔽,"旌骗"得手;而日组图中,施拉格在正手位抢拉时,转腰更多受到球台的阻碍,出手线路更易被王皓判断——但这终究只是外在因素,只能影响某一球,某一分而已,真正起决定作用、令王皓陷入两难境地的,却是他反手横打的特长。  相似文献   

15.
弧圈球从六十年代的初期到现在,从低级发展到高级,从单面拉发展到两面拉。由于弧圈球的旋转强,冲力大,使许多人一时很不适应,尤其是业余爱好者,往往感到很难对付它。那么究竟如何去破它,如何去战胜它呢?我们认为对付弧圈,首先要在思想上消除恐惧心理,树立积极主动敢打必胜的信念。采用“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以我为主,以快制转”。力争在前三板球取得主动,加强发球接发接的抢攻、抢拉及抢推,尽量用速度压住,不让对方拉出弧圈球,尤其在接发球时注意少搓,应多拉多打,用多种方法接发球,以抢拉抢攻为主,配合快搓,控制对方,迷惑对方。但每局比赛中,完全不让对手拉出弧  相似文献   

16.
发球——第三板——第五板的抢攻克莱帕尔擅长一套反手发球和正手侧身发左侧下旋与不转转的直线短球。他发球抢攻偏重于在第三板牵制对方,调动对方,袭空挡,打漏洞,然后在第五板以正手“强弧”抢冲得分。因此,他的“发抢”命中率高、意识强,是在比赛中战胜对手的一个绝招。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对许昕与马龙在2016年科威特公开赛半决赛中发球阶段和接发球阶段的技战术运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许昕的发球半出台球多,网前短球少,半出台发球并没有给自己带来更多主动,第三拍多处于被动;马龙的发球落点、线路变化多,且战术目的明确,第三拍能够积极主动进攻,正反手抢攻的落点线路以压制许昕反手为主,进攻质量高;许昕的摆短接发球质量较高,对半出台球的处理还需要提高抢攻质量,尤其是反手的抢攻能力;马龙的接发球技术运用合理,战术主要是压制许昕反手,为自己第四拍进攻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8.
2000年欧洲锦标赛男单半决赛瓦尔德内尔VS普里莫拉茨瓦尔德内尔发球: 瓦尔德内尔在侧身位用正手发了一个短球(图1—2)。发短球是为了阻止对方强有力的抢攻,而瓦尔德内尔的发球,不仅短,落点也非常刁,正好发到对方的中路。普里莫拉茨想要接发球抢攻,不得不大范围地侧身。普里莫拉茨接发球: 普里莫拉茨准备侧身用正手拉接对方的发球,但由于球很短,他只能搓一板。注意普里莫拉茨的接发球动作(图3—5):接触球时,肘关节弯曲,前臂几乎放得与台面一样平。肘关节弯曲意味着动作放松,容易形成一个好的击球角度,以便更好地控制…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三段指标评估、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第53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团体决赛中国运动员运用发球抢攻战术的情况进行分析,针对中国运动员在发球的落点和旋转,阐述了发球后的各项技术以及发球后组合技术运用的基本情况,结果表明:中国乒乓球运动员发球抢攻战术中发球主要以对手正手位近网短球和中路半出台球为主,并配合底线长球;其主要得分技术是正反手弧圈球,以发近网短球的抢攻为主,在比赛中能占据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20.
散议接发球     
张磊 《乒乓世界》2004,(5):66-66
万事开头难,乒乓球比赛中每一分的争夺都是由发球、接发球开始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发球的人绞尽脑汁要用好这宝贵的机会,接发球的人更要想尽一切办法来破坏发球方的抢攻,从而将对抗带入自己理想中的相持球,进而由被动转主动,也就是所谓的防守反击。可以这样说,谁能够处理50%以上的接发球,就等于基本控制住了比赛的节奏,为自己的技术发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相反,若是接发球环节出现问题,不仅会让对手轻易得分、士气高涨,更将给自己的发抢造成巨大压力,波及其它各技术环节的发挥。如果关键时刻被对手拿到发球权,接发球差者必然如临深渊。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接不好发球,往往招致整个战局的被动。如何接好对方的发球及至化被动为主动?每一位选手都有自己的高招,不过有些要素却是规律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