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几何时,一篇《误尽苍生是语文》引发了人们对语文教育的大批判,时至今日。语文学科的改革浪潮虽几度“惊涛拍岸”.但“改革从来就是步履维艰。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于漪)。因而语文课仍不为大多数学生所喜爱.语文教学中依然存在不少困惑。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应时出台,为语文教学开辟了一片新天地。新《课标》提出了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这就明确要求语文老师应掌握现代技术.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也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由此可见,当今中小学语文教育的特殊使命,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正式把“综合性学习”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和方式提出来,并把“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结构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4.
汪燕宏 《小学语文》2007,(12):33-3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就以这一评价新要求为理论依据,致力于小学高年级语文考试命题改革,并以命题新思路为指向,研究复习新策略,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积淀。  相似文献   

5.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编写的、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科书(以下简称“苏教版语文教科书”)所设的“诵读欣赏”一栏,这是本书的一大特色,是其它版本所没有的。“诵读欣赏”包括“诵读”、“欣赏”两个阶段,意在诵读中欣赏,在欣赏中诵读,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达到积累、体验、培养语感的目的。《语文课程课标》要求学生在“诵读文学作品”时,“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并“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要求学生在“诵读古代诗词”时,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有些诗文应要求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就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在语文教学改革与实践中,我们必须弄清两个基本问题: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哪些条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基本理念,这些理念之间的关系是目的与条件之间的关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为了达到语文教学目的所必需的条件。由此可见,《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包括目的理念、…  相似文献   

7.
随着《语文课程标准》取代《语文教学大纲》,语文教育理念“与日俱进”,语文教学改革也呈风起云涌之势。那么,如何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的有关作文教学的新理念来进行作文教学的改革呢?我认为,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有关作文教学的新理念改革中小学作文教学.必须寻找相应的作文教学的新策略。我觉得作文教学新策略的内容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提出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标准》这一要求,既符合汉语言学习的规律,又顺应了新世纪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展示了广阔的前景,注入了新的思想和活力。“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从《标准》的这一阐释中,笔者认为综合性学习是促进知识综合运用和能力整体发…  相似文献   

10.
试论《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课程标准》对推动语文课程改革起到了巨大的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其尚存在较多不完善之处,对语文教学存在一定负面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导致语文教学中的“泛语文”现象泛滥。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如何落实新课程标准中的这一理念呢?笔者认为,把握“精练”艺术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标准(实验)》均对语文课程的性质作了明确的界定:“语文是最重要的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带有法定性与权威性的解释已不容对语文课程性质作太多随意的争辩。如何正确地认识、理解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性质表述,才是最为重要的问题。下面我们从几个不同层面去阐释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中的各种要素与关系.  相似文献   

13.
2000年修订试用版《语文教学大纲》第一次提及“语文素养”;2001年7月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改“语文素质”、“语文能力”为“语文素养”,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置于四大基本理念之首;随后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也相应地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置于三大基本理念之首。  相似文献   

14.
吴旭林 《学周刊C版》2010,(5):167-167
教育界一直都在探求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下的国标本苏教版语文教材已在我市启用几年了。对于《标准》的新理念,每个走在教改前沿的语文工作者都树立起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发展意识,这点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15.
每当捧起《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前言中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的几点阐述,总让人不由得思视良久,尤其是第四条“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言课程”的论述,一句话,安安沉力,总能让人感慨良深。而细细品味,确有一种让久久为语文而困,为语文而累的干涸的心顿生  相似文献   

16.
朗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方法。《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关于对学生朗读的评价,《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相似文献   

17.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从此,“文本”这一新理念在广大师生的头脑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然而,由于“文本”是从西方文艺美学中借用过来的术语,许多语文教师对“文本”的内涵及特征把握不准确,语文教学中一度出现文本失落的现象。本文试从分析文本的内涵及特征入手,剖析当今语文教学中处理文本的失误,并进一步指出解决之对策。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问对话的过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则进一步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对话理念的引入,对新世纪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对话教学已成为当前正在进行的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热点和亮点。  相似文献   

19.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亮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结构体系之中,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相并列,构成语文课程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笔者尝试把“合作学习策略”运用到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去,不仅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参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团结协作的精神,而且能拓宽学生的社会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20.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积累性阅读对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能力的发展和灵魂的塑造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如何能有效提高语文课外阅读的质量,改变“功利阅读”和阅读娱乐化、消遣化倾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下面结合自己开展的两项阅读实践活动谈一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