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周世勤 《精武》2005,(12):46-46
王培生先生一生致力于继承弘扬中华武术,执着地研究武术攻防技艺,钻研太极拳推手理论,武术著述丰富,武术技艺精湛。他以尚武崇德的高尚情操,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展的创新精神,赢得了众多海内外武术爱好者的钦佩和敬仰。本文简述王培生先生的太极拳推手技艺,以和太极拳爱好者共同学习、提高。  相似文献   

2.
《中华武术》2005,(8):41-41
2005年9月3日是太极拳名家、北京市武协吴式太极拳研究会名誉会长王培生先生逝世一周年。一代武术大家王培生先师,终生致力于武学研究凡七十年,一生继承弘扬中华武术,执着地研究武术攻防技艺,钻研太极拳推手理论,武术著述丰富,武术技艺精湛,为中国武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3.
我随恩师习武已经有二十六年了,在这二十几年里,恩师不仅教会我三皇炮捶技艺,同时也教会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恩师今年已经七十八岁了,可是面庞红润、精神十足,满头白发更展示着一代武学宗师的风采。而当我静静地望着恩师时,却能从他的脸上、从他的眼中读出他沧桑的经历和不平静的心灵历程……恩师1928年出生于北京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印刷厂的一名工人。在恩师享受童年时光时,不幸突然降临到他的身上。丧父的悲痛还未抹去,七岁的恩师便已担负起了养家的责任。母亲每日为人缝补  相似文献   

4.
程静 《精武》2006,(3):1-1
我随恩师习武已经有二十六年了,在这二十几年里,恩师不仅教会我三皇炮捶技艺,同时也教会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恩师今年已经七十八岁了,可是面庞红润、精神十足,满头白发更展示着一代武学宗师的风采。而当我静静地望着恩师时,却能从他的脸上、从他的眼中渎出他沧桑的经历和不平静的心灵历程……  相似文献   

5.
武术在发展过程中对墨家思想有一定的继承。墨家的组织成员结构特点使武术技艺主要流传于民间;墨家严密的组织纪律促使民间武术牡团大多具有严密的组织和严厉的行规;墨学“无务为主”的思想使后世武术技艺多以口传身授的形式流传;墨家“尚力”的观念对武术技术的发展有一定影响;墨家“贵义”的思想为后来的一些民间武术社团所继承与割裂。  相似文献   

6.
王继中  马宇彤 《武当》2014,(12):35-37
单从敏捷的动作和洪亮的声线上判断,根本无法在王继中与69岁的老人之间画上一个等号。跟他握手时,那只厚实的右手传递着一股习武之人特有的力道。谨记父亲教诲,继承恩师遗志,退休后的王继中反倒如鱼得水,在他向往的另一片天地里尽情圆着他的赵堡太极梦。北辰区非遗项目,天津市非遗项目,三年跨上两个台阶。如今,他又继续奋力攀登中华武术高峰。锲而不舍,有诺必践,有艺必传,是习武之人的操守,也是他一生的追求。  相似文献   

7.
1993年5月,在全国七运会武术预赛暨全国武术锦标赛中,安徽省优秀武术运动员杜新杰一杆银枪似金凤点头,如银蛇狂舞,他以高超的技艺,一举摘得枪术桂冠。这是他第7次登上了全国武术锦标赛枪术冠军的宝座。 刻苦磨砺 初露锋芒 杜新杰,安徽蚌埠人,1970年生。是家中的老小,小新杰是个顽皮、好动的男孩子。 杜新杰习武,跟他的父亲有很大的关系。父亲是个爱体育活动的人。早上5点便喊起熟睡的新杰,带他跑  相似文献   

8.
朱江 《武当》2014,(7):35-38
自幼酷爱武术的他,13岁那年拜师江西舞狮人习练岳家拳、杨家拳;19岁,他为寻求武术的更高境界,辞别恩师投奔河南嵩山少林寺。一年后,他来到武当山寻师,从此结缘扎根武当,成为三丰派一代宗师。目前,作为湖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武当武术代表性传承人”,武当三丰派第十四代传人钟云龙,耗费大半生心智,将其悉心挖整的武当太极拳28式与武当太极拳108式的详细练法,编纂成《武当太极拳》对外发行。那么,他是如何结缘武当武术的?又有着哪些传奇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9.
汤雪虎  金安 《武当》2013,(7):35-36
在苏州市人民路文庙广场前,每天都能看到一位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铄的老人,只见他舞动着一柄青龙偃月刀,一招一式都是大师风范。在他周围是一拨年轻人和小朋友,正在他的指导下练功习武。他就是我的恩师,武术界著名国术大师张子元老师。恩师今年九十七岁,苏州人氏,习武生涯八十余年,师承武术名家尤晋卿先生,先后又拜著名武术大师徐宝林先生和姜荣樵先生为师。他博采众长,融会贯通,练就一身好武艺。"子元为人真诚,一身正气,习武刻苦,悟性很高,是块练武的好材料。"这是三位祖师对恩师的评价。师  相似文献   

