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汪芳 《科学大众》2011,(4):15-15
睡觉时开灯会抑制人体分泌褪黑激素,使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人大脑中有个叫松果体的内分泌器官,官的功能之一就是夜间当人进入睡眠状态时分泌褪黑激素,这种激素在深夜11时至次日凌晨分泌最旺盛。  相似文献   

2.
《科学与文化》2007,(3):18-19
据统计有四分之一的重大交通事故都是因为司机打瞌睡造成的。为了防止这类事故发生,大众汽车公司近日推出一种“守夜灯”系统。该系统位于驾驶室顶部司机的上方,能够在夜晚释放出波长为464纳米的明亮蓝色可见光。光线造成的刺激能够延伸到脑部的松果体。松果体可以控制人体的生物节律,并在黑暗中生成嗜睡激素(N-乙酰-5氧基色胺),也就是褪黑激素。但当守夜灯系统启动后,  相似文献   

3.
卓然 《知识窗》2004,(11):18-19
灯火辉煌,歌舞升平,始终是人们理想世界的代名词. 人们害怕黑暗,说它象征着昏暗和苦难. 直到现在科学家才发现"灯火辉煌"也有毛病. 过强的人工光不仅会改变禽类动物的基本生物节律,甚至导致人体激素的严重失调. 本色夜空原来也是迷人的风景.  相似文献   

4.
英国科学家对喂养的小白鼠进行实验后发现,小白鼠吃饱后会分泌一种特殊的激素,科学家把它称为“PYY-36”。研究人员提取这种激素并在小白鼠喂食前注射到它们体内,结果发现,这些小白鼠即使面对美食也不会再进食了。科学家们对“PYY-36”激素做进一步的生物实验后,发现它无毒副作用,这便鼓舞起科学家们要在人类身上进行类似实验的勇气。他们在英国选取了12名志愿者,给其中6人注射这种激素,其余6人只注射安慰剂。结果是注射了这种激素的人的饭量比平时饭量减少了1/3,而注射安慰剂的人,饭量照常。  相似文献   

5.
你知道吗?     
<正>为何春季更易坠入爱河?美国科学家海伦·费希尔近日提出,春天里大脑最适合产生爱情。她解释说,产生褪黑素的松果体在冬季非常活跃,从而使人嗜睡,可能不那么容易被潜在的爱情所唤醒。她说:"春天里,光线射到视网膜上,进入松果体并减缓褪黑素的产生,这会让你产生脚步轻盈、心情欢快的感觉……随着褪黑素的退潮和光线开始影响大脑,脑垂体中的激素水平可能会上升,人们会变得更具性吸引力。"费希尔还提到了春天带来  相似文献   

6.
地球上的生物为什么一定会死亡?无论是科学家还是普通人都热切地关注着这个问题。科学家们曾在细胞的染色体顶端发现了一种物质,被称为“端粒”,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缩短一点。人的正常体细胞的平均分裂次数是50次,这时,端粒已无法再缩短了,于是细胞也就死亡。这是促使生命逐渐衰老直至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他还有氧化作用、DNA损伤等也能促使生命衰老。经过研究,科学家还有另一个发现:死亡与生物自身产生的一种物质有关,科学家们称它为“死亡激素”。科学家们的研究是从章鱼开始的。章鱼是一种海洋动物,寿命不长。它性情…  相似文献   

7.
据最新报道,科学家最近在动物身上发现了幼崽为什么眷恋母亲的原因,他们找到了一个母亲吸引孩子的化学分子2MB2.这是由母亲乳腺分泌出的一种挥发性小分子.这种小分子属于外激素,它能够引导幼崽去寻找母乳。这一发现又重新引发了早已平息了一阵子的人类是否存在外激素的话题。  相似文献   

8.
荷兰科学家日前研制出一种用于治疗间皮瘤的新型治疗疫苗,近日开始投入小规模临床试验。科学家希望相关研究能帮助罹患这种疾病的患者延长生命。鹿特丹埃拉斯默斯医疗中心12日发布新闻公报说,目前医学界对于治疗恶性间皮瘤几无良策,多数患者会在确诊后一年间死亡。该中心科学家在动物实验中,利用从患间皮瘤动物体内提取的免疫细胞制成特殊疫苗,再用于原动物,取得了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9.
<正>人类有1/3的时间在睡梦中度过,常常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动物是否也和人一样,拥有奇幻的梦世界呢?科学家一直对动物是否做梦颇感兴趣。巴西和美国的3位科学家测定了三趾树懒的脑电图,发现这种动物会做梦,且持续时间大约为2个多小时。然而三趾树懒还不是做梦的冠军,因为松鼠、豪猪、袋鼠和犰狳等动物每天做梦的时间可达五六个小时。科学家通过长期研究证明,大部分爬虫类动物不会做梦,大多数鸟类只做  相似文献   

