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6 毫秒
1.
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观,注重学生对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的感悟、积累离不开大量的阅读和背诵;教师要深刻领会新大纲的精神,指导学生认真开展阅读活动,把“读”的权力真正还给学生。学生有了一定积累后还要指导学生更好地运用自己的积累,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学会交往、学会办事,学会合作。  相似文献   

2.
学生在探究、领悟过程中,增强了语言的认识和记忆。对内容进行了深入地理解和感悟,促进了语言能力的发展。背诵能使学生对那些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留下深刻印象,逐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熟读和背诵便是完成语言强化的必由之路。拓展使语言的积累空间超越文本所限,使得学生的语言积累更为丰富。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背诵对一个人的知识积累、智力开发、能力培养起着重要作用.人们要学习一门语言,就离不开背诵.对于背诵的重要性的认识,古已有之,我国古代教育就非常重视背诵在学习语文中的作用.虽说现代教育已不再需要像古人那样大量地死记硬背,但是,适量的背诵还是必需的,尤其对语文这门功课而言.语文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背诵在这四个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背诵有助于语言的积累,比喻听和说,孩子从"咿呀"学语到独立运用语言,就是一个从"听话"到"背话"再到说话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背话"是其中的桥梁.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训练更少不了背诵.背诵有助于培养语感,人们只有在阅读了大量的作品,许多语句烂熟于心后,对语言才会有着极度的敏感.如果离开了背诵,空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是不切实际的.学生往往在背诵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文章的领悟,随着阅历的增加,也会加深对原先背诵过的诗文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8,(38):3-4
语文课程应"重视语言文字运用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的规则"。在阅读教学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方法引导,教给学生在阅读中借助语言文字获取信息,培养学生提取语言信息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依据文体的特点找到这种文体独具的文学价值,然后采用吻合这种教学价值的方式来组织教学过程,让学生品味不同文体的语言表达特点;在阅读教学中重视朗读,重视背诵,重视语言运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言语实践活动中,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品鉴语言,是语文教师重要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5.
<正>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儿童要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必须建立在正确理解和运用词语的基础上。《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因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词语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词语,是我们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巧媳妇难为无米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听、说、读、写的基础和先导。积累的语言材料越多,语言经验越丰富,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也就越准确。语文学习的“积”就是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积累和吸收,其途径主要依赖于“读”。小学阶段正是人生记忆的黄金时代,所以让学生大量背诵经典作品.扩大阅读量,增加语文积累,增强人文底蕴是十分必要的。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语言运用水平呢?  相似文献   

7.
智慧视界     
积累语言是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内容,而多识汉字和丰富词汇是学生积累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语文教师应注意运用多种方法识字,重视字词的教学,注重在口语表达实践训练中促进学生理解并学会运用,从而丰富学生词汇,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8.
吴年春 《湖南教育》2001,(20):27-27
从诵读中积累语言。青少年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期,因而应多熟读,背诵一些典范文章,长此以往,就能增强语感,加深对语言的理解。背诵的文章积累多了,死的语言材料就会慢慢地转化为活的语感能力,那些背的东西渐渐地变成自己的东西了。  相似文献   

9.
丰富语言积累是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必要条件。 “读”是丰富学生语言积累的重要路径,主要策略有:以花样朗读来激发学生语言积累的兴趣;用广泛阅读来拓宽学生语言积 累的广度;借助大量背诵来增加学生语言积累的厚度。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可见。语言积累极其技能的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背诵课文既是积累语言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也是训练学生记忆能力的一个良好途径。语文教材都有安排背诵课文(精彩片断)的训练。然而,许多教师只是一味地布置学生在课外完成大量的背诵都有安排任务,却没有在课堂上予以必要的方法指导,以为背诵就是靠反复朗读。  相似文献   

11.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形成,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而阅读积累是积累的主渠道。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注重积累语言材料、语感、语言表达形式和人文修养,并训练学生在熟读成诵、理解感悟、搜集摘录、实践运用中进行积累。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阅读实践活动”是指学生在广泛阅读语言材料的基础上感悟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语言实践。是学生在大量的了解内容、获取信息为中心的阅读中发展提高阅读能力和语文水平的语言活动。我们认为,小学语文阅读实践活动的开展,就是要求让学生在广阔的时空里,在语文阅读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培养学生阅读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3.
背诵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既是储存、积累语言、知识的需要,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归纳等意识和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背诵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锻炼记忆力,还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课文中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材“编写说明”里也明确提出:“课文后面的练习突出了朗读、背诵、写字和读抄词语等内容……意在丰富语文教育的内容,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语文教学承担着学生积累语言的任务。“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人如果不积累大量的感性材料,又怎能出口成章、下笔千言呢?语言的贫乏会影响学生未来的学习,积累语言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一个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5.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通过什么途径,运用什么方法,采取什么措施,达到什么要求,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对此,在教学中,我们进行了以下的尝试:1.提高阅读能力,重于语言材料的积累语言的积累就是多读书,多感受语言的表现力,使生动的字、词、句、篇在脑中留下印象。而老师的责任在于运用最优秀的语言作品,引导学生在最好的语言环境中多读、爱读、自觉地读,读成习惯。问题:学生现在的课外文中语句表达不通顺、中心不突出、语言贫乏、写法单调。课堂上,学生对句子的感悟、理解肤浅,表达更有语无伦次,抓不住重点的感觉。思考:语言材料的积累,是学生形成语…  相似文献   

16.
语文新课程标准出台试行以后,给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许多语文教师开始实践新理念新方法。然而,一些教师仅仅热衷于一些所谓的活泼教学形式,却忽视了语文教学的本质追求。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它要求学生大量接触语言材料并化为己有,在学习上重感受、领悟和积累。要实现“根本任务”,就必须注重三种积累。一、语言积累学习语言要直接吸收和积累语言,这是儿童学习语言和传统语文教学的成功经验。只有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在头脑中有个语言库,在语言实际运用中才…  相似文献   

17.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更加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关注学生的阅读感悟,倡导语文综合能力的运用,重点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读写结合的方式一方面能够考察学生语文的词汇积累、阅读理解情况,另一方面又可以考察到学生的谋篇布局、修辞技巧等能力。一、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重要性(一)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长期以来,语文阅读教学边缘化的问题普遍存在。这是因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又循序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仲怀力 《教师》2011,(22):53-53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离不开积累,而背诵是积累学生语言的重要方法。背诵是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对增长学生语文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和语文能力起着良好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是简单地让学生死记硬背,而应该指导学生背诵,  相似文献   

19.
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是语文课程学习的重要目标。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读与写结合,综合基础积累和实践训练,通过对文本的细心感悟和阅读背诵,通过语言重组、情景模拟、迁移模仿中的写作训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综合性的提高,实现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积累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的开始.即从有序观察、捕捉特点、主动观察入手,引导学生学会有效观察,积累生活;从大量阅读、细致精读、积极背诵入手,去指导学生有效阅读,积累语言;努力开发训练场,从读写结合入手进行有效练笔,积累写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