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币的启示     
一个偶然的的机会,我得了一枚古币,斑驳的锈蚀,字迹模糊不清,已无需考证。但仔细玩味,我对这枚古币的形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盛情赞叹古人对此形状设计的价值:“内方外圆”。同时,也感谢古人使我从这枚古币上获得了启示。“方”规矩,法度,是事物内部的规律;“圆”  相似文献   

2.
“古币迷”     
我从小就与古币结下了不解之缘。因此,同学们送给我一个亲切的绰号——"古币迷"。在来新疆之前,我听说大雁塔附近的一些文物商店里卖古币,便去那里观赏。那些锈迹斑斑、形状各异、不同朝代的古币,引起了我无限的遐思。实在抵挡不了它们的诱惑,我就用自己积攒的压岁钱去买。几次下来,我已经快将清朝各代的钱币收集齐了,北宋时期的也只差几枚。加上其他时期的古币我已经成为拥有近百枚古币的"小  相似文献   

3.
五枚硬币爆红网络
  近年来,翡翠、南红、文玩等在收藏界掀起阵阵热潮。相对于此,钱币收藏似乎一直不温不火,却也占据着自己的一席之地。近日,一组被称为“五朵金花”的硬币套组在网络上爆红。这一套硬币,包括了1979年、1980年、1981年发行的5分币,1981年发行的1分币和1980年发行的2分币,共3个币种。其总价值,目前已经高达3万多元人民币。借着“五朵金花”的网络热潮,更多的收藏爱好者将目光投向了钱币收藏市场。  相似文献   

4.
放眼古币     
“这是‘康熙通宝’吧?”“不对,我说这是‘乾隆通宝’。”浙江省温岭市城南镇小学的队员们围着一枚古币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他们的争吵声引来了中队辅导员,在老师的引导下,队员们决定开展一次“小博士古币研究大行动”。  相似文献   

5.
郝笛,中国文物博物馆学会年龄最小的会员,曾获得“天津市第六届民间收藏展”金奖。他5岁时便着迷于古币收藏,发表过若干考古专题文章,曾应邀参加大型考古活动,被称为“津门文物收藏奇才”。不玩玩具,玩古币长大郝笛小时候很少玩玩具,他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到地摊上看古币。郝笛5岁时,一天,父亲带着他去买菜。在一个卖古玩的小地摊前,郝笛停下了脚步,着急买菜的父亲将儿子留在了地摊前,便去买菜。买完菜后,父亲发现,郝笛依旧站在那个地摊前,盯着地摊上的那几枚古币,摊贩顺手拿了几枚破钱给了郝笛:“拿去玩吧,不要钱!”郝笛高兴地接过了古币。读…  相似文献   

6.
正少年时有段时间喜欢收集古钱币,用集邮册装满了几册子,用小铁罐子装满整整一罐子。并不知道那些古钱币值多少钱,但每次一枚枚摆出来欣赏时,总觉得自己坐拥天下财富。有位比我大几岁的朋友也喜欢古钱币,且拥有不少藏品。我们经常交换些重复的钱币,有时他也会向我要些"独家"钱币。那时我有"慷慨"的习性,并以此为荣,何况,内心还看重朋友,觉得送他也无妨。慢慢地,我的藏品开  相似文献   

7.
近读一则故事:有一个农民在犁地时,发现了一枚锈迹斑斑的古钱币。农民以为把古钱币上斑驳的锈迹去掉会更值钱,于是就将那枚古钱币打磨得平整光亮。结果,这枚价值昂贵的古币变成了一钱不值的铜板。农民哪里知道,古钱币的价值正体现在它那锈迹斑斑的“生命本色”——“古”上,失去了“生命本色”,古钱一文不值。  相似文献   

