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刘亚倩 《新闻世界》2012,(11):124-126
政务微博作为政府顺应网络时代的产物,成为政府发声和塑造形象的新途径,为政府及时发布信息、了解民情民意、为民服务、与群众互动沟通提供了广阔平台,政务微博的影响力日益凸显。如何掌握新媒体的传播机制,使政务微博真正成为政府执政的有效工具,成为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南京发布”为例,探究政务微博的影响力所在,以期为政府有效运用和管理政务微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高坤 《青年记者》2012,(18):85-86
微博正以140个字的简短手指运动和“秒互动”的传播优势,开启政务互动的新时代.复旦大学发布的中国第一份《中国政务微博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3月20日,中国已有2400余个政务微博.“微博问政”已渐成政府信息公开的新趋势. 应用 1,官方微博打破中国传统的官民对话体系,创新政治沟通方式,拓宽政治沟通渠道.政府可通过微博的粉丝或私信功能,与网民展开交流,搜集民众对有关政府工作的建议,听取他们的诉求.  相似文献   

3.
朱琳 《青年记者》2016,(11):82-83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战略最早是由腾讯CEO马化腾提出的,他认为,“互联网+”战略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①“互联网+”时代的重要特征是融合.当下,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凭借发布速度快、参与者多、传播范围广等优势逐渐成为主流的话语阵地.实践证明,“互联网+”问政的有效应用可以降低政府与民众交流的成本,提高行政效率.“互联网+”时代,各党政部门高度重视政务新媒体的发展,积极构建政务微博长效发展机制,为合理释放社会焦虑不断完善问政服务平台.有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新浪微博平台认证的政务微博达152390个,其中政务机构官方微博114706个,公务人员微博37684个,发博量达2.5亿,阅读量1117亿”.②  相似文献   

4.
政务微博与“南京发布” 新媒体时代,微博是信息传播的一个重要渠道.作为政府机构进行公共管理的方式之一,政务微博成为政府发布政务信息、受众进行网络问政的重要工具,通过第一时间发布信息、及时转发互动,政务微博成为沟通政府与受众的桥梁之一.从部门类别来看,较之部门分布不均、多以公安系统微博为主的发展期,目前开通政务微博的部门已涉及宣传、交通、司法、公安等各单位,部门类型日趋均衡化.伴随着微博影响力的日益扩大,政务微博获得了全方位的发展,推动着政务微博的机构化与机制化进程.①  相似文献   

5.
解悦 《视听界》2014,(3):84-85
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开启了全新的传播环境,新媒体日益成为党委政府沟通人民群众、为民办事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为主动迎接新媒体的挑战,主流媒体纷纷推出官方微博。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的《2013政务微博和主流媒体微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9月30日,新浪媒体微博总数已超过12万个。  相似文献   

6.
政务微博的传播之道——以“上海发布”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务微博正在成为中国政府与民众沟通的新兴平台。本文以"上海发布"新浪微博为例,通过内容分析法总结其运营的经验与不足,并探讨了改进和提升政务微博传播效力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7.
石小月 《青年记者》2017,(29):82-83
如人一样,媒体是有自身的人格化特征的.如果长期观察一家媒体,从它的选题报道、言语倾向等方面就能判断出其背后的立场、态度、品位等人格化特征.长期以来,政务微博一直是政务新媒体中的核心力量,成为沟通政府与公众的重要桥梁.2017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2017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明确提出“管好用好政务新媒体”.截至2017年3月31日,经过新浪平台认证的政务微博达到168839个,其中政务机构微博129568个,公务人员微博39271个.①政务微博在传播中究竟该如何发挥桥梁的作用,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现有研究的分析,对政务微博的研究进行了理性反思和前瞻.主要涉及政务微博的基本现状、政务微博的政府治理功能、政务微博的传播效果与舆论影响、政务微博的管理,以及政务微博的发展等内容.研究结论显示,现有的文章多为现状的描述以及案例的介绍,而深入探讨政务微博新媒体对政府公共服务转型影响的理论文章相对缺乏.  相似文献   

9.
正人类的社会生活离不开信息的传播沟通。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和智能手机应用的高速发展,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微旅行、官方微博发布群……"微"事物如雨后春笋般登上互联网舞台,中国悄然进入"微时代"。微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也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政治生态发生深刻的变革。政务微博即时、便捷、开放、贴近群众的特点,在社会管理创新、政府信息公开、倾听民众呼声、树立政府形象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各地政府部门也顺势  相似文献   

