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3 毫秒
1.
加强对青年学生的素质教育是21世纪我国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要实现这一任务,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作为高校德育如何适应时代要求,变革传统的德育工作模式,构建一个符合学生需要的现代德育工作模式已迫在眉睫。所以,德育工作者必须以现代化的德育内容为“晶核”,探讨一条实现弘扬时代主旋律的有效之路。  相似文献   

2.
网络时代的到来,既对大学生的德育工作造成了不利影响,又给德育工作带来新的机遇.随着青年大学生德育工作新情况的不断出现,加强新形势下的大学德育工作已成为大学教育工作的重要方面,这就要求我们要抓住青年学生的时代特征,利用网络的特点,积极构建德育网络平台,促进高校德育发展.  相似文献   

3.
高校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应该走在全社会的前面。创造良好的德育氛围,实行严格的德育管理,拓宽德育渠道,优化育人环境,投身社会实践,是做好高校青年学生德育工作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德育工作是众多学科的交叉结合,美育是德育工作与众多学科间的桥梁。作者认为应将美育与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美导善,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品德;以美启真,开发青年学生的智力潜能;以美怡情,提升青年学生的生活品味。最后作者提出来以美育促进德育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过去的学校德育工作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仍存在较大距离。如何增强德育工作效果,是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一个重要课题。注重德育创新,完善德育工作体系,精心构建德育立交桥,深化德育改革,是搞好德育工作和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为使课改成功进行和实现德育工作效果的最大化,必须下大功夫落实学生德育主体地位,对德育工作模式、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等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6.
中专学校在改革大潮面前,德育工作经受着严峻的挑战,德育地位淡化,德育内容泛化,德育队伍弱化,德育效果滞后化,因此,必须提高认识,摆正德育工作地位;管教结合,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求真务实,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自我教育,帮助学生主动发展;加大投入,建设高素质德育队伍。  相似文献   

7.
21世纪我国高校德育的理想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对青年学生的素质教育是21世纪我国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要实现这一任务,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作为高校德育如何适应时代要求,变革传统的德育工作,构建一个符合学生需要的现代德育工作模式已迫在眉睫。所以,德育工作者必须以现代化的德育内容为“晶核”,探讨一条实现弘扬时代主旋律的有效之路。  相似文献   

8.
由于高校德育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关系到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系到高校培养目标的实现。特别在新时期 ,青年学生面对社会变革和各种价值观念的冲击 ,有时他们显得无所适从 ,在思想认识上出现许多新的困惑和问题。所以 ,加强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要把德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提高实效 ,就必须以邓小平德育思想为指导 ,进一步明确新时期高校的德育目标和任务 ,科学地选择和确定德育内容 ,积极探索德育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学校教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生轴心。但是由于人们对德育工作的冷淡,德育方式的落后,德育内容的僵化教条,德育工作脱离学生实际以及德育管理的单一等导致了德育工作中产生了缺乏实效的瓶颈。因此探寻解决这一瓶颈的对策就是当前德育工作最大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一、确定德育工作目标和落实德育工作内容 1、学校德育要具体细化,明确目标 德育目标是学院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把德育放在应有位置,同时结合高职学院学生培养方向而制定切实的德育目标。要将思想、政治、品德、法律、心理健康等德育内涵制定出具体的规格以明确德育工作者和学生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1.
德性是一种获得性品格,德性需要培育。针对学生德性缺失的问题,提出思想政治教学德性培育的思路、方法与途径。主要包括: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观,实施"责任性"教学,实现道德引领;创设自主课堂,提升学生道德认识;开展道德实践活动,锻炼学生道德意志;建构师生有效交往,浸润学生道德情感以及整合德育力量,共同促进德性养成等。  相似文献   

12.
儒学经典中蕴藏着深厚的关于德性德行培养的思想资源。基于新时期大学德育的新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开展以儒学德育资源为核心的德性德行教育,对于落实国家教育战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开展儒学经典教育,要与时俱进、因材施教、注重学思结合、发挥教师垂范作用、知行并重。  相似文献   

13.
张洋 《林区教学》2020,(4):8-10
德性养成是学校德育的重要使命,是中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基础。加强中学生的德性养成教育,对他们的人生具有奠基的重大意义。在知情意行视域下,对德性探源、德性的内涵以及中学生德性的养成作初步探讨,以促进中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和德性的养成。  相似文献   

14.
This article outlines a role for constructive failures in virtue education. Some failures can be catastrophic and push the agent toward vice, but other types of failure can have positive consequences, we’ll call these failures constructive failures, failures that help on the road to virtue. So, while failures are generally appealed to as examples of what to avoid doing, educators may want to actively create conditions that are likely to make their students fail. While failures may involve negative feelings in the short term, constructive failures, although they appear to pose obstacles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actually help lead us to our goal, virtue. Crucially, constructive failures give us insights into situations and into ourselves, insights which make it more likely that we will succeed in the ultimate goal of virtue.  相似文献   

15.
落实江泽民“以德治国”的思想,要从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做起,从每个人做起。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学校是教育人的场所,学校教育的好坏,教师师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影响学校的精神文明,影响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国民素质的提高。因此,学校教育必须站在“以德治国”的高度,“以德治校”,做到转变育人观念,坚持以育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正确认识教师手中的权力,为学生树立人格榜样;创造良好的校园育人环境,使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高校“两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承担着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主导地位的重任。而“两课”教师的师德又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育的效果。本文遵循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要求,强调通过加强师德建设,提升教师育人的本领和素质,从而增强大学生德育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体育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教育,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价值。文章分析在中职体育中开展"以德树人"教学面临的问题,探讨在中职体育中开展"以德树人"教学的具体路径,从而促进"以德树人"理念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落实,实现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善"或"使之善"是教育的本质,工具理性操作下的现代教育却挖空了(道德)教育的根基.由此,学生成了"可算度的人",德育方式出现了主知主义和主行主义两种偏向:前者主张"知识即美德",测量的是知识的"多少";后者认定"美德看行动",计算的是好事的"件数".回归人之艺术的天性,探寻艺术对美德的启迪,达致礼乐相融、合和而生不失为道德教育的一个可能维度.  相似文献   

19.
“德育导师制”是近三年来我校德育工作者针对当前德育工作所存在的一些弊端进行深度思考后,探索和实践的一条改革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是一种新型的育人方法,也是一种亲情化、个性化的德育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环境美德伦理是当今环境伦理研究的新转向。对大学生进行环境美德培养和教育,从学科发展需要而言,是解决当今环境美德主体宽泛培养、环境美德德目缺乏统一认识的一次探索;从大学生发展需要而言,则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在过去传统道德关系基础上纳入包含环境对象的,具有对自然的适当的谦逊、正义、简单、仁爱的新型人格。为此,高校要通过对国内外典型环境美德人格的宣传、发挥高校课堂教育主阵地作用、加强大学生的环境美德实践等途径培养大学生的环境美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