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雄斌 《出版参考》2005,(26):31-32
前不久去世的辜振甫,其祖父是清末名儒辜鸿铭,外祖父是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陈宝琛,姑父是清末大买办、大实业家盛宣怀.在两岸关系史上,辜振甫是一位重要人物.许多人对"汪辜会谈"耳熟能详,对辜振甫其人则了解甚少.本文对他的情况有较多的介绍.  相似文献   

2.
2008年11月5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在台北拜会已故海峡交流基金会会长辜振甫先生夫人辜严倬云女士。各类媒体报道时,普遍称辜严倬云女士为辜振甫遗孀。如新浪网11月4日有一标题就是:陈云林拜会辜振甫遗孀。  相似文献   

3.
遗憾之别台湾商人、政治家辜振甫(1918年—2005年1月3日)2005年1月3日,台湾‘悔基会”董事长辜振甫病逝,享年87岁。辜振甫的前半生是儒商,后半生则是在两岸舞台上挥洒的儒者。1993年4月,辜代表台湾海基会与祖国大陆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在新加坡举行了历史性的“汪辜会谈”。这是海峡两岸授权的民间机构最高负责人之间的首次会晤,也是海峡两岸高层人士在  相似文献   

4.
踏上暌别50多年的这片土地,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形容自己的心境是“感触至甚”。从10月14日至19日,辜振甫先生在上海、北京进行了一系列参观访问活动。与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会面并达成四项共识。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钱其琛及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陈云林会见并坦率沟通。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礼节性会见了辜振甫,引起了海内外的极大关注。舆论大多认为,辜振甫此行走在了两岸关系发展关键时刻的一个新起点上,开始了两岸直接对话,但能否成为改善两岸关系、启动政治谈判的动力,仍将是日后  相似文献   

5.
新闻榜     
辜振甫辞世:“汪辜会谈”成历史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辜振甫 1月 3日在台北逝世,享年88 岁。他生前一直致力于促成的第三次“汪辜会晤”,因为他的辞世而落空。因为辜振甫在两岸关系中的特殊地位,自从去年11月传出他病重的消息以来,其病情一直引人关注。辜振甫分别在 1993 年和 1998 年,在“一个中国”的原则和“九二共识”的基础上,与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进行过两次会谈。这两次“汪辜会谈”成为辜振甫生涯中最引人注目的功绩,在两岸关系中也属里程碑式事件。 丁祖诒:西安翻译学院被批评 丁祖诒领导的西安翻译学院自费在《洛杉…  相似文献   

6.
身为台湾海基会董事长的辜振甫先生,给人留下温文儒雅且练达机敏的饱学长者印象。然而,他不是一位单纯的学者。横跨台湾政商两界的辜振甫,兼有“经济外交家”的名号。历任的几位“总统”都曾授予他殊荣。祖籍福建的辜振甫,1917年生于台湾名声显赫的庶港辜家。其父辜显荣时,辜家以6000多公顷农田、300多公顷盐田、18家糖厂等产业成为当时台湾的三大地主之一。1937年辜显荣去世,辜家日渐衰微。已从台北  相似文献   

7.
伍秉鉴是清末人,西方学者当时称他为天下第一大富翁。  相似文献   

8.
清末华北铁路与经济变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宝晓 《历史档案》2001,(3):102-106
现代交通、通讯等工具的引入和使用,在促使近代中国经济发生革命性变化的同时,往往对某些传统行业产生负面影响。清末铁路建成者不多,常被误认为铁路的作用未能尽显。其实在华北地区,铁路在清末已初步形成网络,此后,干线铁路基本未有大的增加,只是如何完善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田东奎 《历史档案》2006,(3):97-101,129
清末宪政为什么没有成功?这是法史学界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热门话题。建国前,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仅限于政治层面的探讨,没有涉及具体的制度安排。建国后,受革命优于改良史观的影响,法史学界、史学界众口一词地认为,清末宪政是一个愚弄人民、阻挠资产阶级革命的骗局。20世纪80年代后期,法史学界逐渐摆脱了定性史学的研究范式,开始关注清末立宪过程中形成的大量文献资料,并重新诠释清末宪政过程中形成的大量文本。于是,一些学者经过潜心研究认为,清末宪政不是骗局,清政府的态度是认真的,并有长远的规划。我们认为要了解清末宪政失败的原因,就不能不考虑清末宪政的动因。清末宪政的缘起,表面看来,似乎是清政府顺应历史潮流,满足人民和立宪派立宪国优于专钼国的呐喊,地方督抚的强烈呼吁,消弭革命,响应西方列强进行最低限度的改革,等等。这些理由,应该说很充分了,但仍不足以解释清政府推动宪政的真正动因。  相似文献   

