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脱销     
在这个满眼过剩的时代,“脱销”这个词已经很陌生了。但在报业,有一家报纸却又创造了“脱销”的惊人业绩,这就是《体坛周报》。“体坛”脱销并非因为印数太少,200万之上的印数已经远远超出同类兄弟报纸了。但在十强赛期间。球迷们如果买晚了。就买不到,这真让那些又送礼又抽奖还不好卖的同行羡慕。“体坛”的发行有个特点就是没有主客场,在主办地和在外地卖得同样  相似文献   

2.
偶尔从新华书店门口经过,看见好些戴着红领巾的孩子挤在书店里边,原来是今天书店卖特价书,一本《十万个为什么》,本来要卖四角多,现在只要卖两角多,许多孩子买到价廉物美的好书,不由得雀跃欢呼。这不禁使我想起了自己学生时代买书的情景来,那时候,一个从穷乡僻壤来到城镇上学的穷孩子,想买一本新书真有点儿想人非非了,要买书,只得去逛旧书店、旧书摊,碰到运气好,有便宜的旧书、折价书,就买它本把两本,时间一久,这种廉价买来的书居然也积聚了不少。直到参加工作以后,逛旧书店、买折价书的习惯仍没有改。我买来的这些书虽然破旧,  相似文献   

3.
晓芸 《出版参考》2005,(7S):12-13
本刊讯 特价书对书市冲击很大。读者对图书偏高的价格出现了信任危机,每当新书问世时,多数读者都期待着新书降价时再去买,这直接导致书籍销售不景气,并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书越卖不出,特价书越红火;特价书越红火,书店越不景气。  相似文献   

4.
范以锦在2008年第四期《今传媒》发表《传媒营销的特点及创新》一文,指出:报纸要产生利润,必须经过二次销售才能实现。因为,大多数报纸售卖后收回的报费是无法维持报纸的生产成本的,卖得越多亏得越多。第一次售卖是亏本的。第一次在卖产品的时候,将整张报纸卖出去,实际上是在营销“影响力”。有了影响力,广告客户产生浓厚兴趣后便投放广告。报社进行第二次销售,“卖”一些版面,也就是客户交了广告费报社就给版面刊发广告。  相似文献   

5.
一、美国特价书业发展现状 美国的特价书市场近年来特别繁荣。据《中国图书商报》相关报道显示,近年来美国特价书业每年的营业总额达1.5亿美元,年营业额在1 000万美元到3 000万美元之间的大型特价书批发商有3家,特价书经营已经成为美国图书零售业不可或缺的一大市场。特价书的品种也很广泛,最热销的是儿童读物、自助图书以及精神治疗类的书籍,文学类特价书的销售数量则日趋下降。与此同时,读者在选择特价书时不仅注重图书的内在价值,还要求图书的外在质量,尤其对图画书和儿童读物更是如此。 自1998年以来,美国特价书经营业的…  相似文献   

6.
看过全国第五届书市给人印象最深之一的是抢手的畅销书,同行们议论最多的莫过于畅销书。读者排着长队购买《历史选择了毛泽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翻开《乱世佳人》的续篇《斯佳丽》的版权页,跳入眼帘的是“印数:55万册”,据说所剩无几。……畅销书,诱人的畅销书!出版社的骄子,编辑们的宝贝,读者的宠儿。曾记得一位出版界的长者说过:“我这辈子要是能编两本像样的畅销书就好了!”在书市上也听到一位西部地方出版社的社长叹道:“我们要有两  相似文献   

7.
人常说:“兔子不吃窝边草”。我认为,记者、通讯员也要采写门边稿。1989年夏天,《人民日报》第二版刊登我写的通讯《卖瓜人语》,并配有画家苗地的杰作:“全家福”,就似“兔子吃了一次门边草”。这篇稿发表后,引起读者注意,《中国日报》、《中国妇女》杂志、外文出版报等记者纷纷到瓜摊采访、拍照。  相似文献   

8.
读了《崔健现象——摇滚乐诱惑之谜》(以下简称《谜》,该书系学苑出版社1990年10月出版。)。洪波、叶桂刚、蔡原江著的这本16万字的《谜》(印数45000册)是一篇宣言书,他们要推出一种“新的价值观”,以此企求“一个新时代”。该书读者对象重点是青年。但是,《谜》集中推荐给青年的,也可以说是西方资产阶级学者的理论和他们的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9.
一、新武侠小说为什么又“热”了起来事隔几年,新武侠小说又“热”了起来,据不完全统计,到8月20日为止,全国共出版新武侠小说50多种,其中绝大多数是我国内地以前没有出版过的,印数最少的是《陆小凤》(海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共8本),印5万套;印数最高的是《书剑恩仇录》(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0.
1986年,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碧野先生两种散文集,一为《愿与青春结伴》,一为《北京的早春》。其时,1978年以来中外文学名著和新时期各类文学作品大量出版印刷已经在相当程度上缓和了市场需求,读者阅读从“饥不择食”开始转为精挑细选了。当时一本书的印数超过万册相当难得,二三千册左右印数的书时常遇见,甚至印数几百册的书籍也不罕见。  相似文献   