8.
校徽的悲哀     
前不久,笔者和一位个体户朋友闲聊,他谈起一件很有趣的事.说这几年,他们这些搞“个体”的人,为了生意,总得南来北往、东奔西跑,每次出门总是捏着一把汗,生怕钱包被偷.据他介绍,和他一块从事个体生意的几个朋友,都或多或少被人偷过钱包,但有一位老兄,搞个体多年,从没有被小偷“光顾”过.于是,他们便去取“经”,这位仁兄迫于无奈,告诉他们:我每次去外地贩货,总是穿一件“的卡”旧中山装,在衣兜上佩戴一枚红底校徽(捡来的),这样不论坐汽车,还是坐火车,小偷从不向我伸手.  相似文献   

9.
近读一则故事:有一个农民在犁地时,发现了一枚锈迹斑斑的古钱币。农民以为把古钱币上斑驳的锈迹去掉会更值钱,于是就将那枚古钱币打磨得平整光亮。结果,这枚价值昂贵的古币变成了一钱不值的铜板。农民哪里知道古钱币的价值正体现在它那锈迹斑斑的“生命本色”——“古”上。失去了“生命本色”,古钱一文不值。  相似文献   

10.
孙建锋 《湖南教育》2003,(24):48-48
近读一则故事:有一个农民在犁地时,发现了一枚锈迹斑斑的古钱币。农民以为把古钱币上斑驳的锈迹去掉会更值钱,于是就将那枚古钱币打磨得平整光亮,结果,这枚价值昂贵的古币变成了一文不值的铜板。农民哪里知道,古钱币的价值正体现在它那锈迹斑斑的“生命本色”———“古”上。作文批改中就有这种“农民式”的教师,他们喜欢自作聪明,以为孩子的作文越没有“缺陷”就越有价值。于是,煞费苦心地“磨”去孩子作文中的“锈迹”,而被“磨”掉的部分,恰恰是最能体现孩子生命本色、最有价值的部分。且看两例:我掉了两颗牙今天,我掉了两颗牙。我对奶…  相似文献   

11.
小兰,是我大班的一名女孩子。她长长的睫毛,乌黑发亮的眼珠,苹果似的脸蛋儿一笑总有两个深深的酒窝儿。我很喜爱她,更因为我俩有个共同的爱好——收集各种各样的树叶。空闲的时候,我俩总爱拿出各自的藏品互相展示。小兰对我收藏的一枚红叶很是钟情:“老师,我能和你交换这枚红叶吗?”“不能,因为这枚红叶是一位去国外的朋友给我的纪念。如果你真的喜欢,等老师去香山旅游为你捎回一片好吗?”小兰愉快地点了点头。  相似文献   

12.
丁召红 《早期教育》2001,(13):16-16
小兰,是我大班的一名女孩子。她长长的睫毛,乌黑发亮的眼珠,苹果似的脸蛋儿一笑总有两个深深的酒窝儿。我很喜爱她,更因为我俩有个共同的爱好——收集各种各样的树叶。空闲的时候,我俩总爱拿出各自的藏品互相展示。小兰对我收藏的一枚红叶很是钟情:“老师,我能和你交换这枚红叶吗?”“不能,因为这枚红叶是一位去国外的朋友给我的纪念。如果你真的喜欢,等老师去香山旅游为你捎回一片好吗?”小兰愉快地点了点头。  相似文献   

13.
《古代笑话》中记录了这样一则故事:一人宴请三位朋友,届时,有一个朋友未赴约,主人当着两位已到朋友的面说:“该来的没来。”在座的一位朋友站起来走了,嘴里叨念着:“这不是说我不该来吗?”主人一着急, 又说:“不该走的走了。”留下来的那位朋友心想:“这不是说我应该走吗?”于是,这位朋友也走了。  相似文献   

