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篇论文介绍了风水的由来,介绍了建筑风水学的发展以及演变.同时,探讨了风水与人们居住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风水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一种专门处理方法与空间艺术,风水文化不仅内涵丰富而且源远流长。建筑风水学与当代房地产有效结合是现代风水文化与时俱进的具体体现,现在我们共同探讨建筑风水文化与建筑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3.
建筑风水学是中国古代建筑理论三大支柱之一,当下,传统的风水理论越来越被更多的人们认识和研究并取其精华地应用。从古知名的建筑理念中阐释了风水学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风水学是我国人民几千年来,长期实践而流传下来的宝贵财富。我们对于风水学应该报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来看待,并且将它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中。首先阐述了风水学的历史由来及意义,然后依次列举了北京奥运会主场馆"鸟巢"、"水立方",海滨之城威海的国际海景城以及位于深圳罗湖区的海龙王别墅这三个典型的案例来理解风水学在建筑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风水是为找寻建筑物吉祥地点的景观评价系统,它是中国古代地理选址与布局的艺术.本文对历史上对风水学认识的误区进行了分析.重点阐述了风水学对现代生态建筑规划设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北大教授讲风水2005年10月,由中国建筑文化中心与南京大学易学研究所开办的国内首个“建筑风水文化培训班”,招生100人,但前来咨询的有4000多人,几乎国内各省都有,还有从美国、新加坡来的,学员包括搞房地产的老板、建筑技术人员和在校学生。其实,学习风水知识这次并不是第一个先例。据了解,20世纪90年代初,北京大学于希贤教授就在北大开了“风水学”的选修课;同期,北京建工学院韩增禄教授、东南大学李仕澄教授等人也分别在校内开设了与建筑风水有关的选修课程。于希贤教授等人认为,风水属于国粹,它讲究城市整体布局,整体协调,强调建筑之间的…  相似文献   

6.
风水是中国独树一帜的文化现象,它是集古代科学、哲学、美学、伦理学、心理学民俗乃至生态观念于一体的综合性理论。风水学在对自然环境对人类作用的解释上,无论在其典籍理论中,或在具体操作规程上,都有其合理性和科学性。本文结合风水学理论在现代家居设计中的具体运用展开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杨晶  衣兆林 《大众科技》2022,24(3):30-33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兴起,人们对住房水平的需求逐步提高.住宅建筑装修行业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需求的提升,逐渐蓬勃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随着BIM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它在项目全周期内的优势日益明显.文章基于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分析了 BIM技术能够有效提高装修施工效率的作用,协...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内对多层线性的应用研究多集中在教育、心理学领域.本文利用此方法实证研究了2000~2004年我国64座城市住房价格增长趋势的个体差异,并对影响04年房价和房价增长速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城市经济基本面水平变量对城市的房价及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小微企业中存在电算化程度不高,亟需提高计算机在财务工作中的使用的现象,提出应用Excel软件强大的函数功能,快速准确地完成试算平衡表的编制的解决方案。在会计与财务领域起到促进小微企业电算化程度提升,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度的作用。如付诸现实将降低企业雇用过多财务人员的成本。点评人:张洋,职业:讲师,电邮:zhangyang052012@laiyun.com,教育背景:2010年9月:清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领域:房地产经济、房地产金融、实验经济学;讲授课程:房地产金融(研究生、本科)、房地产实验(本科)、管理学基础(本科);研究项目:1.房地产实验研究的方法论,北京林业大学科技创新计划团队项目,主持,2015-2015,2.买方对二手房中介服务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北京林业大学新进教师启动项目,主持,2014-2016,3.基于实验经济学的住房信息搜寻效率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参与,2014-2017。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住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房地产业迅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性和支柱性产业,房地产成为国民经济中最重要、最活跃的投资领域之一.从微观层面讲,各个房地产市场主体都希望能够科学地评估房地产投资回报,从而做出正确的投资经营决策;从宏观层面讲,研究房地产回报,是研究房地产业发展战略乃至研究国民经济规划的需要.分析了非线性双重时序模型评估房地产回报的基本思想,评估了2007年沪、深房地产行业52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回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为房地产行业的监管及投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