11.
优秀作品:书名:“三基本教材”编著者:金春明等出版单位: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时间:2001年12月印数:84000套书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俗读本》编著者:中共中央组织部编写组出版单位:党建读物出版社出版时间:2003年7月印数:1100000册  相似文献   

12.
译林版《尤利西斯》,1995年连续获得第二届全国优秀外国文学图书奖一等奖,以及第二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从1994年出版全译本以来,第一版精平装两种版本曾印刷五次,合计印数十五万册。第二、三版修订本,至今又印刷四次。累计总印数将近二十万册,单本获利超过二百万元。  相似文献   

13.
《出版参考》2006,(5S):17-17
据《文汇报》报道:近日,图书出版界的热点无疑是作家出版社以200万元高价版税“抢”得著名畅销书女作家安妮宝贝的新作《莲花》。这部因为巨额版税而延误了上市时间的长篇小说,终于面世了,而首印50万册的印数,与该社差不多档期上市的另外—位女作家严歌苓的新作《第九个寡妇》才—万出头的印数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相似文献   

14.
图书出版印数制定是编辑出版人员经常面临的一个问题,出版社如果长期在这个问题上忽略管理,就容易造成库存积压、资金周转不畅等一系列问题,最终影响图书的经济效益和出版社的良好运行。本文就结合实际工作对图书出版的印数控制谈谈以下几点想法和建议。首先,参与印数制定的主体要实现多元化。在传统做法上,图书印数由责任编辑一人敲定,这种“闭门造车”的做法很不妥。印数大小,主要取决于市场需求大小。编辑虽然熟悉选题个体的特殊性,但对市场很难有深入了解;而发行人员直接与市场打交道,容易把握市场规律。所以,为了减少印数制定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15.
毛主席提出要使青年“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1953年6~7 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毛泽东发表了《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特点》的重要讲话,其中,提出把“三好”作为青年团工作的方向,要求青年们做到“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 社会主义教育方针及培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我国期刊盈利模式的深化还处于不断探索的背景下,“三次售卖”理论已得到了期刊界的普遍认可.它是指期刊市场化过程中的三种不同层次的具体盈利模式,也是衡量期刊市场化营运水平的主要标准.在学术期刊的“三次售卖”中,“第三次售卖”的发展后劲最足,在欧美发达国家已有许多成功典范.近年来,国内一批先知先觉的学术期刊出版单位已经注意到“第三次售卖”的重要性,率先对“第三次售卖”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笔者通过测绘出版社编辑出版的《测绘学报》(以下简称《学报》)、《测绘通报》(以下简称《通报》)杂志在以品牌资源为核心的衍生产品开发方面的实践,探讨“第三次售卖”理论(第一次售卖是指“卖内容”;第二次售卖是“卖读者群”;第三次售卖则是“卖品牌”)在学术期刊发展与经营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篇幅不太大.1224字:事情不太大.一名受到网友热捧的退伍女兵重返老部队……在第二届解放军新闻奖评选中,沈阳军区《前进报》报送的这篇“不太大”的通讯《最美的一课》,何以脱颖而出并获得一等奖?“活鱼”不必摔死卖活鱼!  相似文献   

18.
不知有无人预料到,八十年代中国的文坛,从“推理热”、“武侠热”、“琼瑶热”、到“外国小说热”、“人体艺术热”后,竟然开始出现了具有强烈政治色彩的“雷锋热”。《雷锋的故事》、《雷锋日记》、《沿着雷锋的足迹》、《中小学生学雷锋之歌》等等相继问世。印数从几万、几十万到上百  相似文献   

19.
“双管齐下”,是人们常用的成语。可是,近年来新闻媒体上出现了据此而仿造的“多管齐下”。例如:一些报纸上出现这样的标题:《多管齐下抓好国企改革》、《刺激需求应三管齐下》、《中科大实施立体助学──“奖、贷、助、补、减”五管齐下》。还有一家大报在一篇《农产品“卖难”、“买难”剖析与对策》的文章中说:“四管齐下,系统配套,综合治理,‘卖难’、‘买难’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仿语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可以成为创造新成语的一个途径。譬如,从“无的放矢”仿拟出“有的放矢”,就是仿造成功的例子。然而,仿造成语要符合常…  相似文献   

20.
焦丽君 《今传媒》2004,(1):23-23
2003年10月10日的《中华新闻报》刊登了安徽《新安晚报》记者刘文章、童建明写的调查专访《暗访“酸牛奶”》,文章说记者在2001年春节后不久就得到举报:合肥市有的供奶站每天都把卖不完的牛奶换个标签,第二天当鲜奶卖。记者暗访多家供奶站后证实了这一消息,可是并没有马上披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