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8 毫秒
1.
滕抒 《新闻三昧》2005,(3):26-27
案件,是指有关诉讼和违法的事件。案件报道属于社会新闻中的法制新闻。由于案件报道很容易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和震动,因而在新闻报道中的地位显得既特殊又重要。近年来,随着社会法制建设进程的加快,在新闻实践中涉讼新闻侵权的比例增大。因此,新闻记在进行案件报道时要特别注意以下若干方面。  相似文献   

2.
付一枫 《新闻世界》2014,(11):170-171
近年来,负面新闻报道对于社会环境、人们的道德标准及行为准则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不恰当的负面新闻报道方式虽然可以启发全社会的道德大讨论,但其更容易造成对新闻专业主义的损害、对新闻当事人的不公平对待、对司法公正的僭越等多种反面效应。因而新闻工作者应更加注重负面新闻的报道方式,找准新闻切入点,以人为本,提高传者预见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上海证券报》、《信息早报》和《证券市场周刊》作为股市报道的主渠道,为读者提供最集中、最能引起研究兴趣的股市信息。但是,股市报道的错位也引起广大投资者的困惑,股市报刊由广大股民爱不释手正在转变为反向研判的读物。 一、股市报道的迷离与报道目的 所谓“反向研判”,是指股市消息成为股民“正面信息反面看、反面信息正面看”的一种异化性新闻。报道说这只股票要涨,大概是要跌了,股评说这只股票可中线持有,将收益丰厚,股民买进则大都要被套牢。时间一久,股民从沉痛代价中积累了经验──对股…  相似文献   

4.
近期从一家文摘报上读到一则简讯,说某地一位记者被该报社长以“反面报道有点多”而加罪辞退,使我这个毕生致力于新闻批评、舆论监督的地方党报老记者感到十分惊诧和愤慨。我特地找到刊于10月24日《中国青年报》上的《从“反面报道有点多”的记者被辞退看舆论监督的尴尬》一文,  相似文献   

5.
坚持正面报道,唱响主旋律是党报的天职。然而主旋律怎样才能唱响,正面报道如何才能出彩呢?不少人认为正面报道读者不感兴趣,党报记者难当。其实无论是正面报道,还是反面报道,只要是真正的新闻,都会受到群众的欢迎。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信息传播,新闻是在人类的生产实践中为适应人们的需要而产生的,作为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形式,新闻的报道内容、报道方式、报道手段等必然要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和发展而不断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7.
按照新闻报道惯例,往往是对反面新闻进行舆论批评监督,对被报道对象进行曝光。可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舆论批评监督的大环境所限,加之各种原因,也经常出现记者冒着风险采访,到了发稿时,稿子却不明不白地被枪毙的现象。于是这条批评报道不了了之。然而,笔者做了一次大胆尝试,反面新闻舆论批评监督曝不了光时,进行正面报道,其效果远远超过了批评报道。  相似文献   

8.
“电视经济报道”,是指电视媒体把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中的重要信息提供给观众的新闻采编和新闻传播过程; “新闻故事情节”,是指运用文学艺术手段,赋予新闻报道以一定美感效应的新闻表现形式。把两者有机整合起来,其目的是扩展文学视角,凸显电视特点,贴近社会生活,增强传播效果。要增强电视经济报道的引导力,关键是要实施新闻表现形式的“结构调整”战略。所谓“结构调整”,就是要剥离出表现在  相似文献   

9.
舆论监督,是“运用新闻媒介,对偏离或违背社会正常运行规则的行为依法实施的新闻批评”。新闻媒体作为公众舆论集中和发布的平台,实施舆论监督的基本手段是以批评性报道和评论为载体,对一切妨碍社会和谐的现象、行为以及思潮进行立场鲜明的揭露和批判。正因如此,舆论监督类节目和报道的对象往往是那些背离社会主流审美标准的假、恶、丑的新闻事实,这就给舆论监督的审美选择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取舍新闻素材,才能够恰到好处地揭露反面现象、起到教育警示作用;如何确立报道视点;才能够唤起受众的理性反思,形成积极的舆论影响力;如何解读新闻事  相似文献   