10.
嗅觉之谜     
嗅觉是哺乳动物最古老的感觉之一.随着生物的进化,嗅觉成了哺乳动物感知世界、适应复杂环境的重要武器. 人类的嗅觉功能与动物相比算不上灵敏,但仍然能辨别出2000余种不同的气味. 科学家们早就发现了集体宿舍女子生理周期同步的现象.有位心理学家认为:生理周期同步是人体外激素通过嗅觉神经--激素机制而形成的.但人们并不相信.  相似文献   

11.
经常有这样的报道,考古学家发现了某种生物的化石,也从中提取出了这种生物的DNA。这确实是一个大好消息,因为现在的生物科技越来越发达,人类已经能够利用动物的皮肤细胞复制出那个动物出来。如果按现在生物科技的发展趋势,科学家是不是可以利用某种动物的DNA来复制出这种动物来?如果科学家提取出了恐龙的DNA,  相似文献   

12.
包括中、美两国科学家在内的国际研究小组9月26日表示,他们发现了将极端的气候变化、空气含氧成分增加与早期动物进化连接起来的新证据。中国地质大学的科学家参与了该项研究。长期以来,人们推测大气中氧气成分的突然增加是早期动物进化的诱发因素。不过,动物进化和环境之间的因果  相似文献   

13.
三色的小虾、彩色的寄居蟹、紫色的海星……最近,参与“海洋生物大普查”项目的科学家在夏威夷海域发现了一些新的海洋动物,其中一些动物色彩斑斓,美丽动人。从2000年以来,由70多个国家的1000多名科学家开始参与到“海洋生物大普查”的国际性研究项目,平均每年都会发现数以千计的新品种海洋动物。  相似文献   

14.
<正>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的划分,人们每日进餐所摄取的营养物中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包括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维生素(包括脂溶性和水溶性维生素)和其他成分(包括膳食纤维、水和植物化学物)。植物化学物包括很多种类,其中有植物激素,与其相对应的是动物食品化学物中的动物激素。不过,人们习惯上所称的植物激素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激素,只是与动物激素相对应的  相似文献   

15.
冉浩 《百科知识》2012,(5):45-47,2,71
2011年12月,科学家宣布发现生活在深海的普氏雪人蟹能在自己毛绒绒的前爪(螯肢)上培育细菌,并以此作为主要食物来源。此前科学家曾发现深海虾和其他动物身体上生长细菌,但这是首次掌握深海动物培育细菌的证据。目  相似文献   

16.
抑制素是一种主要由动物性腺分泌的异二聚体蛋白激素,它通过选择性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主要是FSH)的分泌,进而影响动物的生殖活动。而利用抑制素对动物主动或被动免疫,可增加排卵率,提高繁殖力的独特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就近年来有关抑制素免疫对动物生殖功能影响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发明与革新》2014,(6):55-55
科学家最新研究显示,海葵兼具动物和植物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淮南王与“秋石”陈三川世人通常认为,是在德国科学家1927年在孕妇尿液中发现甾体激素以及后来在人尿中发现雄性激素、雌性激素、垂体激素以后,人类才开始利用人尿生产激素制剂。但是,从古籍中得知,我国利用人尿生产激素制剂的时间要早得多。据记载,我国在200...  相似文献   

19.
科技快递     
动物也会患上忧郁症英国的科学家在一项研究中发现,动物和人类一样也会出现情绪失落,有时甚至会演化成非常严重的忧郁症,并且需要进行药物治疗。通过研究老鼠在不同的住宿条件下对失去奖赏和获得奖赏所做出的反应,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的科学家们依据人类心理学研究中使用的方法,找到了一种测量动物情绪状态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内江科技》2016,(5):125-126
松果体是原始的视觉器官,现进化为一个重要的的神经内分泌器官,调节许多器官的功能活动,并参与人体"生物钟"节律调节。本文就松果体的解剖学及生物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