10.
明至清代木活字技术之所以能够在我国广泛使用,就在于极大地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康、雍、乾至清末,官府与私坊印书普遍采用大刻活字,木活字印本从数量、种类、以及质量上都超过了历史上任何时期,并且形成了不同区域的分布特点,它反映出木活字版本古籍于明中叶至清末四百年间的重要发展,以及对当时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龚炜 《新闻世界》2012,(7):203-204
清末是中国社会大变革时期。政局的黑暗和民族危机的加深使得一些具有先进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思考如何改变现状,强国富民。清末的两次"国人办报高潮"让更多的有志之士开始投身到报刊这块舆论阵地。报业的发展也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报人。本文通过对清末成功报人的个人基本素质分析,找到他们走向成功的共同点,力图给当代传媒从业者以启示。  相似文献   

12.
清末四川报纸种类多,数量大,影响深远,在当时属于全国报纸发达行列.探索清末四川报纸的出版背景、出版情况、出版特色并对其进行评价,对四川和全国新闻出版史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付琳茜 《新闻世界》2012,(4):150-151
制定报律是清末变法修律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1898年"报律"一词首次由康有为提出。为叙述方便,本文将清末五部新闻出版法规统称为报律。《申报》作为一份影响力颇大的中文商业性报刊在清末报律颁布前后(1898-1911)有何反应呢?本文对此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4.
清末民初,中国社会变革剧烈。加之受欧风美雨的冲击,使燕赵地区(主要包括今河北、北京、天津等地)传统婚俗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清末民初燕赵地区婚姻生活中出现新动向。首先表现在主婚权利、媒介方式的转变上。传统婚姻缔结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因而男女青年毫无婚姻自主权。近代以来.特别是辛亥革命以后,社会风气大开.家长独断的主婚权利受到冲击.男女当事人对自己的婚嫁有了相对自由的权利。如盐山县“民国以来.男女平权之说倡,而婚配自择”;  相似文献   

15.
作为清末主管交通发展的中央政府职能部门——邮传部,由于它制订干路国有政策而引发了四川保路运动,进而导致清王朝的灭亡,因此,对它的研究在今天看来十分有意义。目前,关于邮传部的资料最为集中的是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其珍藏的达60多卷的卷宗资料,是我们研究该部的主题支撑。再加以报刊等辅助资料,清末邮传部的面貌得以清晰地展现在后人的面前。  相似文献   

16.
清末新政与近代藏书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近代藏书楼是清末新政的重要措施之一。近代藏书楼是在中国古代藏书楼基础上吸收西方近代图书馆文明而建立起来的,联结了中国古代藏书文化与西方近代文明,体现了“中体西用”思想,推动了清末新政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近代商人组织的研究,已经成为史学界关注的热点课题,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但关于该课题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上海、天津、苏州等沿海城市,对内陆城市商人组织的研究明显不足。成都是中国内陆的中心城市,素以商业闻名,但关于成都商人组织的研究只有清末时期的商会略有涉及,而对清末民初成都工商同业组织的研究基本阙如。  相似文献   

18.
清末社会教育是近代中国为了救亡图存而实施的民众大动员,以《大公报》为视野可以展示其基本状况。清末社会教育,在教育内容上主要表现在培育爱国精神、宣传西学新知、推进制度变革等方面,采取的方式主要为创办白话报刊、兴办阅报社、宣讲所等。  相似文献   

19.
民国时期的商标立法与商标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毓坤 《历史档案》2003,1(3):119-124,133
商标不仅是商品身份的证明,也是一种特殊的工商权利。因此,保护商标是发展商品经济的需要,也是保护公民物权的一种表现。近代我国商标保护始自清末新政,是为初创时期;民国继其后,为发展时期。清末新政为时短暂,其商标保护的实际成果不多,但其在中国近  相似文献   

20.
陆军大学,简称陆大,是旧中国最高军事学府。它从1906年在直隶保定府创办,1948年底离开南京共43年,迁校6次。一、初创时期(清末1906年-1912年)陆大是清末为编练新军的需要创办的。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清政府开始淘汰绿营,改革军制,训练新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