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许多学生写作文时,提起笔来,脑袋空空如也,总觉得没什么话可说。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呢?笔者认为,关键是要丰富学生的作文素材。一、让学生学会观察拓展学生作文的素材,必须开拓学生的眼界。井底之蛙永远不能了解天高海阔的意思。因此,要让学生学会观察、善于观察,学生平时看到的、听到的,都可能成为某次作文中的素材!这也告诉我  相似文献   

2.
许多学生总是谈作文“色变”.一到作文课就感到腹中空空,无话可说:有的虽然有话可说,但不知从何说起,无从下笔。叶圣陶先生说过:“训练学生写作,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积累。”要使学生腹中有“物”可“吐”,有话可说,必须拓宽学生的生活领域,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到生活中去积累写作素材,才能更好地教学作文。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相似文献   

3.
不少学生一提到写作就头疼,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一样,为何出现这种情况呢?究其原因在于学生们缺乏写作素材,缺乏生活情趣,缺少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关心。那么,怎样利用有限的时间让孩子有话可说,有素材可写呢?一、观察生活,力求写实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用眼观察,用心感受,多接触事物,挖掘生活中的素材。所以,要积极开展各种活动予以补充,如组织郊游、踏  相似文献   

4.
<正>初中生作文难教。一是无话可说,无文可写;二是学生对教师的指导似懂非懂,实际作文时无法下笔;三是教师的评语没能达到提高学生作文质量的目的。经过多年教学实践,笔者形成了这样一些思考。一、激发兴趣,开启"米"仓,让学生有话可说——想写让学生有话可说,先得消除其惧怕心理。写作是极平常的事,这是要给学生树立的观念。正如叶圣陶所说:"写作就是说话,为了生活上的种种需要,把自己要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为此,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开展有效的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为写作多积累素材,这样写作就有话可说,写得真实感人,提升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6.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农村小学生写作文普遍感到困难,主要原因是学生感觉没东西可写,不会表达自己想要说的事所要写的人物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作文教学时必须寻找和拓广农村作文的源泉,积累和整理农村学生丰富的作文资源,挖掘教材文本、农村生活,积累作文素材,提高表达欲望,让学生“有话可说”,提高学生作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龙铁成 《吉林教育》2000,(10):27-27
作文源于生活。要想写出一篇好文章,必须有事可说,有东西可写。所谓的“事”和“东西”就是写作素材。有了它,你的思想就自然从笔端流露出来。那么,怎样积累写作素材呢?  相似文献   

8.
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应让学生在写作时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会说必须:积累好词好句,在作文中能运用;有感而发,缘事而发,积极写作;持续激励学生,在赏识中体验成功,在评议中不断进步;让学生多练笔。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作文最大的困难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也就是无材料可写。在作文教学中要突破选材难,让学生获取并积累大量的作文素材,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引导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努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像能力。要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像能力,关键是要在方法的指导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10.
教师在作文课上要特别注重拓宽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从语文课本中"走出去",到生活中去观察;激活学生情趣,多方位引导学生开发思路,积累写作素材,使他们做到有话可说。  相似文献   

11.
从学生的作文实际来看,作文难写的症结就在于不知写什么,所以必须借助教师的引导,使之文思涌来.对多数初中学生而言,不导则写,确实是比较困难.因此,作文指导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 一、指导学生善于观察,积累素材 学生有了强烈的作文欲望,并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还要适时引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作文的素材来源于生活,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生活的点点滴滴,作文时才有话可说.  相似文献   

12.
学生作文存在这样一种局面:学生无话可说,却要硬写。解决这种局面,让学生有话可说的方法是:第一,让作文与生活联系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其次,要让学生进行实践体验。第三,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内外阅读,积累写作素材,学习写作方法。这样,学生作文时就有话可说。  相似文献   

13.
万丈高楼平地起,要提高作文教学水平,关键在于平时如何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积累好素材。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只有建好素材积累这个"蓄水池",学生在写作文时才会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在引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时主要抓了以下四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密切联系生活,真切表达生活。作文是生活的反映,它是为生活而作,因生活之需而作。正所谓: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离开生活,作文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就必须让学生真正地走进生活。这样,学生才会爱上作文,进而快乐地作文。一、走进生活,积累写作素材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捕捉生活中的感人情境,以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教师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把目光投向返璞归真的自然、目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15.
许多学生总是谈作文"色变",一到作文课就感到腹中空空,无话可说;有的虽然有话可说,但不知从何说起,无从下笔.叶圣陶先生说过:"训练学生写作,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积累."要使学生腹中有"物"可"吐",有话可说,必须拓宽学生的生活领域,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到生活中去积累写作素材,才能更好地教学作文.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人手.  相似文献   

16.
一、“三步走”作文教学法的操作程序“三步”是指进行一次作文训练所经历的三个步骤:做做———说说———写写。第一步:做做。“做做”在这里是实践、经历、体验的意思,包括游戏、实验、小制作、观察实物及标本、参观、访问、朗诵比赛、开故事会、听广播、看图、看影视片等各种实践活动。在具体活动中,教师除了要组织好活动外,更要适时、适境、灵活地启发学生观察、思考、想象,获得知识和体验。这样就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既有了写作的素材,又产生了表达的欲望,为后两步打下基础。第二步:说说。“说说”就是在“做做”的基础上,经过分…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首先要解决作文素材问题,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其次要解决表达问题,让学生会写,从模仿到创造,向教材要写作素材,向教材学表达;最后要将作文与生活紧密结合,开创作文的源头活水,使学生快乐作文。  相似文献   

18.
尽管从小学就开始进行作文训练,但说到作文现今的高中生还是不由得心里发怵,就是平时作文水平还不错的学生在上作文训练课时也是畏畏缩缩的。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学生平时训练不够而导致"无话可说"。要改变这种情形,让学生"有话可说"和"有话会说",我们必须做生活的有心人,一是要学会观察,二是要加强训练。一、学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第一,要留心身边发生的事情,并养成思考的习惯。罗丹说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样的道理,那些写作素材就在我们身边,只不过容易被人忽视,更谈不上去用心思考,加以提炼了。同时,作文水平也不是每天伏案苦练就能提高,它是来  相似文献   

19.
谢继红 《湖南教育》2002,(22):27-27
以玩促写。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老师不但应该让孩子们玩,而且要亲自带领他们玩,如体育课玩皮球、跳绳,课间捉迷藏、做游戏,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并作好记录,帮助学生在玩中积累作文素材,解决学生作文“无米可炊”的问题。实物指导。三年级的学生,对于说教式的作文指导,是不会感兴趣的。教师如果把实物拿到教室里来,让学生现场观察,学生就会兴致勃勃,积极发言。如写状物的作文,我让学生每人拿一件心爱的物件,想写什么就拿什么。这样,学生不但兴趣浓厚,而且有话可说,写起来自然得心应手。运用电教。小学生对直观、形象、色彩…  相似文献   

20.
丁丽梅 《师道》2006,(4):37-38
命题时重在捕捉学生的情感火花,让学生有话可说学生写不好作文,老师往往会埋怨学生不留意生活,不勤于积累写作素材,写法呆板,毫无新意。但如果我们作文命题时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重视捕捉学生的情感火花,让其爆发出来,学生写作时就会有话可说,甚至产生想把内心情感一倒而后快的冲动和激情。因此,作文话题是否贴近学生生活,是否能触动他们的情感,是写作的首要问题。这就要求老师要深入学生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情感,设计好作文命题,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我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例如,我在和班主任的交谈中了解到该班学生自尊心很强,有些同学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