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诗代表了我国古代诗歌的最高成就。唐代诗人之众和作品之多,都超过了已往各代,仅《全唐诗》收录的作者就有2300多人,诗4890多首。中华书局1982年出版的《全唐诗外编》又收诗1800多首,不少作者也不见于《全唐诗》。从这50000多首诗歌来看,唐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生活,诗歌题材的领域得到前所未有的开拓。可以说,唐诗是唐代社会一部生动的艺术的历史。在艺术上,唐诗也达到高度成熟的境地。唐诗还完成了我国古典诗歌各种形式的创造,古体诗的五古、七古、乐府歌行,近体诗的五律、七律、五绝、  相似文献   

2.
《全唐诗》是一部收采最富的唐人诗歌总集,共九百卷(另有总目十二卷),收诗四万八千九百多首,作者二千二百多人. 这部大书是康熙四十四年(1705)春夏间开始刊刻的。当时,曾在扬州天宁寺专门设立了全唐诗书局,由通政使曹寅任校阅刊刻官,侍讲彭定求、编修沈三曾、杨中讷、潘从律、汪士鋐、徐树本、车鼎晋、汪绎、查嗣瑮、庶吉士俞梅等十人任校对官,次年秋成书,历时约一年半。  相似文献   

3.
考察用典与唐诗整理王光汉唐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最为珍贵的艺术遗产,为保存并总汇这分遗产,清曹寅奉旨领翰林词臣彭定求等十人,在胡震亨《唐音统签》和季振宜《全唐诗》的基础上,参互校勘,搜补缺遗,历时一年多,完成了清编《全唐诗》的刊刻工程。但该书的编纂因限于...  相似文献   

4.
《全唐诗》是有唐一代诗歌的总集。它大致包括了流传至今的唐代所有诗人的创作。要研究唐代诗人、文学流派、作家群,或从任何一个角度去描述和探讨唐代诗歌发展变化的内部规律,都离不开这部煌煌巨著。《全唐诗》又是唐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举凡唐代政治、经济、军事、科举、宗教、艺术以及民俗、世风,无不在唐诗中得到深刻而生动的反映。对于治唐史者而言,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诗之国度。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这个朝代诗人众多,诗作繁富,其辉煌成就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如果将历代诗歌比作艺术的百花园,那么在这座花园中,花儿开得最鲜艳,最繁盛最惹人喜爱的,就属唐诗这朵奇葩了。一部中华书局版27册《全唐诗》(含2册《全唐诗外编》),共收录诗人3276家,作品53035首,可谓集唐诗之大成,基本上反映了唐代诗歌的全貌。  相似文献   

6.
中文系副教授张步云著《唐代诗歌》最近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全书共三十二万字,作者精研《全唐诗》及大量唐诗选本,博览唐史、唐文、笔记,对大量资料取精用宏、厚积薄发,从而不囿于现行几种文学电中流行观点,在唐诗的发展分期、诗人评价、作品分析中提出大量独到  相似文献   

7.
《全唐诗》是我国一部著名的唐代诗歌总集,卷帙浩繁,影响极大。但是,此书编纂于康熙四十五年,距今已有二百八十馀年,由于时代和资料的局限,仍有大量唐诗被遗佚。为此,王重民等先生又编纂了《全唐诗外编》,可以说有唐一代的诗歌庶几乎备矣。笔者最近因参加校点《全唐文》,翻阅日本《大正大藏经》,发现唐·圆照编辑的《代宗朝赠司空大辨正广智三藏和上表制集》(以下简称《不空表制集》)六卷,其中的文章绝大多数为《全唐文》及其《拾遗》、《续拾》所未收者,而且还附收诗三首,亦不见于《全唐诗》及其《外编》,是至今未曾介绍过的唐代佚诗。因此,我将它们补辑出来,并作简略的笺识,以供整理和研究唐代文学的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8.
不少文学史、唐诗选本及论文在说明唐代诗人辈出,唐诗成就辉煌时,都以《全唐诗》为据,声称唐代有二千三百多个诗人作了近五万首诗歌。本文打算讨论一下这种多年来的流行提法究竟有多少根据,是否科学,同时,也企图论证一下把握作品数量在古典文学研究中的意义。判定某人是不是一个“诗人”,最基本的条件和最可靠的依据只能是作品,即作品  相似文献   

9.
寺钟是佛教寺院中的重要法器,同时也是《全唐诗》语料库中的重要宗教名物词之一。唐诗作品中的寺钟名物,具有丰富深厚佛禅宗教意蕴。《全唐诗》语料库中寺钟名物,在形制、别名、功用、佛禅底蕴等方面特色自具。寺钟名物与唐代文人的诗歌创作结下了不解之缘,是探索他们的佛理哲思、宗教热情和高洁情怀的重要意象载体。  相似文献   

