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档案文化以开放的姿态融入信息社会,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价值。文章以社会公共文化作为信息时代档案文化发展的新定位,以大众文化为新的表现形态,共同推动档案文化从“组织文化”向“社会文化”的转变,并结合实践中的具体案例从空间、主体和成果三个维度描述信息时代档案文化所呈现的微观样态,将档案文化空间样态解构为网状实体空间与赛博空间;阐释了档案文化主体样态呈现出的多元化和协作化趋势;档案文化创意产品和档案文化服务活动共同构成了面向大众的档案文化成果样态。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正面临巨大的社会改革和深刻的文化转型,消费文化的盛行,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拜金主义的流行泛滥造成价值紊乱,理想失落、信仰缺失成为社会之病,传媒作为公共机构负有提升社会文化品格之重责.文化人物是社会真理、正义、良知的担当者和守护者,在消费时代有其自身价值:其文化品格有助于提升社会整体文化格调,其社会关怀意识、理性批判精神则有助于提升公民素养,在此基础上建构文化认同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高亚利 《大观周刊》2012,(43):257-257,240
时代文化的发展状况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对二十世纪以来文化工业基本特征进行重新思考和定位,力图走出传统的对文化工业的阿多诺解读模式,重新为文化工业的现实存在寻找合法性与现实性根据,系统揭示现时代文化工业特征及其未来发展趋向对于人的生存方式及文化样态的影响,特别是深入挖掘现实中国文化现状的内在实质,这是文化工业理论研究领域的一个崭新视点,具有重要的思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15,(12):62-68
文学改编不仅是艺术创作,在文化工业体系中,它还是文化商品的一种生产方式。在新媒体时代,文学改编通过多种媒介类型传递内容,并使文学价值增殖。本文通过分析新媒体时代文学改编的生产过程、产品及受众特征,揭示文学改编的工业化生产属性;本文还将文学改编置于文化产业语境中,分析改编产业中文学内容的媒介循环模式和文学经济的延伸与增殖。  相似文献   

5.
社会转型期社科学术期刊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纪之交,每一个中国人都可以实实在在地感觉到自己身处社会转型和变迁之中:世界格局在不断地迅速地发生着变化,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间的联系和制衡也愈加紧密,商业社会的生产与消费规律深刻地改变着当代人的生产生活方式、消费观念、思维方式,所有这些都促使当今社会呈现出了一种价值多维与文化多元的纷繁景观.  相似文献   

6.
在一个开放性历史语境中,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对话总是少不了的。这种文化交流和对话要凭借一定的中介手段和转换方式来进行,于是便有了翻译。翻译的功能就是把一种语言文字所表达的信息换成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以利于这两种语言文字所在的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文学作为一种以语言文字为媒介的艺术形式,它在不同民族文化中的流通,自然更离不开翻译这一中介和方式,这样也便产生了翻译文学这一特殊的文学样态。在中国文学史上,这种特殊样态的翻译文学的大量出现,当然以近代为最先。19世纪中叶以来,随着外国资本的强…  相似文献   

7.
网络直营书店开拓实体运营路径,强势推进网络经营模式;传统实体书店打开网络销售渠道,实体空间向文化体闲消费功能转化.互联网时代的深化推动着实体书店发展样态的多元化变革,渠道融合与复合化经营已成普遍趋势,功能区分与多元化经营方式则凸显定位及模式差异.  相似文献   

8.
一、现象呈现:两类“媒体场域”同构两类“阅听思维” 随着媒介技术的飞速发展,曾经滞留于传统媒体场域中的受众尤其是年轻人开始大批量离开传统媒体场域,开始习惯生存于新媒体场域中,并在新媒体场域中形成了自己的生活圈子、生活样态,构建了自己的生存世界与生存方式,不再习惯于跳出新媒体场域去传统媒体场域中进行新闻消费.  相似文献   

9.
陈矿  黄旭 《视听》2023,(10):14-17
微电影借助自身制作简易、注资灵活、叙事多元和传播便捷的优势,在融媒体时代为城市形象建构和地域文化宣传提供了重要的媒介支持。多样化的微电影生产在电影文本内部呈现出丰富的城市空间表征,拓宽了人们的空间认知。以建构成都形象为主题的微电影依托地域文化符号的表达,完成城市空间的立体建构。微电影拍摄注重城市文化差异性的创新表达,体现成都古蜀韵味与消费文化。微电影中的成都社会空间书写不仅关注个体的生存价值,而且注重自我与社会空间中的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0.
熊磊丽 《新闻世界》2012,(6):244-245
消费文化在中国的诞生及其主导地位的形成,极大改变了文学与市场的发展方向。在新形势下,“郭敬明”俨然成为一个把商业写作和消费生活一体化、具有巨大商业价值的消费文化符号。笔者认为,在如今已经被过度娱乐化的市场中,郭敬明的过人之处就在于,非常清楚并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作为“明星”、“作家”、“出版人/商人”的符号价值。  相似文献   

