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80后文学在某种意义上隶属于都市文学。80年代初都市文学开始复兴,它在意识形态、写作对象、写作目的等方面为80后文学的成功创造了条件。从都市文学的复兴入手来研究80后文学的成功之道,对在市场经济下文学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80后"指的是一批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正在尝试写作的文学爱好者。"80后"文学的创作开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末期,而"80后"后这一概念被广泛使用则是在2000年以后。著名评论家白烨说:"‘80后’指的是1980到1989年间出生的学生写手,有时候他与一些概念相互替代或交叉使用,如青春写作、  相似文献   

3.
面对80后文学,批评界主要从“商业炒作”、“时尚读物”、“代际写作”等方面阐释,所以80后写作在文学等级上备受歧视,始终难以在主流文坛上确立合法性地位。本文试图通过对具体文本的解读,以及所处文化语境乃至文学外部机制的思考,发掘蕴涵其中的文学价值,揭示80后文学对当下批评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80后"小说写作存在的瓶颈可以分为"内忧"和"外患"两大部分."内忧"主要表现为"80后"小说写作在题材上的狭窄、技巧上的缺陷、低龄化写作的不稳定性等."外患"则主要指市场的追捧和文学批评的话语霸权.  相似文献   

5.
爱情是文学的永恒的主题之一,或凄美或热烈或纯真的爱情故事不知感动了多少人.作为当下创作状态之一的"80后"写作自然也叙写了爱情,但是和以往文学叙事中的爱情相比,"80后"爱情叙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爱情的诗意受到欲望的强烈冲击呈现出明显的欲望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论"80后"文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几年来,“80后”写作越来越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现象。表面上看来,“80后”写作率先走上了市场而没有走向文坛,“80后”的文学追求似乎被它的商业运作掩盖了。面对“80后”,也许外界更需要对他们进行文学上的发现,帮助他们面对当前各种复杂的形势,为他们提供更为宽松和健康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7.
具有代际差异特征的"80后"文学呈现三极分化的趋势,在完成终结"意识形态写作"这一历史过程的同时,彰显了一种"非主流"的文学趣味,呈现出网络时代的精神风貌和新媒体文学风格。虽然止步于传统标准的文学流派与文学思潮,却从文学走向社会,从精英视野走向公共领域。"80后"文学不但余波未了,其非凡意义还将不断凸显。  相似文献   

8.
迁址启事     
近几年来,“80后”写作越来越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现象。表面上看来,“80后”写作率先走上了市场而没有走向文坛,“80后”的文学追求似乎被它的商业运作掩盖了。面对“80后”,也许外界更需要对他们进行文学上的发现,帮助他们面对当前各种复杂的形势,为他们提供更为宽松和健康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9.
"80后"掀起的创作热潮,作为一种文学、文化现象,越来越受到社会与文学界的关注,并在其发展过程中体现出与以往文学不同的特征,从而引起各界的争议。青春是每个人生命历程中一个独特的阶段,"80后"写作群体对自由的追寻、对孤独的感悟和对忧伤的排遣,自然而然地成为青春书写的重要元素。  相似文献   

10.
前一段日子,网络博客上骤起一场口水大战——姑且称之为“博战”。这场“博战”发端于一篇名为《“80后”的现状与未来》的评论文章,作者是文学评论家白烨。文中白烨对“80后”作家作了整体性的评判:“从文学的角度看,‘80后’写作从整体上说还不是文学写作,充其量只能算是文学的‘票友’写作。这批写手实际上不能看作真正的作家,而主要是文学创作的爱好者。”还说,“80后”作者的作品尽管进入了市场,但他们不具备成为成熟作家的条件,因此他还够不上资格进入文坛云云。这篇评论刊布于白烨的博客上之后,迅即激起反弹,“80后”作家韩寒在博客…  相似文献   

11.
写作文化的概念是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的,是写作创造行为的"大技巧",也是从文化到文学的一个中介.胡适和陈独秀主导的"五·四"文学革命就是"五·四"新文化到"五·四"新文学的中介,本文将主要从内容、形式以及个性特征上来分析论证"五·四"文学革命实质上是一场写作文化运动.  相似文献   

12.
"70后"徐则臣的小说写作在两个层面体现了其"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交织杂糅的特征:在文学史脉络上,"80年代"文学的"理想主义"和"90年代"以来社会语境的"现实主义"的繁复纠结;在作家自身的写作序列里,"理想主义"情怀和"现实主义"笔触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3.
目前,消费时代的特征日益折射在文学上。在强大的消费法则的操纵下,当代中国文学呈现出种种新的趋向:文学重心由乡村逐步向城市转移;文学书写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网络文学蓬勃发展;文学价值取向发生新的转变,"欲望化写作"风靡一时;文学创作队伍日益年轻化,"80后"崭露头角;文学与影视的联姻成为当代文学新气象。各种趋向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消费时代中国文学的洋洋大观。  相似文献   

14.
"女性文学"并不是一个由"题材"框定的范畴,男性作家对女性题材的操作并不意味着男性作家可以依据这样的本文介入女性文学.事实上,"女性文学"首先是指女性作为书写主体的写作实践,它意味着话语权的争夺.妇女被拒斥在文学史之外,说到底是因为妇女一直被拒斥在写作之外.其次,"女性文学"是指一种可以使妇女摆脱菲勒斯中心的女性写作,一种无法为既定文学传统所规范、所封闭的,然而并不意味着它不存在的异质文本.从这个意义上讲,女性写作乃是一个生命与拯救的问题,女性文学永远意味着女性以特定的方式获得自我拯救.  相似文献   

15.
刘强 《现代语文》2010,(5):108-109
"80后"青春写作历经十余年的发展,随着青春作者的成长,青春文本的喧嚣背后正经历巨大变化,突破与创新成为青春写作的新特点。不论这些改变是出于无奈还是文学自身要求,这对中国文学的发展而言都是有利的,应该积极肯定这些转变。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传媒时代文学格局、文学生产体制与机制的关系;大众传媒时代文学审美表现上的主要特征;文学写作"欲望化"倾向与大众传媒之间的关系以及文学写作的"猎奇化"现象等几个方面,对近年来成为学术热点的大众传媒与文学生产关系的主要研究成果作了较为全面的述评.  相似文献   

17.
林忠港 《中国教师》2008,(10):34-36
<正>所谓"80后"青春写作,是指一批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青年文学爱好者的写作现象。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出生的年轻一代,他们往往才华横溢,行为出格,思想反叛,精神早熟,这是个性化历史进程的折射和多元化时代潮流的观照。"80后"写手作为一个群体,拥有众多的"粉丝",以偶像的姿态活跃在当代独特的文化领域  相似文献   

18.
批评界对"80后"文学表现出的商业化、反叛化、解构化等倾向多呈贬抑的姿态,但"80后"文学确已崛起则成为不可忽视的美学存在.对"80后"文学的考察、评价,应立足于其历史断裂、现实切割与语言狂欢的特质,防止传统批评方法形成的偏见.  相似文献   

19.
70后的人气作家冯唐撰文否定了80后的青年作家代表韩寒的文学创作,认为韩寒不具备"文学的金线"。这两位作家在商业写作范畴中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文字写作之外的影视剧传媒领域也颇有收益,是跨界成功的文人代表。对两位作家的代表作品进行分析,探讨冯唐的"文学金线"的内涵是我们研究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20.
"双性同体"概念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是作为一种文学的理想境界提出的.中国当代女性写作在制度化的"男女平等"中起步后,经过20世纪80年代的女性意识提升、90年代的女性意识掘进,也带着"双性同体"的理想进入了"她世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