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吹牛不上税,说废话不犯法。废话不能像废品废料予以回收利用,也不像废水废气和废渣对生态环境造成有形的污染。一般说来,废话是化妆品、遮羞布、臭豆腐。对于官场,废话是高调喇叭,润滑油脂和推拉腾挪的弹簧跳板,是开会发言必不可少的时间的填充物,是与形式主义同生死共患难的铁哥儿们。我们的耳朵和眼睛,已经习惯于废话的噪声和画面。离了废话,反而觉得:这世界未免太单调了。  相似文献   

2.
平时,我们生活中的废话太多了。如果不说出来憋得难受,说出来又会让人厌烦,于是我决定开一家废话回收公司,让废话变废为宝。一个废话回收机可回收100句废话。当废话回收机听见废话时,它会  相似文献   

3.
语文能力是人与人之间可以顺畅交流的保障,人对语言的表达、阅读和理解都依赖于语文能力的强弱。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可以间接地提升学生的语文修养,有助于学生接收和理解积极向上的精神信仰,继而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完善和思想的正向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是众多语文教师共同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荒诞戏剧的荒诞表现之一就是其"废话"式的戏剧话语。那么,"废话"的意义何在?笔者整合巴赫金以及维特根斯坦相关语言哲学理论,旨在解读荒诞戏剧话语的哲学内涵,并尝试探索荒诞戏剧废话意义的建构途径,发掘荒诞戏剧文学区别于传统废话文学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5.
废话凶猛     
郭逵伐交州,行师无纪律,其所措置,殆可笑也。进兵有日矣,乃付诸将文字各一大轴,谓之将军下令,字画甚细,节目甚繁。又戒诸将不得漏泄。诸将近灯火窃观之。徐禧尝见之,云:"如一部《尚书》多。禧三日夜读之,方竟。则诸将仓卒之际,何暇一一也?内一事云:‘一、交人好乘象,象畏猪声,仰诸军多养猪,如象至,则以锥刺猪,猪既作声,象自退走。'"宋御史台仪:凡御史上事,一百日不言,罢为外官。  相似文献   

6.
要提高母语教育的成效,关键是要对语文教育的性质要有正确的认识,对纷繁复杂的语文教育系统中各要素的地位和作用要有清醒而正确的认识。应正确认识语文教育和语文教学的辩证关系;应以系统观看待语文教育中语言素养和文化素养的关系:语言素养的培养是核心,是目的;文化素养的提升是任务,也是进一步提高语言素养的条件,二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7.
邢燕 《学语文》2007,(4):21-21
朱绍禹先生曾说过:"语文科是语言学科,同时也是思维学科。同对语文科是工具性学科和思想性学科的认识一样,这样的认识也是语文科的一种本质观。在语文教学中,对语言和思维同等重视是众多  相似文献   

8.
废话演说家     
我们上课都喜欢讲废话。不过汪小中好像更加喜欢讲废话。喜欢讲废话的人会被老师叫了站起来:你给我站起来!可是汪小中更加喜欢讲废话了,老师反而不说你给我站起来!了,老师只说:你越来越喜欢讲废话了是不是?因为老师知道他越来越喜欢  相似文献   

9.
课堂语言,应当言简意丰,最好杜绝废话。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发现有些“废话”不“废”,而且成为课堂教学的必需品,适时、适度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适时的“废话”是一种有效的课堂语用策略当然,作为特殊情景下的课堂对话,由于“教化意识”  相似文献   

10.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也是扩展知识、丰富人文思想的重要学科,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如果要想提升学生对语言中词句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质,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要提升学生对文字的阅读能力,让学生爱上阅读,在阅读中感受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1.
使用委婉语是英汉语言中一种普遍现象,但因英汉语言属于不同语系,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英汉委婉语既存在相似之处,又表现出各自不同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作为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和交际手段,从文化角度对英汉委婉语的表达形式及其所蕴涵的文化内涵进行对比分析,既可以加深对英汉语言深层次文化的了解,又有利于英汉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语文学习的范围也在拓展,语文教育的视野也更加开阔.我们不但学习语言与文学艺术,而且在语文教育中也应该注意一些自然科学知识的修养与传播,在语文学习中学会运用有关的自然科学知识启迪我们的智慧,自主学习,关爱生命,充分发展,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人们可以从中受到智慧的启迪与心灵的撞击,因此,探索语文教育中人文内涵与途径是培养人文素质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李娜 《商洛学院学报》2006,20(3):112-115
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委婉语,要从深层次理解英汉委婉语的异同,就必须从社会文化心理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通过对英汉委婉语产生的主要心理基础——禁忌,礼貌,慰藉等以及文化传统、文化价值观等的对比分析后发现,英汉委婉语的形成既有相同的社会文化心理,也有不同的社会文化心理。由此可见,英汉委婉语是基于社会文化心理而产生的,社会文化心理的差异是英汉委婉语差异产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4.
在语言表达和修辞教学当中,存在着一些没有被明确表达出来的个体经验,这是人类知识中的隐性知识。积极挖掘修辞教学当中的隐性知识,开拓使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改善修辞教学的效果,提高学习者语言运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语言经验是个人从学习到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对语言的体验和积累。语文教育过程是语言经验的“改造和重组”,而不仅是知识的记忆,语文教育的目标在于以较高的效率促进这一过程。然而现代语文教育在材料上脱离学生的语言经验和社会生活,教学不以学生为中心,脱离了以语言能力为核心的语文教育的本意。  相似文献   

16.
任何语言都需要表达数量概念。虽然在不同的语言体系中,对数量概念的表达有一定的差异,但是这些差异不单单是语音上的,更多的差异可以体现在不同语言的对比中。个体量词是人类语言中可以用来表达基本而且常用的数量关系,汉语和韩语中都包含丰富而完备的个体量词,但是在词法和句法层面并不完全相同。我们将从个体量词入手将汉语与韩语中的个体量词加以比较,可以对汉语和韩语都有更为深入的理解,促进对于汉语和汉语学习与研究。  相似文献   

17.
新词语是词汇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它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发展的一种语言表现形式,它的产生,不仅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现代汉语词汇。在众多的造词法中,修辞造词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喻、借代、比拟等辞格在新词语造词中运用得非常普遍,在新词语造词中还存在多辞格并用现象。  相似文献   

18.
语言文字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而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自己,我们把这种调整和完善叫做语文规范化。现在有人提出“改革汉语”的主张,这个提法是不科学的。“改革”是一种改变,而语言可以调整完善但不可以改变。“改革汉语”论者认为“汉语落后”、“汉语不如英语”,是因为他对语言知识的贫乏。要想使汉语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除了提高国力以外,惟有使汉语进一步规范化。  相似文献   

19.
语用既是语言交流与表达能力的直接体现,也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关注语用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与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成长奠定坚实基础.文章在对所在学校的五年级、六年级的语用课堂教学观摩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高年级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语用能力进行深入调查...  相似文献   

20.
统编语文教科书的一大特色是凸显本土民俗知识,以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生活的体验与认知。民俗知识不仅是中华民族生产生活经验的智慧结晶,而且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性遗产。研究语文教科书对本土民俗知识多样性、渐进性、体系性的编排原则,梳理其中蕴含的家国情怀与和谐向善、顺应自然与自强不息、志存高远与担当责任等传统美德,彰显其文化价值,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领悟力和传承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