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视觉传播:融合新闻的转型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融合媒介的诞生为视觉传播提供了新的机遇,其发展前景成为目前传媒业全球性的热点话题。如何提升传统传播模式和打造传播个性与价值,融媒时代的视觉传播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在媒介本身也逐渐视觉化的时代,视觉传播必将引领新闻转型和传媒变革迈入新阶段。  相似文献   

2.
浅析视觉传播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互联网的发展使视觉传播在信息传播中的主导地位得到了提升,视觉传播的原理分析,静态视觉传播与动态视觉传播,及其两者传播效果的对比,从多方面阐述了视觉传播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从视觉传播与语言文字传播对比的角度,阐述视觉文化的内涵和性质,总结出视觉传播的大众性、直观形象性、便捷高效性和精确永久性.进而论述视觉传播的内容是视觉信息,载体是电视和互联网等。最后以网络时代为背景,论述了视觉传播对人们的生产行为、消费行为、交往行为和学习行为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当今社会,电影、电视、绘画、摄影、广告、设计、建筑、动漫、网络、游戏、多媒体等互为激荡汇流,已经进入了以视觉传播为中心的时代。视觉传播为人类的信息交流提供了基础,也为文化传播研究提供了巨大的学术空间。认识这些视觉操控模式和视觉文化的运行规则、破解这些视觉性的实践规程与生产系统就成为视觉传播研究的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5.
视觉传达设计是一种产生并传播视觉文化的艺术类型,体现了艺术性与实用性高度融合的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视觉传达也开始逐渐向着动态化方向发展。在各种数字媒体中,对动态视觉传达设计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在本文的研究中,对动态视觉传达设计的内涵与特点进行简要介绍,分析动态视觉传达设计与数字媒体的关系,并以一些常见的数字媒体中动态视觉传达设计应用情况为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苗苗 《新闻世界》2022,(4):46-49
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广电媒体以“视觉化”为方向积极探索时政新闻与短视频、Vlog、H5、直播等新媒体形式的多样态融合创作创新;通过增强策划统筹力、创新突破力、传播研究力,讲好时政故事,传递“政”能量,不断提升新型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本文分析了时政新闻报道创新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视觉化”的创新方向。  相似文献   

7.
表情包是产生于互联网语境下的多模态话语形式,将语言、图像、动作等元素融合,大大提高了话语表征的传播效果。网络表情包具有丰富的视觉特性,其使用体现了视觉碎微化的特征。用辩证批判的观点看待当前表情包及文化流行行为,表情视图的传播既有积极意义,如表情包的生产与使用能让青年群体不断产生自我情感满足、群体认同、社会安全感等情感能量,同时也要深虑当表情包极度泛滥时所带来的解构主流文化、消费与娱乐至上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何明  廖卫民 《今传媒》2016,(9):11-13
新媒体环境下,儿童电视视觉传播与节目创新具有重要的关系。基于视觉传播机制 ACTS 模式,分析可见2016年央视六一晚会运用了大量视觉设计和虚拟技术,在“吸引注意”“引向内容”两个层次上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展现主题”和“符号积淀”层次上,运用话语引导,实现了教育与文化传承。儿童电视节目创新要尊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适合儿童的视觉传播设计成为节目创新的重要路径;多方位融合新媒体成为增强互动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9.
计算视觉传播使用计算机视觉方法,在方法体系、问题视域与解题标准方面带来研究范式的转型,为传统的视觉传播(视觉文化传播)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新的学术想象力。同时,在计算视觉传播研究的实践中,我们还应该注意将这一研究范式与视觉传播(视觉文化传播)研究范式结合起来,注意西方研究相关工具与数据库的适用性,警惕其中可能蕴含的政治、国家和种族等方面的视觉算法偏见。在此背景中,增强计算视觉传播研究基于像素的图像与社会文化的阐释能力,发挥这一研究的人文关怀作用,从中国传统视觉精神、视觉(文化)传播实践与视觉经验出发,分析与预测中国视觉传播(视觉文化传播)的热点、难点与发展趋势,突出中国问题域的独特性,彰显其紧迫性与现实性。提炼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计算视觉传播(视觉文化传播)研究范式,这是计算视觉传播研究理论本土化建构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0.
唐丹 《东南传播》2021,(12):30-34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从中央到省市县地区,越来越多的传统主流媒体开始入驻短视频平台,并掀起了一波又一波趣味性与宣传性俱佳的新闻传播热浪.因而,短视频平台融合新闻的跨媒介叙事、视觉化研究也成为了今日研究的热点.论文通过溯源短视频融合新闻的定义,理清其作为互联网时代视觉化文本的意义阐释.并试图用文化研究以及符号学、编码与解码理论、视觉修辞理论为支撑,对人们习以为常的短视频融合新闻的视觉加以研究,对其生成的新观看基础、新观看行为、新观看经验以及与社会的权力关系加以探析,对短视频融合新闻视觉盛宴下的弊端及问题进行反思,从而引起大众的警觉.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春节节日视觉符号的考察来探讨文化角度的国家形象传播问题.研究梳理了传统春节视觉符号的主要表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传统视觉符号所传达的传统国家形象;又进一步分析了新世纪以来春节视觉符号的新增内容——如春节影视传播、春节旅游传播、网络传播、广告传播、邮票传播等,指出当前国家形象呈现出多元并存、矛盾和谐、主体意识增强的变化中形象状态;并依托新世纪国家形象,探讨了节日文化角度国家形象“自塑”的内容与途径.  相似文献   

