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命题的提出,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的新发展。本文从我国建设和谐城市社区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的分析入手,将城市社区建设纳入和谐社会视野,深刻剖析构建和谐城市社区的重要支点,正视和谐城市社区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并提出构建和谐城市社区的有效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2.
推进“和谐校园”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一方面,构建“和谐社会”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了持续的动力;另一方面,实现“和谐校园”将直接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校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们共同的愿望。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相似文献   

4.
本文响应党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明了体育文化中的篮球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总结了和谐理念对篮球文化的启示,并提出构建我国篮球文化和谐体系的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教育(海南)》2007,(3):12-13
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先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对学校校长来说.构建和谐校园就是在为建设和谐社会做贡献。[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的新主题,而中国传统“和”文化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资源。本文论述了传统“和”文化对于确立现代新思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强调要立足时代,立足实践,培育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使建设和谐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构建和谐社会,是加深对党的执政规律认识的结果,是全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结果,是改革开放深入发展提出的全新历史性课题。学校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央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学校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学校工作者应该关注和思考“为什么要构建和谐校园?”“如何构建和谐校园?”处理好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深化构建和谐校园,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陈浩 《今日教育》2006,(12S):6-6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决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摆在全党面前新的时代课题。社会和谐,教育是基础:教育和谐.学校是基础。因此.教育工作者既要从“大社会”着眼.把构建和谐社会落实到全面贯彻《义务教育法》。培养合格接班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全部丁作之中:又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小社会”着手.构建和谐校园,让校园成为师生精神的家园.为促进社会和谐做出积极贡献。我们的体会是:培育学校文化,构建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高校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强调我们要建设的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涉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需要社会各个组成部分的和谐建设和和谐共处。高等学校作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担负着建设和谐社会赋予的历史使命,而且承载着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责任。因此,建设和谐高校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0.
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现实条件,提供了建构和谐社会的社会基础和客观要求。中国历史上和谐社会的种种设想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与传统社会相对应的静态和谐。西方思想史上,真正把“和谐社会”作为社会理论概念提出来的是马克思。他强调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提倡社会和谐”。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和部分都存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它们的和谐结构是和谐社会的表征。构建和谐社会,首要的是要实现社会阶层之间的和谐,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关键的是必须进行社会体制和社会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11.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前期开始。随着中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全藤铺开,在这一过程中贫富悬殊和社会稳定问题的日益凸显。社会公正越来越成为思想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从维护社会公正的视角出发。通过对社会公正若干目惩的探讨。进一步深化对和谐社会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市民社会是一个在西方社会产生并在西方社会发展起来的,不断变化着的概念。近几年来,学术界再一次掀起了对这一概念的深入讨论。而市民社会中到底存在着哪些伦理特征,中国传统社会的伦理特征又是怎样的,我们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入的审视,这样才能从市民社会的理论中更准确的得到一些发展我国市民社会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3.
后工业社会在某些发达国家已显雏形。后工业社会的轴心原则就是理论知识的中心性。软科学和硬科学一样都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新兴的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的生活。后工业社会的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后工业社会将是一个经济多元化的社会,一个知识的社会、服务的社会、公众的社会。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胡锦涛总书记所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调科学发展观,正是针对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迷失了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偏离了社会之"善"(不损害一人利益而反应和体现所有公民的更高层次的需求),而一味地追求"善的型"(生产力或者国民经济总量)这一问题。党和政府正是是站在历史的特殊发展阶段,对过去几十年的社会发展模式的一种总结和理论反思,为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之善"标明了最终的路线和方向。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