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香港学前教育师资状况的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学前师资的管理分属香港政府社会福利署和教育署两个系统监管, 分别管理幼儿中心和幼稚园。管理机构的不同, 造成了香港幼儿中心和幼稚园教师的任用资格、培养、培训和待遇等方面的很大差异, 影响了香港学前教育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2.
探究香港繁荣和高速发展的原因有一点不可置疑,那就是教育扮演了一个颇为重要的角色。一、学制与各类中小学教育学制香港的学校制度,包括两年或三年的幼儿教育;跟着是6年小学教育;三年初中教育;2年高中教育;2年中六教育;3年大专教育。幼儿教育香港的幼儿教育(又称学前教育)分为两个系统。一个是香港政府教育署管辖的幼稚园,招收3至5岁的幼儿入学,比较重视文化知识教育,每天上课时间不超过4小时,多数是半日制。其师资由教育署负责,全香港幼稚园都由社团和私人主办,属于私立学校。另一个系统是由香港政府社会福利署管辖的幼儿…  相似文献   

3.
刘华 《山东教育》2003,(30):20-21
香港学前教育机构主要包括两大类,即幼儿中心与幼稚园。幼儿中心归社会福利署管辖,招收0~6岁的儿童,多为全日制。幼稚园归教育署管辖,招收3~6岁的儿童,多为半日制。幼儿中心及幼稚园大多以自负盈亏及非谋利的形式独立运作。虽然香港学前教育在20世纪初期就已经产生了,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港府重视不足、管理体制滞后、教师素质低下,一直未有大的发展。80年代以来,在世界学前教育蓬勃发展的形势的推动下,港府也大大加强了对学前教育的资助,并通过制订政策、法规来对学前教育实施管理。香港亦借助自己特殊的地位,加强与国际幼教的接…  相似文献   

4.
香港将推出《学前教育课程指引》香港将于1996年9月之前向全港幼稚园和幼儿巾心下达两者都适用的《学前教育课程指引》,内容包括四个部分:课程目的;发展领域及目标;课程计划与推行;活动。由香港社会福利署和教育署联合组成的幼稚园工作小组,于1995年11月...  相似文献   

5.
《基础教育参考》2012,(1):27-29
香港学前服务是指幼稚园及幼儿中心提供的教育和照顾。幼稚园是向教育局注册,为三至六岁儿童开设.现时大部分的幼稚园只开办半日制课程,既有高班、低班及幼儿班,也有部分幼稚园同时开办全日制课程。幼儿中心包括育婴园和幼儿园两类服务机构是向劳工及福利局辖下的社会福利署注册.  相似文献   

6.
香港幼师培训的发展:现况与前瞻邝李慧仪在香港,为幼儿提供服务的机构分两类:幼儿中心及幼稚园。前者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托儿服务,收托对象为2~5岁的幼童,由卫生福利司管辖。后者为3~5岁幼童提供学前教育,由教育及人力统筹司所管辖。在过去,要获取所需的认许...  相似文献   

7.
在香港,学前教育机构包括幼稚园和幼儿园,其中幼稚园由教育行政部门管辖,招收3~6岁儿童;幼儿园由社会福利部门管辖,招收2~6岁儿童。本文拟对香港幼教师资的培训情况作一些简单的介绍。一、师资培训课程香港目前的幼教师资培训分别由香港教育学院、李惠利工业学院以及香港理工大学提供。各院校的师资培训课程如下:香港教育学院幼稚园教师培训课程  相似文献   

8.
随着台湾经济的发展,妇女就业率的增高以及家庭结构的变化,近十几年来,台湾的幼儿教育有了较为迅速的发展。幼儿教育制度台湾的幼儿教育机构包括幼稚园和托儿所。幼稚园由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属学前教育机构;托儿所则由社会行政部门管辖,属社会福利机构。幼稚园虽然在学制上有正式地位,但不属于义务教育的范围。台湾在1981年颁布了《幼稚教育法》,对幼稚园设置的宗旨、教育目标、教育对象、幼稚园机构设置的标准以及其他各种制度作了规定,进  相似文献   

9.
台湾幼教师资培养简述毛曙阳台湾的幼儿教育机构通常包括幼稚园、托儿所和其他儿童福利机构等,其中以幼稚园和托儿所最为普遍。幼稚园招收四至六岁的幼儿,属教育部门管辖,其工作偏重于教育,园内的工作人员被称为“教师”;而托儿所收托一至六岁的儿童,周社会福利部门...  相似文献   

10.
融入社区——各国学前教育之共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各国政府重视学前教育融入社区 学前教育机构与社区的沟通和结合,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府重视. 日本1990年<幼稚园教育要领>指出:"幼儿的生活以家庭为主逐渐扩大到社区社会.因此,要注意幼稚园同家庭的联系.幼稚园的生活要同家庭、社区生活保持密切联系,以利于幼儿的成长."  相似文献   