14.
近读一则故事:有一个农民在犁地时,发现了一枚锈迹斑斑的古钱币。农民以为把古钱币上斑驳的锈迹去掉会更值钱,于是就将那枚古钱币打磨得平整光亮,结果,这枚价值昂贵的古币变成了一钱不值的铜板。农民哪里知道古钱币的价值正体现在它那锈迹斑斑的“生命本色”——“古”上。失去了“生命本色”,古钱一文不值。毋庸讳言,作文批改中就有这种“农民式”的教师,他们喜欢自作精明,以为孩子的作文越没有“缺陷”就越有价值。于是,煞费苦心地“磨”去孩子作文中的“锈迹”。哪里知道在他们看来有“缺陷”而被“磨”掉的部分,其实恰恰是最能体现孩子…  相似文献   

15.
财迷     
我收集钱币已有两年的时间。第一次对钱币感兴趣是看到妈妈年轻时收集的各国的货币,那么多图案精美的钱币,真让我舍不得还给她。于是妈妈毫无保留地都送给了我。我到比利时旅游时,收集到了比利时和法国的纪念币。比利时币的图案是一位古代的国王,法币的图案是法国女神。在阿姆斯特丹,大学生哥哥、姐姐们知道我是集币迷,一下子送给我好多套荷兰币,这可是中、荷两国人民友谊的象征啊!我的收藏一下子丰富了许多,对集币的兴趣也更浓了。  相似文献   

16.
爱的使者     
五年前,朋友给我介绍了一个对象,可是还没来得及安排我们彼此见面,朋友便调离了本地。我们按朋友的建议,通了几次电话,彼此都有一种“心有灵犀”的感觉,觉得应该找个机会见见面。于是我们约定了一个传统的相见方式,说定某时某地我身穿长裙手拿一本杂志。  相似文献   

17.
一个黄昏,夕阳很美。路灯的影子长长瘦瘦。我走在院子里,翻开手上的一本书。一枚很薄、旧得有些发黄的枫叶标本露出。这是几年前收藏的呢?开始四合的暮色下,有轻微的风吹过。我想要捕捉些什么。于是,我拿起了笔。  相似文献   

18.
听朋友讲过一则故事:一位老师为了让学生弄清一道数学题的解题思路.讲得口干舌燥.可学生大半还是听不懂。于是这位老师发火道:“笨死了.讲了这么多遍还听不懂!”旁边有一位学生不紧不慢地回了一句:“是啊。笨死了.讲了这么多遍还没有讲清楚!”于是教室里发出了一阵哄笑……故事不长.却久久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也引发了我一连串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我总是回忆起20世纪80年代的课堂教学。那时候,武汉市有一位心灵手巧的历史老师,他为我们制作了一些实物教具,有仿制的石器时代的砍砸器、刮削器,有战国时期各国的钱币,等等。我们也都很注意收集实物教具,到外地开会出差,也会买一些课堂教学用得着的仿制文物,如洛阳的仿古“唐三彩”、西安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模型。相互之间也都毫无保留地交换或借用实物教具。在一次全市教研会议上,有一位老师就利用休息时间向各位同行一一询问“你有没有铜钱?”大家也都答应为他收集各种真假古铜钱。他要上“宋代经济”这一课(不是公开课,更不是作秀的公开课),为了让学生理解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与货币的变迁,他收集了一千余枚铜钱,又自己用手推油印机印制了纸币“交子”。当时中学历史老师的典型形象就是:一手夹着大幅挂图,一手拎着唐三彩。  相似文献   

20.
37枚古币     
昨夜又梦到家了,梦到与父亲赌气我跑了出来,漫无目的地游荡。不经意一瞥,脚下竟躺着一枚古币,捡起来,上面的字竟是“注意身体”。冥冥中,梦里浮现出父亲的影子,再往前走,又发现了第二枚“天冷了”,然后便有了第三枚、第四枚……当我拾起最后一枚也就是第37枚时,上面只有3个字“回家吧”。我的泪一下子涌了出来,擦干泪,抬头竞看到父亲正在不远处凝视着我!梦就在这里断了,我还没和父亲说上一句话!再也睡不着。37枚,细细一想才发觉我已经37天没和父亲联系了!我是家中最小也是最倔强的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