12.
马宁  曹培鑫  路淼 《传媒》2016,(5):88-90
在大众传播媒体主导新闻传播格局的时代,三十多年前视觉新闻,伴随着电视媒体对平面媒体的冲击在我国应运而生,作为专业文字记者的新闻写作理念和方法被广泛应用.随着大众传播、网络传播和移动互联的迭代发展,视觉新闻的概念在不断演变中持续影响着新闻传播领域不同阶段的内容生产.本文以媒介融合趋势下的视觉新闻变迁为主线,通过梳理其从写作观念、图文整合到全媒体革新的发展历程,为相关的新闻传播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溯源和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13.
张露 《东南传播》2014,(4):64-65
色彩是视觉元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如今的"视觉时代",色彩的运用更是不可阻挡地成为了时尚与流行的关键所在。流行色不再单纯体现在单个商品上,而是朝着与人身体肤色相融合的趋势发展,创造出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引领新的流行思潮。本文首先提出流行色的定义,并分别描述不同时期流行色的具体表现;其次以流行色宝石绿为例,从社会环境、视觉传播、心理因素、地域肤色四个方面来阐明流行色与身体肤色相融合这一现象的深层原因;最后从视觉角度来预测流行色的变化趋势以及明晰时尚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14.
户外音乐节海报不仅是传播信息的窗口、传播文化的创意方式,更是代表着音乐节精神与力量的视觉艺术。与音乐节元素、音乐元素的关联性为音乐节海报的视觉呈现提供了融合视听感受、共通深层情感的独特空间。本文对国内主要户外音乐节的海报的视觉特点进行了初步分析,概括了音乐元素在户外音乐节海报设计中的表现形式,并在对现状的总结中获得启迪与反思。国内户外音乐节海报设计依然面临着众多挑战,比如如何发挥音乐元素在视觉设计中的独到作用、如何把握音乐节海报设计中功能性与审美性的平衡等。  相似文献   

15.
闫月英  王娟  丁梅 《新闻知识》2012,(6):49-50,20
本文以2011年3月后改版的《纽约时报》网络版为个案,考察了《纽约时报》网络版的融合报道及其传播,其特点呈现为不同手段、不同内容的纵深融合,强调受众参与与视觉化呈现的新闻讲述,及对移动终端开发利用的注重。  相似文献   

16.
现代图像信息符号是一种新型技术符号。随着当下新型图像技术的持续演化,各类新型数字图像不断产生,渗透到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新型图像技术与图像信息除了专业化发展之外,还重点向视觉设备移动化、小巧化、一体化与应用个人化、社交化、智能化等方面高度发展,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层面。各种图像传播渠道与海量图像信息融合覆盖,图像可以异常迅速方便地制作与传播,由此形成当代视觉文化传播新的巨型格局,促进视觉文化时代向更复杂的层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多媒体产品如此丰富的当今社会,人们逐渐被各种景象所包围,并且这种趋势愈演愈烈。在"微时代"下,通过对视觉文化传播载体、内容、和受众三个方面分别呈现出的媒介大融合、图像压倒文字和受众无所适从新的表现特征的研究,发现视觉饕餮盛宴的满足背后,存在着视觉传播技术受限、主体的解构与意义消解、视觉霸权等"后遗症"。鉴于此,有必要从技术、观念、形式、视觉素养等方面尝试采取一系列优化措施来解决以上问题,建设一个视觉生态良好的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18.
吴祐昕  王慧  张楠 《当代传播》2014,(2):108-109,112
通过分析用户视觉注意的特点: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以及视觉搜索等特点,对用户的移动应用的视觉传播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归纳移动应用界面中的视觉传播原理,并分析如何将其特点与移动应用界面设计相结合,使移动应用界面能够达到最好的用户体验和视觉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9.
报纸版式设计是对视觉传达与信息传播的有效融合,即通过图表、插画、色彩等视觉手段,让信息内容以更加直接更加容易接受的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美术编辑作为版式呈现的主要责任人,必须要不断开拓新的视野,增加新的认知,提高新的能力,以适应不断发展进步的版式设计要求,这是应尽的义务,更是应负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络媒介、手机媒介、数字电视媒介等多种新型信息传播媒介的发展和深度融合,报纸媒介要想适应新媒介时代的发展,需在其内容变革的同时,加强其版式视觉化的设计传播创新力度。本文通过分析视觉文化对报纸版式设计的影响,研究报纸版式中视觉要素的表达方式,提出信息文本的图像分析解释法、文字内容的造型转化法、版面设计的多样布局法等报纸版式视觉化设计的创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