11.
消费文化是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在物质生产以及精神生产中所表现出来的消费理念、消费行为以及消费方式的总和。现代社会是一个以消费为中心的时代,而消费文化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形成的,同时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消费社会发展,对经济发展、文化发展以及整个社会发展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消费文化引领着消费行为和消费方式,因此进一步研究消费文化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可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消费文化的影响因素包含多个方面,在现代多媒体时代,电视广告是影响消费文化最为主要的因素之一,在我国广告业的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研究消费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视觉艺术产业是在文化的视觉转向语境下兴起的。视觉文化时代的悄然登场,深刻地改变着我们获取现实信息的方式。应运而生的视觉艺术产业将视觉艺术与高科技手段完美融合,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视觉信息和视觉消费。本文从文化的视觉转向挖掘视觉艺术产业兴起的根源,同时梳理视觉艺术产业对中国经济发展与文化变革的影响,希望借此反思视觉文化产业的兴起  相似文献   

13.
李金涛 《大观周刊》2012,(11):276-276
一、消费社会 消费社会是指生产相对过剩,需要鼓励消费以便维持、拉动、刺激生产。在生产社会,人们更多关注的是产品的物性特征、使用与使用价值;而在消费社会,人们则更多的关注商品的符号价值、文化精神特征与形象价值。在消费社会里,消费成为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主导动力和目标,价值与生产都具有了文化的含义。传统社会的生产只是艰难地满足生存的必需,而消费社会显然把生活和生产都定位在超出生存必需的范围。  相似文献   

14.
传播媒介是人类精神情感与社会文化的重要载体,每一个时代都会将它的社会生活、时代意象、文化心理结构与精神气质投射到那一个时代的媒介内容与形式之中。当既有媒介形式已不足以表现当代社会日益复杂多样的信息样态以及公众审美需求时,当新的技术工具能为新的媒介形式提供有效技术支撑与表现手段时,时代就会迫切召唤符合这一时代审美特征的新媒介形态出现。在媒介环境的大变局下,不断涌现的数字科技以及媒介消费新方式,正在急速倒逼传统媒体内容生产与传播方式的不断革新,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中国社会加速步入消费主义时代,中国城市文化产业生产模式与影响方式也相应发生了重大变革。尤其在以网络为主的新媒体媒介化的强势介入下,现代城市文化生产的消费转型与文化影响的消费升级已成为区域文化发展亟待解决的焦点问题。本文谨以天津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新特征为切入点,力图从主体与空间的互动关系中求证媒介景观化策略对促进城市文化消费方面的积极作用与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6.
《薛定谔之猫》于2013年在法国伽里玛出版社出版,2014年被译介到中国,是法国当代作家菲利普·福雷斯特在中国出版的第四部小说.文章立足于主题学和叙事学,旨在从文学、文化、社会三个方面探讨《薛定谔之猫》的译介与出版价值.一方面,小说将量子力学的概念融入文学创作中,使读者产生了"陌生化"的阅读体验;另一方面,文中随处可见的中国元素表现出一个法国作家的中国幻象;此外,小说对新物理学背景下人类的身份以及生存意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读者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鲍德里亚对马克思的生产与消费逻辑进行了批判,进一步强调了生产消费过程的符号价值。在消费社会语境下,媒体迷群呈现了丰富的文本积极消费、展演的样态,并以积极参与生产的方式,与学者对其的"病态"、"狂热"等表征的描摹进行对抗和重新诠释。  相似文献   

18.
开放与变革引发着大众对新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生活观念、生存方式、消费时尚、生活趋势的自我寻觅,人们需要掌握经济政策,把握市场行情,走向科学消费,学会合理投资。这样的时代需求给电视经济新闻创造了工作空间,也提出了崭新要求。以下,笔者将结合自己在电视经济新闻报道工作中的实践与思考,探讨报道观念、报道方式和人文意义方面的一些话题。报道观念:追求变化中的信息量与预见力时代要求电视经济新闻报道应该与巨变中的经济行为同在。具体落实在选题开发上就是尽量向受众感兴趣的经济热点靠近,服务现代主题,多报道既符合生活的逻辑又具备生…  相似文献   

19.
罗峰  刘巍 《新闻前哨》2009,(4):62-63,76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当代多媒体技术对传统电视节目形态和理念的影响:多媒体技术环境下电视节目互动理念的强化;多媒体传播方式对传统电视新闻报道方式的影响:多媒体融合对电视节目表现手段的影响。同时对多媒体时代电视的生存和发展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宜民 《军事记者》2010,(11):12-13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的渠道和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媒体将人类送到了全媒体时代。在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等传统媒体和以互联网、手机、移动多媒体等新媒体共存融合的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处在一种什么样的位置,其未来生存和发展的路径是什么,这不能不是我们媒体人,尤其是传统媒体人亟待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