10.
李林 《传媒》2016,(13):49-51
由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新浪微博和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联合推出的《2015政务指数微博影响力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政务微博平台的数量已经突破15万个,微博已经成为政务信息发布与传播的一大核心平台.2015年政务微博发布数量高达2.5亿,阅读量近1120亿.当前,政务微博在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强化政府与公众互动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深入推进以来,我国政务新媒体建设和政务传播能力呈快速发展态势,向融合创新、提质增效的成熟阶段迈进。政务短视频是政务新媒体的传播形态之一,指政府相关部门在官方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上发布的传播政务信息的短视频。2018年4月,首批政务短视频账号在抖音推出,截至12月政府部门拥有政务抖音号5724个,共发布25.8万个视频,累计获赞43亿次,被称为“政务短视频元年”。  相似文献   

12.
张冬秀 《青年记者》2016,(17):12-13
自国务院办公厅2013年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见》以来,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指尖政务”蓬勃发展.至2016年初,全国政务微信总量已达10万个.在微政务时代,政务微信为政府、社会组织与公民个人构建了一个沟通、合作的平台,并有效地提升了政府效能.  相似文献   

13.
政务新媒体是基于“互联网+电子政务”的基础上,政府进行社会治理的新平台。政务新媒体连接着政府与民众两端,推动政务工作传播模式从单向转变为交互。当下,新媒介技术以势如破竹的态势对人们生产生活产生影响,基层政府作为参与社会治理实践的关键角色,必须主动对政务新媒体进行角色调适。笔者意在探讨媒介融合视域下,政务新媒体实现社会治理角色优化的路径建构,试图为当下政务新媒体的社会治理功能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政务微博的快速发展是政府应对新媒体舆论场转移的积极措施,其发展受平台发展起伏和其他政务新媒体如政务微信兴起的影响存在一定的现实问题。政务微博应建设权威信息发布平台,在政务信息和公共危机事件中体现权威以辟谣,成为信源供传播。同时应基于政府网站、政务微博与政务微信等政务媒体各自不同的定位及优劣势进行多政务媒体之间的联动,凸显各自不同的优势以形成政务信息传播和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合力。  相似文献   

15.
陈然 《青年记者》2017,(24):95-96
移动互联网与社交媒体的迅猛发展正深刻改变着中国的话语格局.以“两微一端”为代表的政务新媒体己然成为政府政务公开、舆情回应的重要平台.本文聚焦政务新媒体舆情回应信息的传播效果,将政务微博作为研究对象,以热点公共事件为切入点,采用可视化分析方法,探究政务微博舆情回应信息的传播模式及效果,并结合我国舆论生态环境分析效果的制约因素,提出优化回应效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微博作为重要的社会化媒体,以迅猛的发展态势成为主流的网络媒体。身处微时代,政府机构和官员纷纷入驻微博,着力利用基于新媒体的执政资源推进政务工作,尤其面对危机,愈加凸显出社会管理发展的智能化传播功效。本文以广东遭遇超强台风为例,将"广东发布"作为主要研究样本,广东省其他政务微博为辅助样本,分析政务微博在危机处理中的传播功效,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2017,(9):27-31
本文通过大数据挖掘,采集了2011年至2016年间"上海发布"微博、微信账号的文本内容,全文本分析了政务新媒体的内容生产和传播特征。研究发现,政务新媒体兼具政府公共服务属性和社交媒体属性:传播议题主打民生信息;微信与微博相互补充,发布频率与用户行为息息相关;微信版面价值梯度效应形成,内容呈现幂律分布且与民生密切相关,内容生产开始类型化,标题生产摆脱传统规则等。  相似文献   

18.
张超 《新闻世界》2013,(8):238-239
微博作为新媒体的代表,在我国得到了迅猛发展,成为一种新的网络意见表达平台。本文以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北京发布”为例,分析政务微博运行特点及规律,并对提高政务微博传播效果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3·01昆明火车站暴恐事件"中"@微博云南"的信息传播为例,分析研究在突发事件频发背景下政务微博的信息传播现状和问题。政务微博凭借强大的信息传播能力和舆论引导能力,帮助政府实现了权威信息的实时发布,有效地遏制了突发事件中谣言的滋生和传播,缓解了民众的恐慌情绪,但在信息传播互动性和信息传播内容方式上还有待进一步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传媒》2021,(8):6-7
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 江凌:面对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的发展趋势,运用新媒体的力量传播党的主张、弘扬主流价值、密切与群众的联系,正在成为普遍共识.河南作为政务微博起步较早的省份,全省政务微博账号数量全国第一,这些政务微博在推动政务公开、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社会热点、引导重大舆情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我们要更好地把弘扬社会正能量和利用微博平台的大流量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用青年的"打开方式"引领青年,更加善于把传播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在提高政务微博的开设率、覆盖面上下功夫,在增强内容创作能力、服务运营能力上做文章,全面提升政务新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