10.
一、党报新闻舆论监督必须把好关、把好度。舆论监督报道,是社会公众通过新闻媒体反映社情民意的管道和桥梁。按说,这样的报道应该是受到读欢迎的。然而,我们的一些舆论监督报道并未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这就要求在新闻舆论监督工作中要把好关、把好度,进行有效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11.
在新闻资讯发达的今天,每天各级各地电视台播出的电视新闻数量越来越多,所包容的内容纷繁复杂。仅按照新闻事实的意义来划分,新闻选题可以分为正面选题、中性选题和反面选题。中性选题是指一般信息性选题,如社会趣闻、科技动态、娱乐化新闻、体育消息等等。反面选题不用多说。而正面选题主要是指对社会进步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召国 《当代传播》2012,(6):89-90,93
我国的法制新闻报道是随着现代报业的兴起、发展而逐步成长起来的。法制新闻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该报道领域中,法制新闻深度报道已经成为新闻传播事业中亟待深层研究的对象。深度报道体裁主要有两种:解释性报道和调查性报道,法制新闻深度报道包涵其中。本文对法制新闻深度报道中应把握的几个原则进行了较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13.
深度报道是在对新闻报道理念、方式和体裁的合理要素进行整合中形成、发展的。新闻理念的整合。精确新闻理念应该说是对客观报道理念取长补短的发展。“精确新闻理念用强调科学精神的报道来反映和认识的新闻事实的社会状态,它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中的采集、加工等手段报道事实,将调查观念引入新闻报道中,因而克服了客  相似文献   

14.
王哲 《传媒观察》2004,(8):57-58
什么样的社会新闻最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引起读者的共鸣呢?面对媒体竞争日益加剧的现实,社会新闻自身发展的动力何在呢?在长期从事社会新闻稿件的采编与社会新闻部日常工作管理的过程中,笔者深刻地认识到,党报的社会新闻要应对日趋激烈的竞争与挑战,不断与时俱进,最关键之处是必须始终坚持提高社会新闻的报道质量。  相似文献   

15.
马晓霞 《视听界》2009,(1):99-99
一.具备大编辑视野和前瞻意识,实现题材突破 把党和政府要说的与群众要看的统一起来,增强重大主题报道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发现和挖掘新鲜、重大并具有前瞻性的题材,为社会提供最具权威性和指导性的新闻信息。做背景报道、关联报道、组合报道时,不仅要播报新闻,还要解读新闻,把新闻策划落实在细微之处,处处体现新闻节目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法制新闻是新近发生的、重要的、有价值的,有关立法、司法、执法、守法和各行各业、社会生活各方面与"法"有关的新闻报道。在法制新闻的报道中,一定要坚持正确地引导舆论,要注意报道内容的合法守序,同时还要依法行使监督权利,规范地使用法言法语。  相似文献   

17.
“以正面宣传为主”,是我们国家新闻工作的不可动摇的主方向,可是,有的人就以为“正面宣传”就是新闻媒体的一切,不允许媒体进行舆论监督,不让发“批评报道,认为“批评报道”是揭露阴暗面的,是“反面报道”,并使出种种“条条”加以限制。其实客观事物总是存在两重性:成绩与缺点、主流与支流、正面与反面等等,所以在“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同时,舆论的监督作用不能偏废。  相似文献   

18.
搞好新闻人物报道,关键在于人物选择:它是决定人物报道能否成功的第一个环节。从人物报道的准备过程来说,一般要做两个“筛选”:一是从对社会的解剖中筛选人物;二是从对人物的解剖中筛选材料。“新闻的人物,人物的新闻”是这两个“筛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说,要通过筛选,将有新闻价值的人物和人物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作为人物报道的报道对象和所要展示的内容。那么,又该怎么样选择人物报道的采访对象,怎样从对社会的解剖中筛选有新闻价值的人物呢?  相似文献   

19.
新闻仿真图目前主要应用在社会新闻领域.尤其是对灾难的新闻报道中。为了在灾难报道这一极其特殊的新闻报道形态当中有效运用新闻仿真图.我们在实践操作中要力图规避三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由于多年来一直从事电视评论的报道工作,所以经常触及批评性报道,源于实践的体会和认识,搞好批评报道,一定要从建设性的心态出发,创意与操作既是疾恶如仇,又是与人为善的;既是对人的,更是对事;既是有典型性的,又是有普遍意义的。基于这样的理念,我在采访报道的过程中,一直把“反面问题正面做”,作为批评报道所追求的目标,使舆论监督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