10.
借2010年世界武博运动会在北京举行之际,探讨一下武术文化的文化特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效用。武术文化源远流长,它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继承并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例如武德与武艺的完美统一,淡漠的竞争意识,注重个人技艺纯熟的特性等。武术文化蕴含的独特的伦理观念,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武术文化的特征有助于发掘整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有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和继承,武术文化的伦理道德观念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记得初习鞭杆是在大学时,武术普修课学习的是被誉为"山西鞭杆传人"的陈盛甫教授创编的32式简化鞭杆,其动作舒展大方,放长击远,属少林拳风格。后有幸随恩师毛明春教授,在山西大学核桃林学习二路鞭杆和综合鞭杆等。恩师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将形意拳的刚猛,太极拳的松柔,八卦掌的灵巧,有机地融入鞭杆之中。恩师演练鞭杆时而快如雷霆急如闪电,时而巧如纤女,灵赛猿猴,时而棉  相似文献   

12.
简讯     
《武当》2003,(4)
近日,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下发通知,推荐张文广先生(我的武术生涯》一书作为武禾馆校的武德教材。 张文广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武术教授和教育家,他德高望众,技艺高深,为国内外武术界同仁所敬仰。《我的武术生涯》一书的出版发行,是武术界的一件大事,对推动我国武术事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简讯  相似文献   

13.
《中华武术》2006,(5):7-47
为弘扬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团结国内外武术界人士和广大武术爱好者,以武会友,交流技艺,共同促进中国传统武术的继承和发展。北京体育大学武术学院决定于2006年8月25日至30日在北京体育大学体育馆举办“首届中国传统武术交流表演大会”。本次大会的主要活动内容有:  相似文献   

14.
宋承敏 《武当》2007,(12):52-52
我的恩师———丹东市著名武术名家郎会业先生,已经辞世七年了。但他那和蔼可亲的面容,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尚的武德,至今令我难以忘怀。恩师郎会业,山东省临朐县人,1910年出生于丹东一个木材商人家庭,卒于2000年1月1日,享年90岁。古人云:"山以虚则能受润,心以虚则能受人。"恩师郎会业老先生,习武多从名师门派,常会友比武,但却从无门户之见。尽管艺高技精,绝不  相似文献   

15.
正今年是恩师王永年先生诞辰120周年,每每想起跟随恩师学艺的日子,对恩教诲师总是感慨万分,历历在目,恩师王永年(1893年11月7日——1 973年9月18日),河北邯郸峰峰县人,自幼好武,习家传少林武功,深有建树,为弘扬光大中华武术,专程赴任丘县莫州镇,拜武术名师黄柏年门下成为第七个入室弟子,长期勤学苦练,深得形意拳法真髓,后回到家乡又得杨家表亲石老师传授正宗杨氏太极拳,成为杨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1 91 2年恩师王永年随师到天津"中华武士会"  相似文献   

16.
正孔申杰,男,1969年生,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人。山西省形意拳协会委员,临汾市形意拳协会副秘书长,霍州煤电集团武术协会秘书长,霍煤集团职教中心武术教练。1989年拜形意拳专家张俊田为师习练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武当剑等,是张俊田恩师的衣钵传人。2002年参加了武术推手、教练员、裁判员培训  相似文献   

17.
在新化著名的风景名胜区紫鹊界活跃着一支梅山武术表演队,他们多次在紫鹊界演艺中心、民俗文化村等地为游客们表演梅山武术,其娴熟的技艺和精彩的表演得到了广大游客的好评。这支表演队的组织者和教练就是有着紫鹊郎中之称的郑时强。现年45岁的郑时强是紫鹊界塘家村的一名乡村医生,他从小便随梅山武术大师晏西征学习梅山武术  相似文献   

18.
正时间过得好快,转眼间恩师离开我们一年了,每当想起往事,恩师的音容笑貌仍历历在目。恩师吴正祥1921年出生,江苏镇江市人,1926年跟家兄吴正兴学八极门武术,1930年拜八极门五世传人田长泰为师,学八极、二郎、太祖、地躺及八卦刀、梅花对练。1934年随兄到江苏省警察局消防队随警长武当武术大师王永年老师学习形意、八卦、太极拳及内功心法。1941年到南京参加汪伪卫  相似文献   

19.
冯春 《中华武术》2004,(11):56-57
近期,武术名家著书立说蔚然成风。北京武术协会副主席王世泉的《八极珍传》(暂定名)现也已完稿。他的挚友、著名武术教练吴彬在百忙之中欣然为王世泉的大作作序,这在他几十年武术生涯中尚属首次。他认为,武术名家不少身怀绝技,在长期习练、传播武术的实践中,不仅继承了前辈流传下来的优秀拳法,而且也积累  相似文献   

20.
昌沧 《武当》2005,(4):42-43
《李秉慈传杨禹廷吴式太极拳图谱》即将出版,这是武术太极拳方面的一件大事,是弘扬武术大师、吴式太极拳北方代表传人杨禹廷武术思想和技艺的重大举措,也是李秉慈先生数十年研习武术的结晶。值得庆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