11.
香港三至五岁的幼儿近90%进入幼稚园或幼儿中心学习,幼稚园或幼儿中心弥补了家庭教育的不足。入读幼稚园或幼儿中心已成为儿童必经的阶段,而且一年级的教师也通常假设学生已接收了基本的教育。香港大部分的家长都希望尽早送孩子入学,以解除照顾他们的负担。但是,由于种种的社会因素,香港  相似文献   

12.
林琳 《上海教育》2009,(17):54-56
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安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香港政府认为必须要培养一批具有高素质、专业的幼稚园校长(香港都统一称园长为校长)和教师,使他们在课程设计、学与教、幼稚园管理、学习经验评估、促进儿童发展等方面都具有专业水准,从而为儿童的终身学习以及实现优质的学前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香港教育局一直致力于提升学前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水平。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日本的学前教育主要是由具备不同职能的保育所和幼稚园来承担.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保育所是由厚生劳动省管辖的儿童福利机构,主要负责为有工作的监护入托管照顾幼儿;幼稚园则是由文部科学省管辖的学前教育机构,主要对幼儿进行学前教育.针对这样一种不合理的管理方式,日本社会一直以来都存有争议,要求行政一体化、设施一体化的改革呼声也此起彼伏.1980年代后半期至1990年代前半期出现了向行政一体化和设施一体化的转化契机.这一契机出现的原因一是出生率的下降,二是适龄待入保育所的儿童数量的增加.日本政府为此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特别是在当今日本政局不稳定的背景之下,其实施起来还具有一定的难度.本文对保育所和幼稚园的历史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对日本学前教育制度改革的两个转化契机进行了阐释,并以此为基础,描述了幼保一体化的动向以及综合设施(暂称)创办的历程、具体构想及其希望达到的目标,并对综合设施(暂称)的组织结构与具体制度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任何一个关心子女的父、母,必定十分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大家都同意孩子是需要入学接受教育的,但是在什么年龄入学最适合呢?试看现时香港的学前教育服务:三岁的幼儿可以入读幼稚园的幼儿班,除了半日制,有些幼稚园亦提供全日制服务。两岁的幼儿可以入读幼  相似文献   

15.
<正> 中国古代没有专门的学前教育机构,幼儿阶段的教育任务完全由家庭来承担,幼教与家教是融为一体的。东汉和帝时,皇后邓氏曾创办过“邸第”,征召有威望的儒者教授5、6岁的皇室及外戚子弟,因此“邸第”曾被视为世界上最早的幼儿教育场所,但可惜昙花一现,未能持续下来。1840年,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名副其实的幼稚园,此后十几年间,幼稚园教育很快在欧美国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名幼儿园园长,我参与了“作为21世纪的特级幼稚园校长”培训活动,并先后三次以专家身份赴港作指导性交流,共走访了15所不同层次机构下的幼稚园和幼儿教育中心。通过实地观摩各幼稚园的园舍面貌和教育教学活动,针对校长们的研究专题开展研讨交流,同教师们就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的实施共同教研对话,较深入地了解了香港学前教育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学前教育是为终身学习和全人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历史、文化与社会原因,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相比,学前教育一直是香港学校教育系统中的薄弱环节,被学者比喻为“教育制度中遭到轻藐忽视的灰姑娘”。这种状况在新世纪以来有所改变。近年来,香港政府为发展学前教育、提高幼稚园教学效能付出了一系列、持续不断的努力,使学前教育迎来了一个良好而崭新的发展前景。鉴于此,本文尝试对香港学前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做出简要的回顾和归纳。  相似文献   

18.
香港推行“校本管理”的计划与争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1年3月,香港教育统筹科和教育署发布了《学校管理新措施》。这是近年来香港政府在教育管理上所进行的一项重大改革,其目的在于转变政府管理学校的机制,提高学校办学的积极性,从而向香港中小学注入自动发展的内在动力。本文拟就这一问题的背景、内容及争论做些简单的介绍与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前国际学前教育机构类型,不仅体现四、五十年代的社会福利照顾功能和六、七十年代的补偿功能,而更为突出地体现八、九十年代的教育功能。据有关资料反映,目前国际学前教育机构大致情况如下。美国的学前教育机构名称繁多,有保育学校,前幼稚园,幼稚园;前初级学校;儿童保育中心;日间照顾中心;家庭式日间照顾;起头计划;家长儿童中心;后院团体;实验学校;游乐园等。其中以幼稚园和保育学校为主,普及率很高。各机构收托的儿童年龄和收托时间均按父母的需要,有半日制、全日制、计时制的,收托对象的领域有较大的灵活性,有婴儿至入小学,也有从婴儿至17岁的。甚至还有夜间照顾中心,专为从事夜间工作的职业妇女服务的。瑞典除了日间托儿所、家庭托儿所、托儿所之  相似文献   

20.
本文简要介绍了香港学前教育机构的设置、师资状况、课程体系的建构,并梳理了香港幼稚园办园理念与实践探索的优势。香港幼稚园的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多元化课程模式、以儿童的探索、体验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及丰富育人环境创设都给我们提供了很好地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