10.
隋唐五代文学 隋代的文学,实际上是齐梁诗风的延续,所以这一阶段最有成就的是唐代文学。 一、唐代文学的概况和成就: (一)诗歌:唐代是古代诗歌空前繁荣的时代。 1.唐诗的分期:为了研究的方便,一般把唐诗分为初唐(618—713年)、盛唐(713年—766年)、中唐(766—836年)和晚唐(836年—907年)四期。 2.据康熙年间所编《全唐诗》统计,这时期有诗人二千二百多,诗歌四万八千九百余首。  相似文献   

11.
浅谈唐诗中的比喻尤兢生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顶峰,不仅诗人大家辈出,而且名篇佳作也数不胜数,仅《全唐诗》就收录了五万余首,这还远远未达到唐人创作诗歌的总数。唐诗的内容丰富多彩,艺术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喻便是唐诗艺术表现手法中常见的一种。比喻是我国古典...  相似文献   

12.
唐诗佛寺辑考,虽细微但颇有学术价值与研究意义,它涉及诗人行踪、心态与思想变化的把握及唐诗内容的正确理解,属更全面梳理佛教与唐诗、佛寺文化与唐代文学等问题的基础性研究工作。文章鉴于学界已有成果的疏漏与缺憾,以《全唐诗补编》所载唐诗佛寺材料为线索,分别对《唐五代佛寺辑考》失载或已载而甚为简略部分佛寺加以考索,共辑考出真寂寺、乌牙寺、法台寺、碧沼寺、御题寺等佛寺有关情形,另对部分涉及佛寺的诗题及出处作了考察。  相似文献   

13.
唐代的僧人本是不能参加科举的,但是我们从《全唐诗》中却能看到很多僧人关于科举的诗篇,这是因为唐朝的科举制度已经影响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从唐诗中僧人与科举有关的诗篇入手,分析了唐代僧人与科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唐代文学繁荣发展,成就最高的莫过于唐诗,诗人辈出。其中晚唐诗人周贺为唐代诗僧代表人物,也流传许多诗歌于世。但是在流传过程中难免发生纰漏。其中《送李亿东归》在《全唐诗》第五百七十八卷为温庭筠诗集所收,《杪秋登江楼》也有不同版本。本文主要针对周贺诗歌重出现象加以辨析。  相似文献   

15.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皇帝)非常推重唐诗,他组织力量编纂刊印了《全唐诗》,称唐诗为"众体悉备,亦诸法毕该"。于唐代诗人中,他特别欣赏唐太宗李世民、王维、李白、杜甫,但对其他诗人也注意学习。其诗歌创作,对唐诗名篇佳句吸纳颇多。好以唐诗名句作"赋得"诗,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康熙对唐诗的喜好。  相似文献   

16.
在阅读宋金人著述《梦溪笔谈》、《分门古今类事》、《清异录》、《庄靖集》、《滹南集》等著作时,偶见唐五代人诗而前贤尚未及者,在逐句和《全唐诗》以及《外编》、《补编》、《续拾》等全部唐诗资料核对以后,共补辑唐五代佚诗凡19首131句,是近年来学界较大规模的唐诗辑佚工作。  相似文献   

17.
中国唐代由于中日两国社会的日益发展和睦邻友好政策的执行,两国之间的交往十分频繁,其中文化交流已经发展到一个空前广泛,深入的新阶段.这在当时主要的文学形式——唐诗中有着较充分的反映.在当时,使节往来,僧侣取经,文人交往,大都有诗.在《全唐诗》(包括《全唐诗逸》)里,有关中日交往的诗歌有三十多首(另有一些因缺少证据还未敢断定是这方面的诗歌).因此,本文试图从唐诗这一角度,来叙述一下唐朝时期中日文化交流的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18.
唐代重视诗赋取士,宋代取士凭经义策论,唐诗宋文因此繁荣。《全唐诗》收录唐代诗歌近五万首,较之有《诗经》以来到隋朝的一千六七百年间的诗歌总量还多几倍,唐诗在内容上的广泛、丰富,风格、流派的多姿势彩,社会历史影响之深远都是绝无仅有的。中唐之际,韩愈、柳宗元首倡“古文运动”,到北宋嘉祜年间,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及三苏父子更使这场以复古为革新的文学运动发展到高潮,继承先秦两汉散文优良传统而又有新发展的“古文’取代绮丽华艳的文风,使敦朴求实、平易畅达的清新文风占领文坛。北宋一朝,人才鼎盛,前所未有,是政治…  相似文献   

19.
新发现的唐诗叙录黄震云在阅读宋金人的著述《清异录》、《分门古今类事》、《滹南集》、《庄靖集》(均上海古籍出版社印行四库全书本)等书时,我们发现了一些《全唐诗》和《全唐诗外编》未能收录的唐诗,有些仅仅是残句,现在把它抄录出来。有的虽然二书已经收录,但文...  相似文献   

20.
依《全唐诗》、《新唐书》、《唐诗品录》、《唐诗纪事》稽考了戴叔伦与房由的交游、房由的仕途、归隐及卒年。戴叔伦与崔载华在江西的交游、供职与二人的诗歌唱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